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FGF-21水平的影响

来源 :药学与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glutid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2DM合并脂肪肝组、单纯性脂肪肝组及正常组人血浆FGF-21水平,比较各组转氨酶、血脂、血糖及BMI的水平。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估胰岛素的敏感性。观察利拉鲁肽治疗前后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变化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T2DM合并脂肪肝组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FGF-2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上述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胰岛素敏感性则显著增高(P<0.05)。结论: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浆FGF-21水平改变可能与其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并可能是利拉鲁肽作用的生物靶点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解决红细胞比容(HCT)过高患者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抗凝剂用量问题.方法:以高HCT30例的患者与正常对比;以常规方法测定PT与用Mac-Gann公式计算抗凝剂用量后所再测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30例,并设正常成人对照.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总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用一期法测
目的:血栓前体蛋白(TpP)为血栓发生早期的特异性标记物.本实验通过监测心肌缺血性疾病患者血浆中TpP的水平,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SI
目的:探讨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行血浆置换救治的护理技术.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7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置换量、次数、间隔时间、置换液
目的: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和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NH组22例,其它血栓形成组20例,其
目的: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DM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vWF、6-K-PGFIc、TXB2、DH-TXB2、P-选择素、D-二聚体(
1前言作为血小板减少出血患者的常规治疗,同种异体的浓缩血小板输注已应用了40年.应用最广的方法是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置于22℃保存.在大多数国家,其保存期要求不超过5d.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及血小板GMP-140的变化并研究其变化在该病中的意义,为这一疾病的治疗探索合理的方案。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FCM)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1例RA患者血
目的采用流化床混悬液上药法制备非诺贝特速释微丸.方法:以上药效率、脆碎度、粘连率为评价指标, 考察并优化混悬液上药法制备非诺贝特速释微丸的处方.结果: 确定FNBT/HPMC-E5/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浆活化蛋白C抵抗(APCR)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方法:用APTT-APC法检测APCR敏感性比值(APCR-SR)在50例健康对照妇女(NC)和50例正常妊娠妇女(NP)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