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82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稼轩是文人中的异数。
  他算个文人,却毫无文人柔弱的形象。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军事家,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绝不仅限于纸上谈兵。想想都脸红,稼轩二十一岁投身民族大业,二十三岁已经名重一时,而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找不找得到工作都是个问题。
  他的词多怀古,更有一种气象有里面,壮烈,恢宏。宋朝的词人风格大多柔美华丽,却又失于矫揉造作,如果没有辛稼轩的存在,整个南宋词坛该有多颓然?“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样的气概,仿佛他的理想就是太阳,源源不断的光热将他的心脏铸得火烫,将他的感情烧得炽烈。
  既然世称“苏辛”,他的词就免不了和苏轼的拿来对比。苏轼的超然洒脱也曾令我为之倾倒,但我想,他们不同。苏词多是以旷达的胸襟和淡然的态度来体悟人生,近乎哲学道理,并用这种参悟来宽慰自己,使自己归于平静。而稼轩的词,读来壮怀激烈,他心怀家国的崇高理想,如此炽热,当时南宋不温不火的时势熬得他充满了壮志难酬的英雄式的悲慨。
  他的词作风格,多样得让我惊叹。仿佛一个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将军,书案上指点江山的高官,忽然褪下战服官袍,一转身,便入了那逍遥自在的尘世,俯下身,便能以满腔柔情探听少女心事,似乎杀戮争斗与他无关。不消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王国维艺术境界之谈的第三层,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经典情话,它更打动了他生命中的那个女子,打动了千年后的人们。“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样的少女闺怨,也被他拿来入词,不知邻家女儿得赠这首词,会不会黯自神伤?而他亦有苏子把酒对月的旷达,“斩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真不知是酒桌笑话,还是他真有这本事?
  无情未必真豪杰。“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样的缠绵情话,从这样一位大丈夫口中说出,格外感人。
  稼轩始终是幸福的。抗金大业功败垂成,非战之罪,而是南宋气数已尽,不是人力可挽回的。在他失落的时候,身边还会有善解人意的爱人陪伴。可是有很多人,众里寻他千百度,像陆游,一样壮志未酬,一生挚爱还是消散了。人海茫茫,蓦然回首,我们是不是还有运气看到那个等在灯火阑珊里的人呢?
  (导师:王艺梦)
其他文献
茶水有浓也有淡,人也一样。有的人充满热情地去演绎自己的人生,有追求,有梦想,一直往上爬,从不停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暂停是别人的机会;而另有一种人安于现状,每天潇洒自在,达着闲适的生活,没有野心,不愿付出一切向上爬,宁愿在山腰看风景。  不同的茶味道不同,因为茶叶相异。有的人喜欢红茶,有的喜欢龙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一种茶叶就像人的职业,有差别但又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来区分。如果你厌倦了自
本研究以河南省不同群体的鳊亚科(Abramidinae)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分析的具体方法,对鳊亚科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地理群体划分以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全面深刻的研究。通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甚至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这些最具权威的汉语辞书对“马帮”一常用词都注释为“驮运货物的马队”。这一骨牌效应,使其他各种汉语词典的编纂者都采用该释义来标注“马帮”。然而多年来,在现代汉语的语言生活中,“马帮”一词的实际含义却与辞书的上述释义是相矛盾、相冲突的。也就是言语表层结构的显现形式同其深层结构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