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为载体,探索思政教育创新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构建“大思政课”,打造师生共育的“生态场”。
  丰台八中从2018年开始打造戏剧课程,以戏剧教育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突破发展,创新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挥了良好的育人功效。
  1.构建戏剧课程,彰显课程育人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引擎。学校不断优化至真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为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学校立足实际,从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分析和研究,认为戏剧教育的体验式、融合性特点符合“五育”融合的理念,是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自主充分发展的适切载体;戏剧是用艺术形式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修养自身并增强应变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学校着力构建戏剧课程,以戏剧教育切入,推动艺术教育发展。
  最初在初二全年级开设戏剧课程,然后拓展到全校学生进行戏剧生态课程的通识性培养。戏剧课程的学习,涉及戏剧表演、导演、舞台美术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化妆、剧本写作等内容。戏剧课程的普及,面向全体学生,为师生们开启了一扇体验情感、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的窗户。
  2.发展戏剧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戏剧教育蓬勃发展,搭建了学生成长的舞台,创造了学校文化的新样态。
  学校组建丰台八中戏剧社团,选拔数十人进行更集中、更专业的培训。社团成员的选择覆盖所有班级,旨在为各班培养戏剧骨干。社团成员作为各班戏剧骨干,辐射、引领带动班级乃至全校戏剧文化的形成。通过参加区、校艺术节,学校传统文化节日小剧、戏剧迎新年等活动,深入持续地进行戏剧教育,普遍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戏剧培养的决不只是演技,而是人生!”学生通过戏剧课程的学习及戏剧社团的活动,领略舞台艺术的魅力,享受舞台表演,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并喜欢上戏剧。随着戏剧教育的深入开展,戏剧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更能增强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塑造团队精神。
  3.用好?戏剧载体,助力思想教育
  戏剧教育深入人心,丰富了教育载体。师生自觉选择戏剧的形式来展现班级文化、学校生活。班会、元旦联欢、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戏剧表演无处不在,传达着思想,浸润着心灵。每年学校都会举办戏剧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戏剧展演。第一届戏剧节以“戏剧小天地  青春嘉年华”为主题,各班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校25周年进行创作,以戏剧的方式反映历史、展现生活。戏剧演出效果令人欣喜,带给师生精神的触动、思想的共鸣,证明戏剧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2021年第二届戏剧节,各班围绕建党百年主题进行创作,内容涵盖百年党史的各个时期,塑造英雄先烈、时代楷模形象。三年戏剧文化的浸润,学生更加自信、放松,演员沉入角色、观众共情共鸣,情景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热情。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让学生们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情感更丰富、体验更深刻,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真正发生。戏剧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学生们获得了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途径,教师们在组织学生排演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对戏剧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丰富了育人理念,师生在戏剧教育中发现更全面、更和谐的自己。
  4.?利用剧场演出,开好“大思政课”
  《家国大事》《四时梦语》《萌芽》是学校戏剧教育发展的三个台阶。2018年年底《家国大事》,学生们初登舞台,戏剧魅力初现;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原创大戏《四时梦语》在天桥剧场成功上演。演員的表现、强大的戏剧张力激动人心。一位家长激动地说:“戏剧带给孩子们一种愉悦的艺术体验,孩子既能学习表演技能,又能借此感受不同的人生际遇。我想,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会留下很深的印记。”2021年,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大思政课”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为庆祝建党百年,学校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原创话剧《萌芽》,这既是学校精心设计的一节大思政课,也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用心之作、创新之举。戏剧是载体,思政是内核,“剧”说党史,铸魂育人。本剧深入挖掘区域红色资源,进行社会“大思政课”的架构,采用戏中戏结构,依托校园生活,精选历史素材,巧妙嵌入,兼顾艺术性与思想性。
  学校将戏剧编创、演出过程设计为“大思政课”模式。三部剧从策划、筹备、排练、演出,学生都是主角,演员精心排练,舞台上精彩绽放;学生导演、学生剧务组、学生音乐组这些幕后英雄功不可没,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锻炼、收获成长;学生们作为观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情感融入,与演员共同完成剧目的最后创作,受到精神的洗礼。以《萌芽》为例,创作排演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教育的发生。演员们参观科技馆、走进博物馆,在不同场景中以多种形式体验、研究,深入学习、深刻思考,坚定了爱党爱国的信念,增强了演好戏剧的底气!演出后,演员、观众撰写心得体会,沉淀情感、提升认知,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事 件  近日,一些学校的校庆纪念、军训动员会上的舞蹈表演引发热议,网络上有网友反映学生动作“太过性感”,不应该出现在庆典仪式或其他严肃的大会上。  评析  学生是学校文化参与的主体,学生外在的表演反映出的是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和学校价值观,一旦出现畸形发展,直接影响的就是青年学生群体。因此,相比显性文化,学校中“看不见”的隐性文化更需要引起关注。  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核心
期刊
当前,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教师师德建设任务被推向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社会现实需求,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及时疏导教师心理、研究师德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建设理论支撑等,引领师德建设向纵深、高位发展。  近年来,敬德书院作为海淀区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基地,在探寻、研究传统师道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开创了书院五类课程,以支持海淀区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此外
期刊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持续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在区域研修一体化背景下,研修课程将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我们秉承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设计与开发基础课程、发展课程、创新课程三类研修课程。  基础课程是指向教育教学常规问题解决的学科教师必修课程。学科教研员在对教研活动进行课程化加工后,形成相应的研修计划、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分析。发展课程是指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学科教师必选课
期刊
医学专科学制短,积极有效的入学教育将会对专科医学生的三年大学生活及其长远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分析了专科医学生对入学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对专科医学生入学教育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入学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近年来,家校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凸显,给学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学校立足“融合互动、共同提高”,不断创新家校共育工作模式和方法,逐步形成了“三三四”教育管理模式,即三大队伍聚爱心、三大载体润童心、四大培训助提升,促进了家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大队伍聚爱心  一是成立三级家委会。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组建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联系机制,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各级家委会的权利与
期刊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以德育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勤勉、坚持、合作、创新”的校训文化,结合学校日常主题活动,进行了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在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四个主题、两个阶段”的建构思路:四个主题为“勤勉”“坚持”“合作”“创新”,构成了本课程目标体系的基本要素;两个阶段为低学段(一至三年级)和高学段(四至六年级),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  勤勉
期刊
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建校于1994年,目前形成一校三址的教育集团办学格局。  学校建校之初本着“建设精品学校,以满足社区居民和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的办学宗旨,狠抓质量,成为百姓认可度高的教学优质初中学校。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坚持溯本求真、秉承优质高效、建设精品学校”的办学思路,注重求真知、行真事、育真人,追求“真”出优质,“真”出精品。  2014年,学校明确了“至真教育”办学理念,学校的教
期刊
民间传统手工艺蕴含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力量不容小视,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我们探索开设“民间剪纸与创意剪纸”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欣赏民间剪纸的特点与美感,用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剪纸歌谣和生活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传统民间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了解民间剪纸特点与美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民间剪纸技艺的基本手法。  认识、了解、欣赏中国民间剪纸的特色与美感,激
期刊
氟西汀(Fluoxetine)是一种高特异性,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性精神障碍.传统抑郁症的"单胺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下有关.近年提出的"神经营养学说"认为,抑郁的发生除与NE、5-HT等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外,可能与神经
期刊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结构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大量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走上了讲台,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青年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却对教育教学理论、策略、方法的研究十分有限。针对此问题,我们在理性分析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自主发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的校本研训活动,不断加大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让教师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