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一语文教学中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有很多方面担当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不处理好这一关系,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学习。今年我任教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种感觉尤为深切。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百分之三十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百分之五十;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份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课文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的体会是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吃透初中阶段教材之间的衔接
  新教学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它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体现。适用新教材,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每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才能有所侧重有所收获。
  
  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衔接
  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打个比方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小学阶段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我认为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的基础上。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读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经过了三个月的训练,同学们的听力能力明显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盐城是个老区,为此我请学生设计一第条红色旅游线,并写解说词《我爱红色的家乡——盐城》、《欢迎你到盐阜老区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对错别字的严重性有所认识,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 请用规范字》的活动,还让他们为此设计多条标语;针对中学生看电视、上网吧等严重不良现象,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辩论会。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中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知识由死知识变成了能力。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衔接工作。学习《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课本剧表演;在学习“颂读欣赏”时让学生不单背诵、赏析,还让创新填对联、写小诗,就是让学生通过读投入到别人的直接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就会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去。通过写给学生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知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因为脱离生活的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依附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独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学生思想、观念的衔接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该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的,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终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的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衔接。特别是初中学生更应侧重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3、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应及时计划,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多与学生交流,找出衔接问题的切入口。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教师训练学生必须考虑层次性和连贯性,促使各个环节的衔接联系,是学生整体优化,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让学生真正从课本中找到衔接的关系,从而找到学活语文的方法。总之,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会螺旋式地上升,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这也必将成为他一生受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城东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攻关课题信息交换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True Type 4套字体12种字形的地方标准制定公布与研发情况.着重阐述课题研究中解决的有关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布氏杆菌脊柱炎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受累,且均可
充分利用《自然科学》教材的优势,以实验教学为主线,从不同侧面强化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于典型肠套叠声像,超声诊断并不困难,但对于具有不典型肠套叠声像的患儿超声诊断较困难,且较易漏诊、误诊。漏诊肠套叠疾病,贻误患儿治疗时机,造成
本文用初等方法给出不定方程 X<sub>1</sub>+X<sub>2</sub>+…+x<sub>?</sub>=-n 满足某(?)特殊条件时的整数解的计算公式。
本文将哈萨克语量词从其附加成分构成方式和复合构成方式等方面用大量事例进行了探讨。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数字X线成像(DR)及CT的表现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经临床确诊的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
本文以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区域差异为线索探讨和揭示联产承包制以后我国粮食生产(或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研究表明,我
随着核磁共振(MRI)技术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胼胝体压部孤立病变可偶被发现,而且很多是可逆性损害,被称为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1](MERS)。胼胝体压部病
目的探讨卵巢印泡膜一纤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泡膜一纤维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卵泡膜一纤维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