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材料肌理的运用是融合了其他类型的各种因素的综合性的手段。它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完成了作者思想、心情和灵魂的表达,将设计素描推向更高、更新、更精的层次,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开启艺术领域的新境界。
关键词:设计素描;材料肌理;运用
设计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超越临摹、写生,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将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设计素描的独特之处及科学与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设计素描不仅研究形态的立体造型,还拓展到对形态的表现,如结构、空间、构成、材质、肌理、媒介和技法等,在表现形式语言上丰富多样:研究和探寻的方法也极为广泛。设计素描不以形式本身为最终目的,而是在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发现、寻求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审美本质。创造出新颖而别致的视觉形式,重新营造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材料肌理的运用是设计素描中常见的手法,是综合性的手段,它融合了其他类型的各种因素,主要培养作者的观察、分析、理解、判断形象与抽象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的能力。
在设计素描作品中作为表现作品创意的构成元素——材料,是我们对作品审美的最直观的感受。不同的材料肌理效果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外貌”,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正如作品中的点、线、面的形式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整体关系之中的道理一样,作品的内容及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依赖于创造作品的媒介——材料。
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软、硬、粗糙、光 滑等感觉,肌理是理想材料表面特征。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可以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受到质地的不同,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材料、肌理的融合并运用到设计素描之中也便是给人视觉上的感知和加强对素描作品的感染力。
德卢西奥——迈耶说过:“设计师是通过触觉的创造性运用十分贴切地感受材料的。”我们观看一件作品时,由表面的材料肌理形成的视觉质感而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画面材料肌理的运用将观者的意念由触觉形成视觉质感并引向对材料的关注,进而形成视觉感知。这已成为设计素描及至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理念。美的表达与材料、质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表现技巧和工艺制作方法表现的。所以要取得特殊的、异人的画面效果总是离不开设计家在使用材料或工具方面的独创性。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发掘材料,创造独特的工具及绘制方法,力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意图,而材料肌理的发掘、运用及剪接、合成便是主观上回避与其他作品的雷同。
设计者细致地观察生活的时候,便是收集材料的过程,这也是发现的过程。作品还需要传达出特定的情绪、意境及主题动机和情感追求。材料肌理仅反映其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但材料艺术也不可能去掉材料的自身特性。我们总是去体味或理解所谓作品的内涵,但真正能够抽出来加以讨论的东西却很少。设计者应该尽可能去发现材料肌理所能产生的感情因素,在完成一件材料肌理作品前也应倾注自己的感情。人对一个事物的某一特性的感知也对其他特性的感知相联系,使得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把握到事物的一些相应于其他感觉的特性。雪有晶莹、洁白的色觉,也造成寒冷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材料肌理的运用来表现学雪的质感而产生由其带来的视知觉:铁是坚硬的,我们可以运用材料肌理来实现画面铁质的营造而达到所要抒发的坚强、刚毅的感情意境。康定斯基在其《论艺术的精神》中曾说过:“视觉不仅可以与味觉相一致,而且也可以与其他感觉相一致”我们完全可以在设计素描中以各种材料肌理的运用给人以所想表达的感觉。
在自然生活中,一颗垂柳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校条的形状、方向和柔嫩性本身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将垂柳下垂的表现性与悲哀的人的心理结构比较之后才形成了我们对垂柳的感觉——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素描作品中应该带有作者的思想、心情和灵魂。你可以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妙景色以材料肌理 的形式表现出来:雨色的一轮彩虹、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水面上被风吹过泛起的一片涟漪……生活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而陶醉不是目的,而是应变得高尚,高尚的前提是要把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这也是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结构素描的新异所在。作者完全可以在素描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或是欢喜或是悲哀、或是平静或是烦躁、或是希望或是茫然……哪怕心情随天气的转变而改变:风和日丽时的心情;大雨倾盆时的想法;草术凋零时的意境;漫天飞雪时的感受……真正的品位了生活,才有真正想要表达的心情才有可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品。而材料肌理的运用恰恰可以完成这一情感上的表达。
在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在作品的表现动机与表现方法相协调时才能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特性的艺术效果。在设计素描中,材料肌理本身内涵的美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感受。人们感受作品时更关注构成画面材料肌理自身内涵的审美情趣。因此利用一定的方法,去体验、发现、感受、经营材料肌理自身的美,对设计素描的创作实践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使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多种手法求得材料肌理效果。具体的制作手法有:滴包、水色、水墨、吹色、蜡色、撕贴、压印、干笔、术纹、叶脉、拓印、转印、粘贴、撒盐、揉纸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绪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而创造新异的画面效果。
设计素描所完成的画面有别于传统结构素描,笔者将以运用材料肌理所表现的画面的明暗、空间深度、特定情绪及所产生的图形、线条具体分析设计素描中材料肌理的运用所表现的意境,画面的冲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面的明暗值。材料肌理表面的质地构造和明暗程度成为画面的视觉冲击的主要形成因素。利用材料肌理表达明暗调子的强弱,使得画面的主次关系 十分明确。在设计素描中以水墨材料完成的作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即是画面的明暗强弱及对比关系十分强烈。我们可以使用滴色、吹色、喷洒等手法来营造画面,达到意想的明暗效果。另 外,各种明暗值不同的材料肌理的综合运用同样使画面具有明暗对比的视觉冲击。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按照需要去设计画面,不依靠体积、光线、轮廓线去占领画面,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形均会使人感到它所具有的空间。并可以通过点、线、面的位置、大小、比列、聚散等,表现出空间深度。使用不同性质的材料肌理、通过剪贴、拼和的手法组成画面。不同的材料肌理经过对照,而具有空间的层次。利用各种纸张(宣纸、皮纸、照相纸)拓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 如钱币、树叶、石子等(其实物体本身就是立体的物象)。经过组合、排序、拼贴的手法,自然给人的空间深度上的视觉感知。另外,材料肌理的不同明暗值也是表现画面的空间性质。
材料肌理的组织所带来的图形会使人有一定的感觉情绪倾向。不同的材料肌理的运用会带来不同的图形,而不同的图形必然使人产生特定的情绪。就像人们形容“柳背蜂腰”的外形时就一定会想到女性,而“虎背熊腰”的外形应该是指男性了。每个图形必然有其所代表的内涵。运用材料肌理组织、形成图形能够创造出特殊的视觉现象,人们很难确切地说明设计者想要凭借图 形表现什么,但由观者眼睛接触到画面时起,观者所产生的一连串反应,其心里所产生的一连串想法便能说明图形的意义深刻了。往往材料肌理除其本身所具有的视觉质感外,由其组成的图形更会给人更多方向的思考!前文提及的任何方法都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图形。各种图形可以表现和谐、独立、交融、平等、压迫、冲突等心情和意象。
有人形容作品中的线条是“百米冲刺”,而明暗素描是“马拉松”。设计者运用材料肌理所产生的线条同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陶瓷的裂纹、地面上的裂缝及在画面上留下的刮痕、刻痕都是一定意义上的线条。在设计素描中线的运用已有其独到之处。马蒂斯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心灵的,色影是诉诸感情的,那你就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设计者运用描绘、擦刮、木纹、叶脉、拓印、等手法都可以创造出想得到的线条。线条在画面中的组织、交融、排列可传达一种特定的情绪和信息。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平静、理性、欢快、流动、热闹、冲动、悲哀、迟涩等心情和状态。例如:费拉滋奎滋或弗兰斯?哈尔斯的线条挥洒自如、放荡不羁;而凡高的作品中,就充满了激烈扭曲的线条;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和塞尚的油画中,线条用笔细致谨慎、层次分明。线条不同,其中包含的意义和情绪也不同。
总之,设计素描中各种材料肌理的“相撞”会给人视觉质感上的新意冲击,形成了新的“语汇”及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因素。材料肌理来源于自然更要高于自然。要想表达更多的情感,创造更新颖、独具匠心的画面设计者就应该大胆地使用各种材料肌理,将设计素描推向更高、更新、更精的层次,开启艺术领域的新境界,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形象。
关键词:设计素描;材料肌理;运用
设计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超越临摹、写生,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将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设计素描的独特之处及科学与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设计素描不仅研究形态的立体造型,还拓展到对形态的表现,如结构、空间、构成、材质、肌理、媒介和技法等,在表现形式语言上丰富多样:研究和探寻的方法也极为广泛。设计素描不以形式本身为最终目的,而是在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发现、寻求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审美本质。创造出新颖而别致的视觉形式,重新营造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材料肌理的运用是设计素描中常见的手法,是综合性的手段,它融合了其他类型的各种因素,主要培养作者的观察、分析、理解、判断形象与抽象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意能力;培养综合艺术素质和对美感的有效把握和表现的能力。
在设计素描作品中作为表现作品创意的构成元素——材料,是我们对作品审美的最直观的感受。不同的材料肌理效果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外貌”,也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正如作品中的点、线、面的形式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整体关系之中的道理一样,作品的内容及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依赖于创造作品的媒介——材料。
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又称质感,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软、硬、粗糙、光 滑等感觉,肌理是理想材料表面特征。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可以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受到质地的不同,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材料、肌理的融合并运用到设计素描之中也便是给人视觉上的感知和加强对素描作品的感染力。
德卢西奥——迈耶说过:“设计师是通过触觉的创造性运用十分贴切地感受材料的。”我们观看一件作品时,由表面的材料肌理形成的视觉质感而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画面材料肌理的运用将观者的意念由触觉形成视觉质感并引向对材料的关注,进而形成视觉感知。这已成为设计素描及至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理念。美的表达与材料、质地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表现技巧和工艺制作方法表现的。所以要取得特殊的、异人的画面效果总是离不开设计家在使用材料或工具方面的独创性。因此,我们应不断的发掘材料,创造独特的工具及绘制方法,力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意图,而材料肌理的发掘、运用及剪接、合成便是主观上回避与其他作品的雷同。
设计者细致地观察生活的时候,便是收集材料的过程,这也是发现的过程。作品还需要传达出特定的情绪、意境及主题动机和情感追求。材料肌理仅反映其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但材料艺术也不可能去掉材料的自身特性。我们总是去体味或理解所谓作品的内涵,但真正能够抽出来加以讨论的东西却很少。设计者应该尽可能去发现材料肌理所能产生的感情因素,在完成一件材料肌理作品前也应倾注自己的感情。人对一个事物的某一特性的感知也对其他特性的感知相联系,使得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把握到事物的一些相应于其他感觉的特性。雪有晶莹、洁白的色觉,也造成寒冷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材料肌理的运用来表现学雪的质感而产生由其带来的视知觉:铁是坚硬的,我们可以运用材料肌理来实现画面铁质的营造而达到所要抒发的坚强、刚毅的感情意境。康定斯基在其《论艺术的精神》中曾说过:“视觉不仅可以与味觉相一致,而且也可以与其他感觉相一致”我们完全可以在设计素描中以各种材料肌理的运用给人以所想表达的感觉。
在自然生活中,一颗垂柳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校条的形状、方向和柔嫩性本身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将垂柳下垂的表现性与悲哀的人的心理结构比较之后才形成了我们对垂柳的感觉——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素描作品中应该带有作者的思想、心情和灵魂。你可以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妙景色以材料肌理 的形式表现出来:雨色的一轮彩虹、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水面上被风吹过泛起的一片涟漪……生活是美的,艺术也是美的,而陶醉不是目的,而是应变得高尚,高尚的前提是要把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这也是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结构素描的新异所在。作者完全可以在素描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或是欢喜或是悲哀、或是平静或是烦躁、或是希望或是茫然……哪怕心情随天气的转变而改变:风和日丽时的心情;大雨倾盆时的想法;草术凋零时的意境;漫天飞雪时的感受……真正的品位了生活,才有真正想要表达的心情才有可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品。而材料肌理的运用恰恰可以完成这一情感上的表达。
在对生活有了真实的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在作品的表现动机与表现方法相协调时才能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特性的艺术效果。在设计素描中,材料肌理本身内涵的美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感受。人们感受作品时更关注构成画面材料肌理自身内涵的审美情趣。因此利用一定的方法,去体验、发现、感受、经营材料肌理自身的美,对设计素描的创作实践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可以使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多种手法求得材料肌理效果。具体的制作手法有:滴包、水色、水墨、吹色、蜡色、撕贴、压印、干笔、术纹、叶脉、拓印、转印、粘贴、撒盐、揉纸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绪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而创造新异的画面效果。
设计素描所完成的画面有别于传统结构素描,笔者将以运用材料肌理所表现的画面的明暗、空间深度、特定情绪及所产生的图形、线条具体分析设计素描中材料肌理的运用所表现的意境,画面的冲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面的明暗值。材料肌理表面的质地构造和明暗程度成为画面的视觉冲击的主要形成因素。利用材料肌理表达明暗调子的强弱,使得画面的主次关系 十分明确。在设计素描中以水墨材料完成的作品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即是画面的明暗强弱及对比关系十分强烈。我们可以使用滴色、吹色、喷洒等手法来营造画面,达到意想的明暗效果。另 外,各种明暗值不同的材料肌理的综合运用同样使画面具有明暗对比的视觉冲击。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按照需要去设计画面,不依靠体积、光线、轮廓线去占领画面,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形均会使人感到它所具有的空间。并可以通过点、线、面的位置、大小、比列、聚散等,表现出空间深度。使用不同性质的材料肌理、通过剪贴、拼和的手法组成画面。不同的材料肌理经过对照,而具有空间的层次。利用各种纸张(宣纸、皮纸、照相纸)拓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 如钱币、树叶、石子等(其实物体本身就是立体的物象)。经过组合、排序、拼贴的手法,自然给人的空间深度上的视觉感知。另外,材料肌理的不同明暗值也是表现画面的空间性质。
材料肌理的组织所带来的图形会使人有一定的感觉情绪倾向。不同的材料肌理的运用会带来不同的图形,而不同的图形必然使人产生特定的情绪。就像人们形容“柳背蜂腰”的外形时就一定会想到女性,而“虎背熊腰”的外形应该是指男性了。每个图形必然有其所代表的内涵。运用材料肌理组织、形成图形能够创造出特殊的视觉现象,人们很难确切地说明设计者想要凭借图 形表现什么,但由观者眼睛接触到画面时起,观者所产生的一连串反应,其心里所产生的一连串想法便能说明图形的意义深刻了。往往材料肌理除其本身所具有的视觉质感外,由其组成的图形更会给人更多方向的思考!前文提及的任何方法都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图形。各种图形可以表现和谐、独立、交融、平等、压迫、冲突等心情和意象。
有人形容作品中的线条是“百米冲刺”,而明暗素描是“马拉松”。设计者运用材料肌理所产生的线条同样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陶瓷的裂纹、地面上的裂缝及在画面上留下的刮痕、刻痕都是一定意义上的线条。在设计素描中线的运用已有其独到之处。马蒂斯说过:“如果线条是诉诸心灵的,色影是诉诸感情的,那你就该先画线条,等到心灵得到磨练之后,它才能把色彩引向一条合乎理性的道路。”设计者运用描绘、擦刮、木纹、叶脉、拓印、等手法都可以创造出想得到的线条。线条在画面中的组织、交融、排列可传达一种特定的情绪和信息。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平静、理性、欢快、流动、热闹、冲动、悲哀、迟涩等心情和状态。例如:费拉滋奎滋或弗兰斯?哈尔斯的线条挥洒自如、放荡不羁;而凡高的作品中,就充满了激烈扭曲的线条;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和塞尚的油画中,线条用笔细致谨慎、层次分明。线条不同,其中包含的意义和情绪也不同。
总之,设计素描中各种材料肌理的“相撞”会给人视觉质感上的新意冲击,形成了新的“语汇”及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因素。材料肌理来源于自然更要高于自然。要想表达更多的情感,创造更新颖、独具匠心的画面设计者就应该大胆地使用各种材料肌理,将设计素描推向更高、更新、更精的层次,开启艺术领域的新境界,创造了一种新的视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