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一文表现手法分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同时也是高教版中职《语文》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文章题目中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立于山脊中的小屋,同时又表现出了烟雾之中、月影之下的空中楼阁。全文主要是以景色描写展开,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将自然的美景融入到散文当中,使得整篇文章从字里行间都透漏着清新自然、纯净优美的感觉。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让学生领会到文章优美的特点,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本文着重对《我的空中楼阁》的表现手法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我的空中楼阁》中充满了优美的画面,通过文字的描述,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其中包含了郁郁葱葱的山川、伫立于山脊上的小屋以及那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不但为整篇文章增添了多种多样的色彩,同时也将自然的美景表现的淋漓极致。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从画面美入手,通过画面感让学生感受到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一边阅读一边品味,回想文章中的所描述的画面;当学生熟悉文章过后,在利用录音与视频文件播放文章的内容,让学生一边想象着文章中的美景,一边观看视频中的画面,使文字与画面能够得到充分的结合,从而表现出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境界;例如,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描述到: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在这一段中,通过一句句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将山中小屋的位置、场景以及周边的景色描绘的淋漓极致,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画面感;同时将静态的小屋、山川与动态的飞雁、风帆相结合,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表现出了自然景色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此外,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博喻的表现手法;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喻的类型,随后再向学生介绍博喻的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解释:博喻即为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且通常是在三个以上;随后在结合文章中的内容,文章中将小屋比喻成风帆、飞雁、色彩、生气与情调,以此来促使学生了解博喻的含义。
  二、字字珠玑,清新自然
  语言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地方,其中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修辞美、語言的音乐美以及语言的诗意美。其中语言的修辞美主要采用了比喻、明喻、暗喻以及博喻等手法;作者在文中将山比作眉黛、天空、花蕊、水面等;将小屋比作了眉梢的痣、风帆、鸟、蝶等,通过这些比喻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优美性;其次是语言的诗意美;例如: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在这一段小屋景色的描写中,作者化用了现代诗的方式,使整篇文章增添了许多诗的意境;这些句子不但语言优美、字字珠玑,同时也使文章的意境变得更为深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现代诗与古代诗;例如,王维的《汉江临眺》、李白的《望天门》以及温庭筠的《菩萨蛮》等。
  最后,语言的音乐美。在整篇文章中,句式纵横交错,既整齐又和谐,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变化;整篇文章的语言连贯,充满音乐的律动;例如文章中: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等句式,均体现出了文章的音乐美;这些句子朗朗上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多朗读这些句式,让学生体会句中的节奏感与音乐感,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仿写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
  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散文的最大特点便是形散而神聚,在《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利用山中的小屋来表现出了对于独立、自由、安静以及自然的向往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的小屋,结合文章的内容,想象海之屋、山之屋、树之屋等,每一个答案都属于学生自身不同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教师根据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怀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于物质的追求太过于庸俗,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健康情绪,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情怀的人。例如,教师可以朗读文章中作者抒发自身情怀的句子: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在朗诵完这一段文章后,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打开窗子看自然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抬头看看窗外自然的风景,或是带来学生外出观看校园的景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工具,收集相关的风景照片,使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美景,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认识。   四、以问题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来进行出题,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①结合全文,说说“空中楼阁”具有哪些特点?
  ②请简要评价以下句式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2)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燕,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后,教师便可以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在①问题中,空中楼阁的特点主要包含了:树荫笼罩、环境优美,轻灵自由、光线明亮,依山傍水、安静独立,立于山脊、如立空中。
  在②問题中,(1)主要采用了博喻手法:作者将小屋比作风帆、飞雁,化静为动,生动描写出小屋给无际的山上增添了生气与情调,是山美丽的点缀,表达了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2)主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写出从小屋出去和回到小屋时的轻快与快乐心情,突出小屋之、美与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当学生理解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将问题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更加深层的内容。例如:
  ③在文章中写到“小屋之小”,说“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④在文章中写到:“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这句话意蕴深厚,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在问题③中,作者主要是以小屋领土之小反衬领空之无限,写出小屋地势之高与视野的开阔,从而写作者心境的开阔自由与闲适惬意。
  在问题④中,小屋不仅仅是“物”,是作者理想境界的化身,是作者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的人格的思想感情。或者“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感情,就能获得幸福与快乐。”
  《我的空中阁楼》作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篇重要内容,其不但具有散文的优美性与可读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在表现手法以及文章写作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文与实际生活,通过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与写作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张桂芬,江苏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利用3D-MAX提供人像曲面模型,在UG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加工,介绍UG软件强大的数据转换功能,丰富的加工策略和强大的曲面加工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能源消费剧增,污染物大量排放带来多种大气环境问题。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NPAHs和OPAHs)因其持久性广泛存在于环境
标准必要专利是标准与专利融合的产物,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创新活力。然而,标准与专利的融合也带来了冲突,本质原因来自于标准化与专利制度制度目的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实
以柑橘皮为原料,选用了6种型号大孔树脂对柑橘黄酮进行了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结果表明D101型树脂对柑橘黄酮分离纯化效果较好;样品浓度、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纯化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新版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早被无数研究者作了透彻而全面的分析,笔者拈出“解腕尖刀”以作专论,似乎剑走偏锋,甚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通过听课、与教师交谈、学习有关资料,对语文单元教学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得出了几点粗浅的认识,现提出来,就教于各位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