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质量的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探索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图书馆向数字化方向的发展,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人力资源质量 激励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是现代图书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高校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更新服务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更好服务于教学与科研。
  1.图书馆人力资源质量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最能动、最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特性,其余资源如设备、文献、技术等都需要人去使用、去支配,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藏资源能否得到师生的充分利用,关系到图书馆整体效益的提高。在美国图书馆界存在这样的观点,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其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源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这种说法得到图书馆界普遍认同[1]
  作为高校知识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亟需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充分发挥全体馆员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潜力,对图书馆内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及时的采集、组织、加工、处理、存储及传播,第一时间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达到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目的。
  2. 提升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质量的必要性
  2.1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和文化的集聚地,人力资源是推动高校图书馆进步发展的核心要素,无论图书馆的设备多么先进,功能多么齐备,都需要人来管理操作,如果不能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再丰富的馆藏资源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是浪费。图书馆事业要想不断向前发展,一定要大力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2.2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是增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图书馆可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手段和专业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创造更好的信息、知识产品,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行为主体和活力源泉。
  要确保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通过人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即只有打破以前的管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才能使人力资源转变为推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源泉,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3.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低,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
  图书馆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借阅、馆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对馆员的职责、工作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图书馆存在人力资源整体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知识结构单一、学历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图书馆员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图书馆学、图书情报、外语和计算机专业人才比例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全面应用以及电子数据库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具有图书馆学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文献搜索、信息检索、编目管理、电子资源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成为制约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3.2 人力资源考核和激励制度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
  当今社会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是高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近些年来,高校图书馆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安心工作。据全国高校图工委调查,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员中,47.8%的人安心图书馆工作,39%的人想调走。主要原因有: 一是岗位配置不合理,不能公平合理地进行定岗定编,岗位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根据馆员个人的专业特长、能力和知识结构,提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高校图书馆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二是很多高校图书馆没有重视考核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偏重于编制的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体制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现象严重,馆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很好的与个人工作成绩挂钩。在内部管理机制上,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职责分工不够详细,考核标准难以量化。
  3.3 机构臃肿且服务质量低下。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人才的引进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图书馆经常成为上级领导安排家属人员、裁员、解决员工子女工作的场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很多馆员对自己的工作认识不清,能力偏低,整体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要求。
  4.提升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质量的对策
  4.1 完善人员配置,合理引进人才,提高整体素质。
  谭祥金先生在其《图书馆管理综论》中指出:人员是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员的素质决定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图书馆事业的前途。因此,在招聘人员时要注意吸收高水平、有专长的人才加盟,引进那些具有扎实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通晓网络通信技术、较高外语水平的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任人唯贤,给真正有才华、责任心强的馆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在人员配置上实行定岗定编,建立公开竞争上岗、考核公正、择优录用的岗位管理制度,营造和谐宽容的竞争氛围,真正做到唯才是用。按照量才使用的原则,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根据员工的兴趣、专业优势、岗位要求等合理安排岗位,做到知人善任,以调动不同人员的积极性。   4.2 完善员工培训机制,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部门,馆员应不断补充新知识,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人员需求,分层次、分部门、有重点地对馆员进行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进修,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培训制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及明确培训目标。馆员应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培训了解图书馆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动态,掌握图书馆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发生的新变化。
  4.3 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是建设一支高水平图书馆员队伍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工作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环节,它为后续的薪酬、激励、培训、晋升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依据。所以应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制定规范的考核指标,使馆员的责任、权利、义务统一起来。为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措施主要有:一是物质激励。物质利益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和源泉,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可能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有关。因此,首要任务是完善现行的薪酬体系,切实关注馆员的切身利益。薪酬体系的建设要坚持公平性、竞争性以及合理性,要改变传统的分配观念,打破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按照每一位馆员的绩效、工作能力和对图书馆的贡献大小来分配,建立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在分配过程中,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优秀服务人才要加大倾斜力度,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业绩优先、贡献优先的原则。二是事业荣誉感激励。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事业心,都渴望才华被认可、抱负得到展现。因此,要让馆员感觉到他们的才华抱负有施展的空间,只有图书馆员将自身工作作为一项毕生的事业来看待,才会真正激发他们内心的工作热情。所以应让图书馆员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重大决策,让每一名馆员都有归属感,感到自己是图书馆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自己与图书馆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充分授权,给予图书馆员一定权力,充分发挥馆员的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
  应该说,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前景,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的把“人”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开发,努力培养一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推进图书馆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David A.de Cenzo,stephen P·Robbins. Hunan resource management [M]. 2003.
  [2] 关勰,彭雅飞.苏美莉.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1,32,(03).
  [3] 卢晓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图书馆管理与资源建设,2007,2,(02).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和幼儿每天都朝夕相处,只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并及时巧妙地加以引导,你会发现进行随机教育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 教学 随机教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无不想方设法,让学生接受自己所传播的知识。尤其是幼儿教育,针对幼儿发展的特点,简单一个数字,就要根据幼儿情况,准备许多教具,还要设计情景。于是,充分的准备、新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因此更应该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日常生活 行为习惯 关键期 幼儿教育 家园教育一致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往往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生活习惯,人与人的交往习惯,遵守社会的行为规则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长辈、爱老师同学、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文明礼貌习惯及自我保护习惯。
期刊
【摘要】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治课 创新 实践 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为,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对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业合作 经济组织 农业经济 农业产业化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多方过程的定义及其和准静态过程的关系》一文中所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  【关键词】热学 多方过程 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  1.引 言  大学物理期刊第25卷、第2期(2006.2.),刊登的《多方过程的定义及其和准静态过程的关系》一文(文后简称《文章》),指出了: 基础物理学里的热学部分内容涉及的多方过程定义,各种教材里并未完全统一,而且彼此之间的差别还较大
期刊
【摘要】遵循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养规律,探索有效教育模式和途径,不断促进行业与社会和谐发展。课堂教学、基地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生 培养  医学院校在加强信仰信念教育的同时,要结合行业实际加强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努力提高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水平。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对医学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养过程中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要解决当前中学德育问题的对策。研究和把握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进行德育改革,提高实效的重要依据;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关键词】中学 德育教育 主要问题 对策  近年来,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已成为我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提出了种种口号
期刊
【摘要】孙犁抗日小说“白洋淀纪事”姊妹篇《荷花淀》与《芦花荡》,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生于斯、成长于斯、战斗于斯的女性形像。而这些形象,无论是成年女性还是未成年女性,她们都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经历磨炼,在打击敌人的有效战斗中经受锻炼而成长起来的。在抗日战争中,她们成立了队伍,这就标志着在党领导下中国女性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抗日武装力量,已经开始登上时代的战争舞台,“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在妇女解放史上,它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要处理好知识的"量"与"质"的关系;要处理好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创新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
期刊
【摘要】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一个过渡期,高中生则步入了青春期后期阶段,已逐渐发育成熟,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定型。但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往往不同步,容易产生心理误区。伴随着生理逐渐成熟,给高中生带来的是心理的自豪,更是羞耻、孤独和反抗,此时他们正经历人生第一次“心理断乳”的危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就可能产生种种误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青春期少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