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背诵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语文素质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反映:讲,空洞无物;写,粗制滥造。原因之一,是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忽略了背诵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离不开背诵成段、成篇的好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 背诵 作用
  背诵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乃至背诵不但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能促进写作。在《新课标》中就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没有降低背诵的要求。背诵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笔者觉得抓好背诵收获颇多。下面是本人关于背诵作用的几点体会:
  一、背诵是语言积累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头脑中记住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因为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依据。“储存”就是将输入的知识信息最大限度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不是本本上。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不能储存,学习活动就无法深入发展。不断地储存,逐渐积累,就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而储存积累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方式便是背诵。现代语言学认为,不管语言如何复杂,它只是一种操纵的习惯,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强化、塑造、模仿而成。中学生头脑中没有多少有关书面语言的认知结构供其作为学习和记忆的参照物。背诵名家名篇,可以为他们提供典范的遣词造句的样本和参照物,进而构建一个合乎规范的语言运用参照体系。背诵的所有范文,都将成为学习者整理语言编码的系统的参照物而发挥积极规范的导向作用。
  二、背诵有助于理解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书读百遍”在古人中不就是背诵吗?可见这诵读的功效! 但学生的自行背诵往往是只顾背诵,不管背的内容是什么,更不会在背诵中去领悟含义和美妙所在。如果能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就能事半功倍地将要背诵的内容记下来,而且能促进对文章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训练之初,内容上是从“少”而“精”开始的,我首先给予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对所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分清层次,归纳层意,培养先理解后背诵的良好习惯。学生为了更快地完成背诵任务,就要不断地对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在背诵时通过回忆来帮助自己完成背诵任务。这样久而久之,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培养了分析、概括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在背诵的训练中“其义自见”的目的。
  三、背诵有助于增强记忆
  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说,所背诵的内容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遗忘的。人的记憶遗忘的速度是和重复的次数成反比的,要想永久地记忆,那么就必须反复地背诵。
  大脑越用越灵活,在反复的诵读背诵中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力,积累也就多了,在运用的时候就可以得心应手了。笔者在每篇的课文里精选了部分优美的语句或精彩的段落让学生进行背诵训练,来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记忆力,通过分散训练(指每课的部分段落)学生的记忆力不断增强,词汇量大量地增加,语文成绩也随着逐步地提高了。
  同时,背诵必须与默写相结合,背诵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默写不仅是培养写的能力,也是考察学生对所背诵内容的理解的正确性。有些学生能够背诵得滚瓜烂熟,可是一落笔却是错字百出,说明他的记忆当中,还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和漏洞。
  通过默写就会促其改正自己的背诵方法以达到最终目的。而且经常地默写一些优美的语段或句子,为他们今后的习作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所以我采用了“以默写代替面背”的背诵方法,这也可以把我们老师从繁重的检查背诵中解脱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很好地达到检查的效果,还能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样“一箭多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背诵有助于积累素材
  有位著名语文教育家说过:“学习语文没有多少捷径好走,就是要花一点笨功夫。……词语要一个一个地积累,文章要一篇一篇地熟读背诵。这个功夫是省不得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背诵并加强“背功”的培养训练,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在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老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鼓励,在背诵中形成“兴趣合力”。我的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背诵兴趣。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的优点和进步被老师发现并加以肯定和表扬,因此,在“背功”的培养中,语文老师应努力花心思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尝到背诵的甜头。
  当然,虽然背诵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重视背诵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之下,轻轻松松背文章。要珍惜这记忆力最为旺盛的大好时光,发挥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应有的作用,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课程,其突出的特征是实践性强,既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可以说,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采用有效教学模式和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师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学习 预习 探究式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其能在学习中
期刊
摘 要: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创新、交际等各项能力,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宏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功底,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如老子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关键词:注重学生 能力 培养  中学阶段,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堪称“半壁江山”,作文的情感表达、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等是语文综合素质的直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
期刊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艺术,力争活动要目的化、任务化,情景化、角色化,同时具有层次化、多样化,并且要具有拓展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生都乐意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 教师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产生发现惊奇、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结合本人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
期刊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尽管现在的生活绚丽多彩,而我们的学生一见到作文就头疼,一拿起笔就无内容可写,即使硬着头皮写出来的也是选材陈旧、内容单一,或者干脆照搬作文选上的。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不善于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去观察也往往带着情绪性,这就导致他们对新异、鲜艳、有趣的事物容易进行观察,而忽略了一些真正需要观察的
期刊
一、人格塑造策略。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
期刊
叶圣陶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那么如何让学生徜徉在自能作文的天地里呢?  一、注重情境,走进自能作文的殿堂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这样才能变“要我写”为
期刊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