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递探查法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成功率的体外评价

来源 :局解手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外三阶段层递探查法探查离体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中央根管(MMC)的成功率,并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MMC的解剖形态学特征.方法 收集近期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60颗,采用肉眼直视下探针探查、显微镜辅助探查、显微镜辅助超声预备三阶段层递探查法探查下颌第一恒磨牙MMC,最终对未发现MMC的离体牙采用透明牙染色法,以此为对照评价上述三阶段探查MMC的成功率;分析MMC的形态分类以及在各年龄段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层递探查法各阶段探查离体牙MMC的发现率分别为5.3%(3颗)、8.8%(5颗)、21.1%(12颗);经透明牙染色法确认后,有1颗离体牙的MMC被遗漏;体外三阶段各自的探查成功率分别为23.1%、38.5%、92.3%;第一、二阶段MMC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阶段与第一、二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的根管解剖学分型多为融合型(3-2型、3-1型);MMC在21~40岁组中的发现率最高(33.3%).结论 体外三阶段层递探查法能有效提高下颌第一恒磨牙中MMC的发现率,在显微镜辅助超声预备下探查MMC的成功率明显较高;MMC的解剖形态相对复杂,与近中主根管间的联系紧密,且随着年龄的增长,MMC的发现率逐渐降低.
其他文献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发生一过性收缩,致使冠状动脉发生部分或完全堵塞.反复持续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本文报道心房颤动CARTO标测与射频消融术中右冠状动脉痉挛闭塞1例,探讨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案,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λ波是一个心室除复极均有异常的心电图波形,为独立的猝死高危心电图标志.λ波可由冠状动脉急性严重缺血引起,需要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本文报道1例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意识丧失伴随λ波的临床病例.
对于冠心病合并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治疗,难点在于无法权衡抗凝和抗血小板联合应用所带来的出血风险.本文报道1例冠心病合并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经验.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植入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在植入相关的并发症中,电极损伤心脏血管的发生率较低,但发生后可引起夹层、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压塞、动脉瘤及动脉瘘等严重并发症及临床后果,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对CIED植入术中及术后起搏器和除颤电极损伤冠状动脉、冠状静脉及升主动脉的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室间隔不对称肥厚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脏病,目前无根治方法.室间隔肥厚常导致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升高,诱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称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梗阻严重者可发生晕厥、猝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心内膜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介入治疗,近10年开始在临床中应用,初步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改善症状和心功能,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安全性好,但同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的 分析复合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脱钙骨基质(DBM)对T淋巴细胞免疫能力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迁移能力的体外调控作用.方法 通过特殊负压灌注装置将纤维蛋白凝胶复合CTLA4溶液灌注到DBM,构建复合CTLA4的DBM,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通过植物血凝素(PHA)激活T淋巴细胞来构建免疫激活微环境.将复合CTLA4的DBM在培养基中孵育5、10、20、30、40 d,ELISA检测CTLA4的浓度,由此计算CTLA4的累积释放
冠状动脉假性动脉瘤(CAPA)是指冠状动脉壁不完整,由周围组织包绕所形成的动脉瘤,极为少见,有可能发生破裂导致心脏压塞、远端栓塞或瘘的形成.本文报道1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形成CAPA和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并且发生心脏压塞的病例,希望为此类患者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显微镜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PRL及GH水平、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钙化病变是导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本文报道1例中年女性左前降支慢性闭塞合并严重钙化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通过导丝绕行钙化病变重回远段真腔,从而开通左前降支,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QLB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行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苏醒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