凯文·凯利:未来十年的趋势

来源 :数码设计TE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腾讯智慧峰会上,来自《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同其他演讲者站在“现在”这一时间点上,谈消费者在移动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媒体和营销又将如何应对不同,这位和蔼可亲、体型微胖的预言家从“Screen(屏幕)”、“Share(分享)”、“Attention(注意力)”、“Flows(流)”四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对未来十年的看法:
  Screen 屏幕
  1. 没有以孤岛形式存在的媒体
  过去文化中的精髓都是以书本的形式呈现的,而现在书本逐步开始被“屏幕”取代。杂货铺、加油站、飞机里甚至大型建筑物的表面都有屏幕,我们也会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和电脑。这是一个多屏的时代,而所有这些屏幕背后的媒体又会逐渐构成一个类似“生态圈”一样的生态系统。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作为孤岛存在,它们必须在网络中有所互动,彼此依赖。
  2. 屏幕的形式会更多样
  现在你不仅可以在iPad上写字,还能通过手势和动作来控制它。而未来,屏幕不仅更加灵活,形式也会更多样。比如,可能未来会出现跟纸质书一样的屏幕,你可以像读书一样一页一页的去翻看,也可能会出现像衣服一样材质的屏幕。我们要不断打破传统,不断挑战标准。
  3. 你在看屏幕,屏幕也在看你
  未来屏幕同人应该是双向沟通的。三星Galaxy S4已经能够捕捉到人眼的动作,他们的实验室还在做能够捕捉人类情绪,判断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的实验。基于这种双向的沟通,未来的媒体也可以给不同的读着提供一套自适应的系统,比如看网站时,用户可以对他理解的内容给出反馈或添加备注。
  4. 未来的媒体是混合式的
  不断有新的媒体涌现,比如博客、游戏、预告片、个人独立的独立创作等等,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媒体和艺术形式涌现出来。
  Share 分享
  5. 由大数据组成的云
  云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它的本质是大数据,而这种大数据本身也是一种新的媒体,它又由用户的分享内容所构成。过去我们认为这些被分享的东西很私人,现在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分享。
  6. 从关注内容“所有权(Ownership)”到内容“使用权(Access)”的转变。
  未来十到二十年间,我们的分享程度会远超现在,而当有一个永远在线的云存在时,拥有内容(Ownership)本身的优势会日渐式微,而拥有内容“使用权(Access)”的重要性则会越来越高(过去我们习惯下歌,而现在通常会使用 Spotify/ 网易云音乐 / 豆瓣电台等音乐流媒体服务)。这种转变非常根本,也是数字化的转变。而这也是基于用户的分享所实现的。
  7. 分享导致的隐私问题
  想象一个标尺,一端标有表示“极度私密”的 0,一端标有“完全开放透明”的100,在此区间滑动即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想要拥有个性化的服务,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掉部分的隐私。从目前的情况看,至少未来十年内,公开都会胜于保密。
  Attention 注意力
  8. 用户的注意力其实很廉价
  这是一个以注意力为导向的经济时代,注意力到哪儿,钱就到哪儿。当如果我们按照每小时的成本计算,会发现用户的注意力其实很廉价,举例来说,用户平均在电视上的“注意力”是20美分/小时。这一点很值得注意一下。
  9.付费广告
  未来我们可能要给用户付费,才能让他们阅读我们的广告或者推广邮件。这目前认识一个未发掘的空白领域。而广告商给某个用户或者网站的费用,也要根据他们影响他人的能力来计算。同样,你也会给那些制造广告的人付费,十年之前很少有人会自己录制视频,但现在已经非常流行了。
  Flows 流
  10.信息流至今已经来到了第三个阶段,过去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文件夹,Web 1.0 时代有超链接等,但现在都会以流的形式存在。
  不同的信息流,比如 Twitter/Facebook 以及新闻流都会相互交织在一起,不仅实时并且也是全天候的。
  Quantified Self 量化自我
  演讲最后,凯利还提到了 Quantified Self(量化自我)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技术和设备来追踪自己的情况,并进行量化。凯利认为,未来几乎所有你能想象到的事物都能追踪和量化,你可以利用一个数字生命跟踪体系来记录整个生命,创建属于自己的生命图表。而生命自身,也将成为一股时刻在线、不断前行的生活流。
  (本文转自《笨鸟文摘》)
其他文献
在前不久结束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的讲话备受关注,“互联网创业免费是十年前的思想,如今再免费只有死”“说三座大山让创业者没有机会,是因为中国互联网还没有真正的创新”“腾讯也需要创新,也需要革自己的命”……在向其它互联网企业分享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让创业者们感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都会面临“瓶颈”,不要受困于时代和大环境的影响,完善自身管理和创新才能长久立足。  马云:管理至上 免费必
期刊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讲,每天睡觉前最后一件事肯定是放下手机,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移动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英特尔正在努力让这方面的体验越来越好。  “平均来讲,每个礼拜大家都会花26个小时以上用手机,尤其是年轻人,足以看到他们对手机的重视程度,现在大概4秒钟就可以跟世界各地的人联络。”陈荣坤开场简单地两句话就讲明了现在移动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移动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
期刊
Lumia 925。是诺基亚首款加入金属材质的Lumia系列手机,Lumia 925配备了4.5英寸屏(1280×768像素)。机身背部材质为聚碳酸酯,四周是具备天线功能的铝合金边框。  支持PureView技术的870万像素主摄像头成为其最大亮点。另外,Lumia 925还配有与Lumia 920同规格的2000mAh电池,且同样支持无线充电技术。机身有灰色和黑色两种可选。  02 入门级全键盘
期刊
在人们快乐地体验和感慨Aspire R7前所未有的创新时,实际上无不在感受宏碁以人为本、完善细节的设计精神。这款触打双用的笔记本电脑传递了设计的暖意。  当发布会现场身着绿色连衣裙的小女孩打开“好奇抽屉”时,这一刻昭示出了宏碁最新的创举:具革命性创新设计的触控笔记本电脑Aspire R7,以其不妥协的“触打双用”性能试图迎合用户在移动互联时代的PC需求。  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对当下的
期刊
自诞生之初,导航网站就凭借其简单、便利的模式赢得互联网用户的认可,也正是这一特点局限了导航网站的设计,无法做到新奇酷炫的效果。发展至今,导航网站依然布满了通篇的文字,除此之外只有个别的新闻图片作为调节。这个略显单调、每天承载着数亿点击量的导航网站该如何改进?  导航网站集合了生活中常用的互联网站点,并进行了分类,从而方便互联网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站。而随着网站信息的丰富,热门站点的增多,加上搜
期刊
从1999年诞生以来,已经存在了14年的MSN Messenger终于在4月8日走到了尽头。微软已经停止了除中国大陆以外的所有地区的MSN Messenger服务,而将所有的用户整合到Skype服务器。这标志着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即时通讯工具MSN走下了历史舞台,即时通讯将何去何从似乎也陷入了一个迷局之中。  MSN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叫法,真正的意思是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
期刊
每一项新事物的诞生,都会迎来人们无休止的打压。Google 眼镜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其便携以及种种特性,为其引来了更加强烈的反对声音。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早在去年上旬,Google在其社交网络产品Google+上公布了一则名为“Project Glass”的电子眼镜产品计划。当天这条消息即被全球几十万人关注,但人们依然认为这个超现代化的设备,只是一个未来的科技蓝图,与现实生活并没有过多的联系。
期刊
随着3D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设计师想要引人注目并不是那么容易。建筑渲染领域也不例外,如果设计师想要在已有的创意和现实的概念中标新立异,他们就需要有别于他人的闪光点。  葡萄牙艺术家塞尔吉奥·梅勒赛斯(Sergio Mereces)是建筑渲染领域中的佼佼者,成绩斐然。他的作品在形状、形态及构成上都独具魅力,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吸引你走入他的虚幻世界。  关于美学理念,他认为作品不仅要包含时尚元素,也应
期刊
来自Hitwise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60综合搜索的点击份额为11.97%,其业务的进展低于此前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对外披露的15-20%预期。一直通过“旁门左道”占据市场份额的360搜索似乎难以让人更深地爱上它。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360黑匣子”事件中,一位“独立调查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现实生活中,小区的保安公司是要向业主收取服务费的。但是,当出现了一个提供免费安保服务的K公司
期刊
亚瑟·布宗尼特精通多国语言,这位法国艺术家谈及他对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的爱好时,他表现出机智幽默的一面。亚瑟十分谦逊,甚至有些自嘲。但亚瑟在数码艺术界的迅速崛起,不仅是靠天赋异禀,他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18岁时,亚瑟想要看看周围的世界长长见识,于是他就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在苏格兰工作,6个月的时间在秘鲁学习翻译和国际关系。他说:“那段时间里,我不知道做什么。我喜欢英语和西班牙语,也想学习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