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力能力培养上,在人际交往中听与说紧密相连,只有听明白对方的意思,才能够正确的回答。在汉语教学中,听力训练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本人结合实践,从以下几种能力方面,对听力的训练进行重点的培养。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语 听力 听力训练
一、听、辨语音的能力
在汉语的学习中,在日常的交际中,语音的听辨能力很是重要。想要快速、准确的理解、接收所听到的信息,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听辩的能力进行训练。
(一)易混淆的音
在汉语的听力中,存在着很多容易混淆的音,如果这些音不加以注意的话,在日后的听辨音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鼻音n与边音l的区别。例如:荷兰与河南,其音为hélán与hénán。
2.舌尖后音(zh、ch、sh)与舌面音(i、q、x)的区别。例如:消息与稍息,其音为xiāoxī与shāoxī。
3.双唇音与唇齿音的区别。例如:批发与琵琶,其音为pīfā与pīpa。
4.单元音与复元音的区别。例如:玻璃与暴力,其音为bōli与bàolì。
(二)声调
在汉语的听力中,声调它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其意思很好的进行区分开来。例如:赶集与感激,其声调为gǎn jí与gǎn jī;统治与同志,为tǒng zhì与tóng zhì;买粮与卖粮,为mǎi liáng与mài liáng。
(三)同音词
1.同形同音词。是指在不管是语音,还是在书面上其形式都是一致的。例如:“生菜”,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蔬菜的名称,另一个意思是指炒菜没有做熟。
2.异形同音词。是指在语音上是一致的,在书写方面却大不同。例如:“全力”与“权力”,前者指做某些事尽全部力量去做,后者则是指某人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的行使权。
(四)语调
在汉语的听力中的语调通常有语音的轻与重、长与短、升与降、快与慢之分。例如:“他是一个中国人”,在这句话中,如果是平调的话,表示的是肯定;如果表述成升调的话,其表示的是疑问。在汉语语句的表达中,声调的不同也会给人带来困扰,其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在听力中,其信息的准确接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五)轻重音
1.汉语中的词,没有重音的存在,但却有轻音。读轻音与相对的重音,其词语虽相同,但其含义却不同。例如:“东西”这一词语很常见,其读轻音时表示为各种事物,读成相对重音时,指的是方向。
2.在一个句子中,其重音的位置不同,其句子的意思也大不一样。例如:“他是职中的学生”在这句话中,若是强调“职中”,其表示的学校是确定的;若重音放在“他”身上,其表示的是人的确定。
二、汉语听力联想推测的能力
在教学与考试中,其没有任何参考物,学生只能靠听觉来判断、推测其听到的内容。但学生通过在日常中的训练,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联想推测能力,这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听力理解中,能够起到很重要的提高作用。
(一)词语教学
词汇量的积累工作,它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听力能力,若词汇量的积累不够,在听力过程中,只能靠猜测,这样影响到汉语听力的理解能力。在如何提高听力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内容:
1.在日常学习或教学中,应当对词汇量进行大量练习、充分理解,进而掌握住词汇的含义,了解其特点。
2.可以引导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用法加以注意。关联词,它是用来表达句子的转折、过渡,关联词对一段句子的逻辑关系,有一定的好处。
(二)了解背景知识
当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适量的对文章的背景、人物、时代等进行介绍,培养学生对听音的良好习惯。背景知识,它包含听力材料的主题、题材、作者等多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听力的理解,背景知道的了解,才能充分理解出听力材料的理解。充分的利用联想、推测,对听力材料的进行合理的推论、想象。
(三)对听力材料进行研究,找出内在的消息
1.从材料的标题、开头、结尾处对信息进行搜索,进而推测出材料的意义。2.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是关键句子,了解文章的中心。3.根据文章的上下关系,推断出生词、难句的意思。4.利用文中的人物对资料进行搜索,包括其身份、年龄与其有关的事或人。
三、信息的辨别能力
在汉语的听力培训、教学中,辨别信息的能力,应当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点培养。在日常交际中,语音的听辨能力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有很强的目的性。在信息的辨别中,应当培训学生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将听力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快速吸收。
听,它并不是要让学生必须要听懂每一个单词、句子。在听力材料中,应当听出哪些信息有用,哪些可放弃,分清主次,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主要内容上,领会其中心,了解其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听力培训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力培养上,随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定,若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逐词逐句开始要求,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要求中,得以进步水平得以提高。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要求其对整体句子的理解,可以不要求其精确度,但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听,尽量在泛中有精,量中求准,用听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新爱.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听力社会和情感策略分析[J].2010(04).
[2]王燕灵.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听力[J].2011(12).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汉语 听力 听力训练
一、听、辨语音的能力
在汉语的学习中,在日常的交际中,语音的听辨能力很是重要。想要快速、准确的理解、接收所听到的信息,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听辩的能力进行训练。
(一)易混淆的音
在汉语的听力中,存在着很多容易混淆的音,如果这些音不加以注意的话,在日后的听辨音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鼻音n与边音l的区别。例如:荷兰与河南,其音为hélán与hénán。
2.舌尖后音(zh、ch、sh)与舌面音(i、q、x)的区别。例如:消息与稍息,其音为xiāoxī与shāoxī。
3.双唇音与唇齿音的区别。例如:批发与琵琶,其音为pīfā与pīpa。
4.单元音与复元音的区别。例如:玻璃与暴力,其音为bōli与bàolì。
(二)声调
在汉语的听力中,声调它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将其意思很好的进行区分开来。例如:赶集与感激,其声调为gǎn jí与gǎn jī;统治与同志,为tǒng zhì与tóng zhì;买粮与卖粮,为mǎi liáng与mài liáng。
(三)同音词
1.同形同音词。是指在不管是语音,还是在书面上其形式都是一致的。例如:“生菜”,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蔬菜的名称,另一个意思是指炒菜没有做熟。
2.异形同音词。是指在语音上是一致的,在书写方面却大不同。例如:“全力”与“权力”,前者指做某些事尽全部力量去做,后者则是指某人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的行使权。
(四)语调
在汉语的听力中的语调通常有语音的轻与重、长与短、升与降、快与慢之分。例如:“他是一个中国人”,在这句话中,如果是平调的话,表示的是肯定;如果表述成升调的话,其表示的是疑问。在汉语语句的表达中,声调的不同也会给人带来困扰,其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在听力中,其信息的准确接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五)轻重音
1.汉语中的词,没有重音的存在,但却有轻音。读轻音与相对的重音,其词语虽相同,但其含义却不同。例如:“东西”这一词语很常见,其读轻音时表示为各种事物,读成相对重音时,指的是方向。
2.在一个句子中,其重音的位置不同,其句子的意思也大不一样。例如:“他是职中的学生”在这句话中,若是强调“职中”,其表示的学校是确定的;若重音放在“他”身上,其表示的是人的确定。
二、汉语听力联想推测的能力
在教学与考试中,其没有任何参考物,学生只能靠听觉来判断、推测其听到的内容。但学生通过在日常中的训练,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联想推测能力,这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听力理解中,能够起到很重要的提高作用。
(一)词语教学
词汇量的积累工作,它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听力能力,若词汇量的积累不够,在听力过程中,只能靠猜测,这样影响到汉语听力的理解能力。在如何提高听力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内容:
1.在日常学习或教学中,应当对词汇量进行大量练习、充分理解,进而掌握住词汇的含义,了解其特点。
2.可以引导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用法加以注意。关联词,它是用来表达句子的转折、过渡,关联词对一段句子的逻辑关系,有一定的好处。
(二)了解背景知识
当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适量的对文章的背景、人物、时代等进行介绍,培养学生对听音的良好习惯。背景知识,它包含听力材料的主题、题材、作者等多方面的知识。加强对听力的理解,背景知道的了解,才能充分理解出听力材料的理解。充分的利用联想、推测,对听力材料的进行合理的推论、想象。
(三)对听力材料进行研究,找出内在的消息
1.从材料的标题、开头、结尾处对信息进行搜索,进而推测出材料的意义。2.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或是关键句子,了解文章的中心。3.根据文章的上下关系,推断出生词、难句的意思。4.利用文中的人物对资料进行搜索,包括其身份、年龄与其有关的事或人。
三、信息的辨别能力
在汉语的听力培训、教学中,辨别信息的能力,应当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点培养。在日常交际中,语音的听辨能力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有很强的目的性。在信息的辨别中,应当培训学生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将听力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快速吸收。
听,它并不是要让学生必须要听懂每一个单词、句子。在听力材料中,应当听出哪些信息有用,哪些可放弃,分清主次,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主要内容上,领会其中心,了解其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听力培训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力培养上,随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定,若是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逐词逐句开始要求,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要求中,得以进步水平得以提高。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要求其对整体句子的理解,可以不要求其精确度,但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听,尽量在泛中有精,量中求准,用听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新爱.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听力社会和情感策略分析[J].2010(04).
[2]王燕灵.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听力[J].2011(12).
(作者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