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小学生篮球意识的方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校园球场上到处活跃着学生的身影,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正式的篮球比赛,学生们都努力争胜、拼尽全力。但是,如果学生想要真正提高篮球水平,那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篮球意识。篮球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时间科学、系统的训练,并且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历练。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培养与训练中小学生具备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一、篮球意识的概念
  篮球意识,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中,运动员能自如地运用技术动作,并发挥自身生理机能的自觉、自动、有创造力的心理活动,以达到最佳状态。具体而言,篮球意识是指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感觉及思维判断,来采取正确的行动,它表现在:具体动作转向思维,并由思维再转向具体的动作。也就是说,篮球意识是在长期、多次的激烈对抗比赛的战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二、中小学生篮球意识的现状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打球时间短,在篮球意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明显问题:第一,接应时机的意识差。在练习和比赛中常出现传接球不到位的情况,回防意识不强、不会去保护上篮的队员、运球突破挡拆时机不对等,致使队员没能在最有利的位置接到球,或是接到球后就失去了进攻机会;第二,落位意识不强。比赛中,经常出现人随球乱跑、乱挤的混乱场面,学生的位置感较差,不清楚每个位置的作用与重要性,不会利用落位优势;第三,攻防转换意识慢。这些都是中小学生的薄弱环节。
  三、培养中小学生的篮球意识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肯学习,模仿能力很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爱好广泛且不固定。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这一特点,从小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经常组织青少年参加比赛,帮助他们分析比赛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倡和支持他们在平时训练中大胆使用还不是很成熟的技术动作,启发、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篮球意识,教师应该认识到篮球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学生反复实践和战术的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所以教师应给予科学、系统的训练,也需要学生在平常的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
  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在篮球意识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教师应从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篮球意识:
  首先,教师应注重传授篮球的运动知识,强化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全面理解。掌握和丰富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
  其次,教师应反复强调攻防位置的重要性。训练时,为了使每位队员明确自己的攻防位置,教师必须随时提醒和纠正队员的跑动、穿插落位,使队员形成良好的位置感。
  第三,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接应意识。在训练和比赛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适时、正确、合理地接应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战术水平,发挥团队精神。
  第四,教师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技术的训练。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是球员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再好的意识也解决不了问题。因而在训练中,加强身体素质、基本的技术和战术训练缺一不可,教师必须做到“两手抓”,因为篮球是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一些技术动作都是在激烈的对抗中完成的。
  第五,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和训练。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进行直观的讲解和分析,或者带领学生亲临比赛现场,观看高水平球队的比赛,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才能为学生今后参与篮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第三小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