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反弹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诊断与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反弹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300例,给予蓝光照射治疗,统计治疗后24h反弹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儿基线资料,分析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反弹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发生反弹37例,发生率为12.33%;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娩方式、合并新生儿ABO溶血病、有光疗前换血情况及光疗前红细胞比容偏低均是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反弹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剖宫产、合并新生儿ABO溶血病、有光疗前换血情况及光疗前红细胞比容偏低均是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后反弹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在采取蓝光照射治疗时需给予针对性干预方案,降低蓝光照射治疗后反弹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常规检查的62例患者均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下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检出阳性符合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检出阳性符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嗜碱性粒细胞检出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
目的 探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射治疗方案下剂量分布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进行放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40例,分别给予4种放疗方案.对比4种不同放疗方式PTV剂量参数;对比4种不同放疗方案的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结果 4、5、6IMRT的CI指标均明显高于3DCRT,4、5、6IMRT的D50%、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3DCRT,5、6IMRT的Dmax明显低于4DCRT,6IMRT的D50%、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4IMRT(P<0.05);左侧肺:3DC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72例肝脏病变患者,均行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及CT平扫检查,并以肝穿刺活检术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动态增强CT扫描检查与CT平扫检查对HCC的一致性及诊断价值,同时观察动态增强CT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 经肝穿刺活检术检查发现,72例肝脏病变患者中肝海绵状血管瘤39例,HCC19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平扫诊断HCC结果和肝穿刺活检术检查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探讨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NB)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收治的NB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评估两组康复效果,并记录残余尿量、膀胱最大排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管拔除成功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最大排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