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物理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9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理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作为教师,掌握一定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也是衡量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要结合自己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总结物理课堂上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物理课堂上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实现物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物理课堂;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成为了物理学科改革的重要探究课题。在物理课堂上,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究知识,从而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而这刚好契合了新课程改革对于物理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上一定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努力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提升整个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物理课堂上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一、利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科是一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物理科学的支持,让物理教学活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既是物理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又是整个社会发展对物理教学活动所提出的要求。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来进行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透过生活实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样,在熟悉的生活实例的刺激下,学生更容易焕发思维的活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浮力”的知识时,笔者就让学生回忆一下,为什么把一块小石子投入到河水中,小石子很快就会沉下去,而把一只塑料袋投入到河里,塑料袋就会漂浮在水面上?这时候,很多学生都回答说因为小石子比塑料袋重。这时候,笔者又进一步追问道:“漂浮在河面上的鸭子比小石子重,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为什么成千上万吨的钢铁制轮船可以稳稳地漂浮在海面上而不下沉呢?”就这样,围绕着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一步步地深入探究,从而让学生对“浮力”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并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不断深化对于课本上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二、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很多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都来源于科学的实验。相对于语言讲授,大多数学生对实验往往表现出更加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学生对物理实验更感兴趣,是因为透过实验所呈现的物理概念、规律等显得更加生动直观,而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的初中生来说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思维难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除此以外,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很多都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一些小实验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这样,学生在看得清、想得明的情况下,思维活动自然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会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发现很多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透镜”的有关知识时,就在上课的时候,拿着一个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放大镜,然后对着教室外面的太阳光,再把一根火柴放到地面的一张白纸上。接着,用手拿着放大镜不断地移动来改变火柴与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透过放大镜射出来的光斑达到最小。就这样,过了一会儿,火柴头开始冒烟并很快燃烧了起来。这个实验现象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头脑中立刻会跳出问题“为什么放大镜会让火柴自己燃烧起来?”就这样,在生动有趣的实验刺激下,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最初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往往都是由好奇心衍生出来的。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往往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记得,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在上课铃声响起以后,教师微笑着走进了课堂,然后在黑板上写上了一个数学计算公式:100 100≠200。面对教师的这一举动,学生纷纷感到很意外,还有的学生忍不住问道:“今天我们不是上物理课吗?怎么改成数学课了?”这时候,只见这位教师微笑着说道:“今天我们上的当然是物理课,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物理问题就是100 100≠200,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理现象吗?”说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时候,教师再宣布今天的课题,原来是《走进分子的世界》。就这样,在教师成功的悬念设计下,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纷纷开始思考“分子”同刚才教师所写的“100 100≠200”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就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开始主动地翻开课本,希望从中寻找答案。可以说,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是充分抓住了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这样,在好奇心的刺激之下,学生自然会以更加强烈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最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非常理想。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同时,在问题情境下获得的物理知识不再局限于表面文字上的理解,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创设形式多样、内容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感染下积极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在物理学习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丽敏.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2(4).
  [2]陆英.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J].中学物理,2010(24).
  (徐州市睢宁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对待,把好输送合格护士的最后一关。因此,搞好临床教学是每个带教老师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个性需求越来越多,促进了服装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但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驰名商标却屈指可数,仅有的几个驰名商标,比起国际品牌它的竞争优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方法:应用优维显(300)、优维显(370)碘海醇等非离子型造影剂采取增强扫描。结果:具有低渗透性、低化学毒性、低神经毒性等优点,但其渗透压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建筑信息化变革取得了快速进步,BIM技术对建筑信息进行仿真模拟,极大地提升了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本文以南通市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综
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的特色,结合本地民间美术,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这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的家乡通渭县及周边乡镇历史悠久,其民间美术融汇了民间、民俗、工艺制作、宗教艺术于一炉,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称着于世。我们在通渭乡土美术教学尝试中,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中进行了乡土美术教学的探索。   一、发掘当地人文自然景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在立法上确定了医方的医疗告知义务与患者的医疗知情权,但遗憾的是相关法规既没有明确告知的具体内容与知情权的确定范围,也没有
下课铃响了,和往常一样,我及时站在教室门口与科任老师交接。就在门口等候的时候,我习惯性地透过门上的玻璃往教室里扫了一眼,发现后窗那里有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兴趣盎然地在桌子上用纸折着什么,还有两个同学手指上戴着折好的两头尖尖的东西,在互相比画着。此刻,我的心已经收紧了,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了。我走进教室,来到他们几个身边。因为太投入,他们竟没有察觉。“你们几个在忙什么?”我问。这时,几个孩子才抬起头来,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防治要点。方法:对1991年6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7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因以胎盘残留占第一位(32例,44.4%),子宫内膜蜕膜炎占第
本文运用文献参考法,数理统计法数据调查法对阜阳市颍州区部分中学篮球开展状况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结论 :阜阳市颍州区中学篮球开展状况不太理想,学校应加强篮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诱因、治疗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28例患者(A组),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2 126例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