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院内复苏结果的预测价值:针对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对院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预测价值,寻找终止CPR的指标。

方法

对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在研究数据中筛选出复苏30 min内有效记录了PETCO2的成年非创伤院内CPR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OSC)与非ROSC患者复苏期间的PETCO2均值,并按照1、3、5、8、10 min PETCO2持续≤10 mmHg(1 mmHg=0.133 kPa)对患者复苏结果进行评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ETCO2≤10 mmHg不同持续时间对复苏结果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入选467例复苏患者,其中419例完成复苏;排除院外复苏、未成年、创伤致心搏骤停、无PETCO2数值、PETCO2数值与临床情况不符和复苏30 min内未监测PETCO2的患者,最终120例成年非创伤院内复苏患者纳入分析。ROSC患者(50例)复苏期间PETCO2均值明显高于非ROSC患者〔70例;mmHg:17(11,27)比9(6,1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复苏期间PETCO2均值预测复苏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95%可信区间(95%CI)为0.689~0.735;当截断值为10.5 mmHg时,敏感度为57.8%,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PPV)为84.6%,阴性预测值(NPV)为46.9%。取各监测点PETCO2≤10 mmHg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PETCO2≤10 mmHg持续时间延长,其预测患者复苏失败的敏感度由58.2%降至28.2%,但特异度由39.4%升至100%;PPV由40%升至100%,NPV由57.5%降至34.2%。

结论

对于成年非创伤院内复苏患者,PETCO2≤10 mmHg持续10 min可以作为终止复苏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蛋白营养不良和能量营养不良状态下脓毒症大鼠凝血的变化。方法将10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6只。正常喂养组给予含18%蛋白饲料27 g/d自由饮食;蛋白营养不良组给予含5%蛋白饲料27 g/d低蛋白自由饮食;能量营养不良组给予含18%蛋白饲料9 g/d低能量饮食。连续喂养4周后,从各组分别选取8只大鼠进行营养不良评价,称量体重以及胸腺、脾脏重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
目的探讨与急性毒蕈中毒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心人民医院、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血生化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是否行血浆置换(PE)及28 d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
【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粗细神经纤维损伤血清空腹C肽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振动感觉分析仪及定量感觉障碍分析检测仪对1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振动感觉,冷感觉,温感觉,冷痛觉,热痛觉检测,同时行空腹血清C肽水平检测。结果 粗神经纤维损伤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为(0.56±0.49)nmol/L,明显低于细神经纤维损伤的空腹血清C肽水平(0.64±0.58)nmol/L和无感觉神经纤维损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为早期预防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或心内科住院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心脏病组25例。对照组为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健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脂联素含量。结果 血浆脂联素:高血压组(1050±310)ng/ml 显著低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