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动物 科学应对禽流感

来源 :看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一场非典的袭击让国人惶惶,最初传言果子狸是病毒的携带者,一段时间人们谈“狸”色变,一惯爱吃野生动物的食客更是提心吊胆。非典盛行的那段日子,人们连平日宠爱有加的小狗小猫都“害怕”了起来,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小狗从高楼摔下。可非典刚刚被控制,人们又大开吃戒,又吃开了果子狸。
  富有戏剧性的是11月,广东又出现了非典病例,于是电视上又看到了人们捕杀果子狸的镜头……
  2003年5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没有闲着,出现了“猴痘”,据说传播动物是岗比亚土拨鼠,土拨鼠倒霉了,摊上这么一件事。
  2004年,可算消停一会儿,野生动物的案子未了,家养动物又来闹事,一波“SARS”接着“猴痘”未平,一波“禽流感”又起,人们又开始“谈鸡色变”,于是人和动物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禽流感大事记
  
  2003年12月15日韩国农林部证实汉城东南方向一养鸡场发现传染性极强的H5N1禽流感。
  2004年1月12日越南官方首次承认12人的死因与禽流感有关。
  2004年1月14日日本农水省证实在日本山口县一养鸡场发现禽流感。
  2004年1月15日台湾中部彰化一养鸡场发现禽流感。
  2004年1月23日柬埔寨官方证实柬境内发现禽流感。
  2004年1月23日泰国官方证实两人感染了导致禽流感暴发的H5N1病毒。
  2004年1月25日印度尼西亚农业部宣布印尼出现禽流感疫情。
  2004年1月26日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发现禽流感疫情。
  2004年1月27日老挝官方证实首都万象三个养鸡场发现禽流感疫情,也就是在同一天中国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最终确定发生在广西隆安县丁当镇家禽死亡的原因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致,从2004年1月27日广西首先发现禽流感到2月2日不过短短一星期的时间,湖南、湖北、安徽、广东、上海相继发现禽流感和疑似禽流感。
  2004年1月30日国家成立了防治禽流感总指挥部。开始了抗击禽流感的战役……
  
  为什么动物会凶猛起来了?
  
  为什么动物突然凶猛了起来,笔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该基金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在中国的办事机构为我国的藏羚羊等动物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专家认为,禽流感的产生及快速蔓延与恶劣的高密度禽畜饲养条件有关,并呼吁我国尽快根据国际标准出台动物福利法以保证饲养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基本福利,进而保证人的健康。
  尽管在中国大陆尚未发现一例人类病例,但各地根据现行的《动物防疫法》,禽流感已被列为一级疫情,并已经分别对疫点周围3至5公里范围内的家禽进行扑杀。
  作为一家动物保护组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除了扑杀,人类到底还应该做些什么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难道屠杀动物是人类健康的唯一解决之道吗?从1991年至今禽流感在亚洲一共发生了9次, 1997年中国香港地区首发人类病例,而今年禽流感的来势更加凶猛。显然过去的屠杀并未根除病毒,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病毒更容易袭击到亚洲农场里的动物?
  


  是不是我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不妥?
  
  亚洲养育了世界人口的51%,面临巨大的食物需求,高密度的禽畜饲养农场比比皆是,而绝大多数农场动物的福利难以得到保障。这主要体现在过高密度的禽畜饲养和运输条件使笼舍卫生标准大打折扣,更成倍增加了动物间传染病的快速度、大面积的传播。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Michael Greger博士在其关于“非典”病毒产生和传播的文章中早就有论断说:“猪和其他家禽在高密度条件下饲养,猪体内很容易受到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的共同感染。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病毒的基因变异就很可能发生,在禽类间传播的致命病毒很可能会与传染性人类流感病毒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变异的病毒并具有在全球传播和致人死地的规模。”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某些地区,一些农场鸡舍就设在猪圈以上,鸡排泄物直接掉在猪的食槽中,而粪便就是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恶劣拥挤的饲养条件下被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本来就很低,再加之催熟激素的滥用使得禽畜的生长周期过短(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鸡的成熟周期不足40天)。这些本来发育就不正常的动物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饲养的鸡品种单一,所有鸡都属于少数的几个品种,而且所饲养的鸡得不到足够的活动空间,身体素质差,抵抗能力极差,一旦有病便不能抵抗,并因高密度的养殖环境而迅速传播,对养殖业构成致命的打击。
  
  不正常的病毒大爆发
  
  191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著名的“西班牙流感”,不到一年时间就造成了2000万人~4000万人死亡,至今是人类一个抹不去的伤痛。
  动物身上存在病毒是物种进化繁衍的结果。病毒也是一样,它们必须寄生在动物的细胞中才能生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病毒已经与寄生的宿主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协同进化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将宿主在短期内杀死的病毒在生物进化中反而不是优势病毒,因为它把宿主杀死也就使自己断了传染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相对危害不大的病毒在另一个生态系统中,则会变成了可怕的病毒大爆发。
  一旦一个新的、原本没有任何抵抗力的物种接触到病毒,因为没有抵抗力而无法控制病毒的大量繁衍,病毒种群便会大爆发。人类对于有些病毒而言,就是一个新接触的物种。当然,病毒自身也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宿主原有的抵抗力减弱。
  专家指出,有许许多多的人类疾病来自动物,比如艾滋病(HIV),科学界普遍认为,该病毒源自灵长目动物的猩猩和猴子。此外,登革热、鼠疫、狂犬病、疟疾等疾病都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以前,人们从来不用担忧禽流感会传染人类,但早些年香港发生的H5禽流感打破了这个神话。
  


  禽流感究竟是什么?
  
  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病情严重时,会迅速发展成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禽流感可能比非典厉害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到感染的病例。
  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越南的禽流感患者和疑似患者之间有相互传染的迹象,但“这种病毒可能转变成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普通人类流感病毒”,从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世卫组织之所以认为禽流感可能比非典更具威胁是考虑到两个因素:首先是这种禽流感一旦变异后可能会成为普通人类流感病毒,而人体对于新的流感病毒几乎没有任何免疫力;其次,人类的流感病毒远远比非典病毒更具传染性。流感病毒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而非典病毒则通常在近距离接触后才会被传染。所以一旦禽流感变异为普通人类流感传播开来,其蔓延速度将大大超过非典。一旦禽流感病毒和人体病毒混合后其潜在危害十分可怕,“我们现在对此知之甚少,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必要措施”。
  
  尚未发现禽流感人际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2月12日表示,新的基因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的14人是因为人际传播途径感染的。这一结论是根据一名23岁越南女性的DNA检测结果得出的。这位妇女死于H5N1病毒感染,此前曾怀疑她是从她的姐姐身上感染的,她的姐姐也已经死亡。但检测结果证明先前怀疑人际传播感染死亡的说法是错误的。
  世界卫生组织称:“从这名(23岁)妇女身上获取的病毒基因,跟她家里另一(禽流感死亡)病例一样,有禽类基因起源,但不包含人类流感基因。”有关专家称:虽然人类可以从禽类直接感染病毒,但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前已经发生变异。但是,最近对1918年造成全球4000万人死亡的流感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人际传播的流感病毒跟最初的禽类病毒相比较,只有极微小的变异。
  
  禽流感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有时疾病暴发很迅速,在没有明显症状时就已发现鸡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1.世卫组织指出: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卫生组织(WHO)1 月16日说,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过家禽粪便传播,而非煮熟的肉。
  3.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把鸡放在一层叠一层的窄小鸡笼子中,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不过,WHO发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说,几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鸡肉而患病。
  4.WHO警告说,人不管接触什么样的病鸡都同样有危险。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而那些幸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含病毒的粪便。
  5.世界卫生组织1月15日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调查报告说,目前在日本、韩国、越南三国发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
  
  避免感染禽流感的三点建议
  
  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已发生了人类因感染禽流感死亡的病例,生物学家就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提出了几点建议。
  建议一:别去疫区旅游旅游者应当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
  建议二:别与活禽接触如果必须要到禽流感流行的地区,那么必须牢记:禽畜粪便很可能是禽流感传播的途径之一,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人们特别是儿童,应避免与活禽接触。
  建议三:重视高温杀毒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高温及紫外线均很敏感。
  
  再次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养殖者与商贩的焦躁,国外一些感染者及其家人与医生无助的眼神,普通人心里的紧张,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在现代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或许从没有意识到人的生命竟然如此脆弱。虽然这样的眼神,人们早已不再陌生,然而非至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却少有人意识到身边的危险,少有人去探究这一切产生的根源。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希望摆脱自然的束缚,获取更大的身心自由,也慢慢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于是,自然的和谐被打破,人类有组织的行动对自然的塑造,远远超过其自身的演化。
  自然有其固有的规律,它不会容许人类的肆无忌弹,天灾与疾病或许是其加诸人类的约束。不断膨胀的物欲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也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于是今天的自然灾害中增加了太多人为的因素。同样,我们所知道的一些疾病也是从非自然形态的村落、城市以及经济形式的出现而变得“流行”的,因为社会总是以一定数量的人为基础的,它就成为疾病流行的土壤,而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传染病如流感、鼠疫、肺炎等等也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动物朋友。人类当然可以只靠自己的智慧来克服灾难,战胜病魔,事实上我们也经常是这样做的。
  危险就在身边潜伏,有些是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我们至今都不清楚的,如基因技术、转基因植物对人的影响等等;还有一些是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清楚,但人们幻想近期不会发生而放任自流的,如缓慢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可怕的命题:要么唇齿相依相得益彰,要么唇亡齿寒同归于尽。古时由于缺乏知识,在灾难发生时,人们往往会采取自罚、降低物质享受的方式来祈求上天的原谅,而今天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的奥秘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当然应该更多。
  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极权,正如阿道尔诺曾经提醒过人类的,社会心理的变更需要契机,社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类的生存姿态,这姿态将深深影响着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如同著名科普专栏作家皮特·布鲁克史密斯在其《未来的灾难——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之战》一书中所言,"如果人类的生活缩减成只是活着,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也将两手空空"。我们是否应该选择一种更负责的态度与自然相处呢?
  


  我们是不是要注重动物福利?
  
  国际上动物福利理念的提出,已有100多年历史。1976年,Hughes将饲养于农场的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1990年台湾学者夏良宙提出,就对待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自1980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在畜禽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中实施。瑞士政府近年来通过立法禁止出售和进口由笼养系统生产的鸡蛋。
  1998年6月,丹麦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妊娠母猪和青年母猪室内装置的法令,要求母猪在配种后不到4周就应散养,直到预产前7天为止。猪舍内部应安装淋浴系统或类似装置以调节体温。猪舍地面应铺设垫草,不能铺设粗糙和带根的材料……尽管很多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动物福利政策还有许多不理解和不赞同之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现有的许多畜禽生产方式和动物保健理念都必须与国际接轨。这不但保证了动物自身的福利,也保证了使用这些动物制品的人类的健康。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还呼吁社会各界能够保持理智科学的态度,不要滥杀动物。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传染病学家梁万年在接受2月1日“北京热线”(010-64287788)的 采访中阐明,禽流感是禽类间传播的病毒,尽管对于鸡、鸭等鸟类有高致病性和强传染性的特征,但是这种病毒由禽类直接传染给人类是不太可能的。同时,对于禽间禽流感病毒的预防也已经有了成熟的疫苗加以控制,疫区以外的动物只要积极防疫,就没必要遭到灭杀。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详细地介绍了德国FreierGrunder工厂制造的、用于仪化聚酯装置中的热煤炉及其运行过程中的改造工作.为使用该类型设备提供了一定的实际经验。
比和兴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创作方法,经过历代文论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阐释,含义变得丰富而又歧义颇多。本文通过辨析历代文论家的释义,探究比、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钱宝成七台河市新兴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教师。1979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七台河市政协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收藏家
<正>历史图表教学是把用文字叙述的教材内容用简要的符号、文字、数码组成的图象、表格等形式加以表现,用以说明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图表形象具体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对)膀胱癌组织,用qRT-PCR检测FENDRR的表达量;同样在T24、5637、EJ
人羊膜作为生物性支架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之一,具有独特的无血管基质和厚基底特性,在高分子生物材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人羊膜的成分可减少炎症刺激和疤痕生成,具有一定
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压力知觉现状,探讨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压力知觉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压力知觉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单应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和Ⅰ类均角颞下颌关节窝位置及形态的区别。方法:选取12~18岁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为试验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为对照组,每组30例。利用Inv
目的:研究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对甲状腺结节风险的诊断价值,分析ACR TI-RADS分级对于不同大小结节(以结节大小1 cm为界)的诊断效能,以指导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