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国消化疾病周会议报道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美国肝病学会(AASID)、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和美国消化外科学会(SSAT)共同举办的美国消化疾病会议周(DDW)于2011年5月8日至12日在芝加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共有155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不设中心会场,演讲在各分会场同时进行,世界各地的专家对各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讨论和交流,气氛活跃。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建立不同的肝细胞脂肪变模型探讨脂肪酸对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的作用,同时检测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脂肪变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正常成人肝细胞株HL-7702为研究对象,以软脂酸或混合脂肪酸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模型,以细胞计数试剂盒细胞增殖法测定和计算细胞活力,观察细胞形态和脂肪变情况,用三酰甘油试剂盒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含量.予TUDCA干预,实时PCR方法检测肝细胞内
近年发现,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常可致小肠溃疡、穿孔、狭窄、隔膜样改变、小肠绒毛缩短、黏膜变薄,但其机制仍不明确[1-2].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合黏膜通透性改变,旨在阐明肠黏膜物理屏障完整性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中的作用。
期刊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继肺癌之后的第二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各恶性肿瘤的前列[1-2]。我国是胃癌高发区,约占全球范围的40%。目前特异度和灵敏度高的胃癌肿瘤标志物很少,其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3]。
期刊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s,PIL)是一种以肠腔内黏膜下淋巴系统扩张,淋巴液向肠腔渗漏为特征的罕见疾病[1],属于蛋白丢失性肠病的一种.临床上以低蛋白血症、腹泻、低淋巴细胞血症为主要表现[2],其中低蛋白血症是其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期刊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表达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关键作用[1].NOX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介导了各种促肝纤维化因子在HSC内的信号转导,有望成为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2].熊果酸(ursolic acid)是从中药植物(如丹参、
期刊
胸腔渗液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对于胸腔渗液的治疗,无论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均存在创伤大、治疗周期长、增加感染风险等缺点.本研究采用奥曲肽皮下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胸腔渗液,和同期未予奥曲肽治疗者比较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癌症病死率第二位。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20%。早期胃癌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大于90%,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30%~40%,总体复发率高达50%~70%。因此,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早期胃癌癌细胞浸润仅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癌肿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不论。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
期刊
患者女,18岁,因腹痛、呕吐、排血便4h于2011年3月23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入院前4h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主要位于中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呕吐,呕吐黄色水样胃内容物多次,无呕咖啡样及血性胃内容物,排黑便1次,量为400~500 g,伴头晕、乏力、纳差,口干,急诊拟“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收入消化科住院.患者未婚未育.入院体检:体温36℃,心率10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92/58
期刊
食管灰白色黏膜是常见内镜征象,但很少引起重视,文献亦极少报道.本研究探讨食管灰白色黏膜内镜病理特征、增殖凋亡和p53表达及与食管鳞癌的关系。
期刊
患者男,62岁,因"反复胸闷胸痛呃逆1 d"入院,患者1d前进食笋干后0.5 h出现胸闷,伴反复呃逆,数小时后出现双侧下胸部隐痛,呃逆时明显,至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食管全段巨大血肿(图1),予禁食补液治疗同时转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有高血压病15年,平时血压控制不佳,时有头晕.有双大腿骨折手术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