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影像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9中国广告摄影年鉴》里,我看到了一组不太寻常的作品,于是,依照年鉴提供的电话,我找到了这组作品的作者-卢进,拨通了卢进工作室的电话,进行了一次不曾谋面的访谈。
  
  问:你是以这组片子获得1999年“十佳摄影师”称号的。但我感觉它更接近主观的艺术创作,所以,我想知道,这些“商业摄影作品”主要为哪些方面服务?
  卢:说实话,这些照片我曾经想卖出去,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卖出一张。


  问:那么,你这些片子是属于“其它”类。
  卢:对,这次广告摄影的征集评比分了好多类,比如食品、家电、服饰等,最后一类是公益类,企业形象。我认为我的这些片子更适用于插图。商业摄影不应该局限于纯粹的产品的拍摄,它可以拓展到很宽的面。表达一种理念,和消费者交流,也是商品。
  问:我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达达主义的影子,你是否受到这一类美术作品的影响?
  卢:美术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虽然搞摄影,但是和设计界的朋友交流的比较多,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我不喜欢将摄影和其他行当分得那么清楚,说我是搞摄影的,或是搞美术的,或是搞设计的,都无所谓,都是视觉艺术。
  问:谈谈你具体的作品,比如那些即将枯萎的玫瑰……


  卢:我在拍摄之前,或拍摄过程中从不去考虑去表达什么感情或是情绪,我只是觉得这些物件应该在一起,我就将他们摆放在一起拍下来。
  问:可是所有的物件在你的光影下魔术般有了生命的情感。
  卢:谢谢你有这样的评价,的确,虽然我的片子几乎卖不出去,可是,却有很多人非常的喜欢它。很多片子是在我将它们冲洗后展现在我眼前时我才细细地去品味它。
  问:你的作品有名字么?
  卢:我从不给我的片子命名。参加这次比赛,要求非要给这些作品起名字,这很难为我,有时候我觉得,任何名字都不能表达它的全部。但是,我还是起了个名字,比如你刚才说的那张,名字可以叫《挽歌》或是《伤逝》。我甚至更愿意让喜欢看我的片子的人自己起个名字——属于观者的名字。
  问:在这张作品里我似乎看到了一个骨骼的影像。是X光的照片么?
  卢:对,很多看这张片子的人因为这个影像和玫瑰在一起,就很容易联想到女人的生命和命运。是衰败,是死亡,但同时又看到了新生命的诞生。


  问:你的另一张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紧张与恐惧。
  卢:我知道你说的是那张《炼狱》。这个名字也是后来起的,我想表达一种现代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尤其是城市人,紧张的工作,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使得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束缚,这些人在精神上是很无助的。
  问:总体上说,你的作品还是很能吸引人的。


  卢:我希望我的片子有人拿回家能在家里挂上一个月,他还不烦,那就行。
  现在电视的频道越来越多,大街上到处是各种各样的图像,搞视觉艺术的人要想吸引人的视线已经不再是很容易的事了。
  问:于是,你在求新求异上下功夫。
  卢:我一直想违反常规。人类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技术发展的一个动力。人们欣赏画面,好奇心也起到推动的作用。拍出的东西起码要让人觉得新鲜。信息社会也是一个图像的社会,信息的爆炸也是图像的爆炸。看到这个变化就应该适应这个变化。信息社会更强调个性化的发挥。现代的视觉艺术它的流派有很多,但是有一个趋势就是朝着多意性发展。多元化的、大信息量的表达方式。现代的人情感比较复杂,喜欢看大信息量的东西。
  问:让人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你的作品?
  卢:研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引起观者的共鸣。
  问:通过你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你对光的运用是很讲究的。从技术方面来谈谈你的作品可以么?


  卢:当然可以。我首先声明我所有的照片都不是用电脑特技做出来的,也没有后期暗房。我用得最多的是多次曝光,这里也没有多底合成的现象,完全是前期时候控制的。
  问:在光源上有什么要求么?
  卢:在用光上我从来不用大面积光源,用的都是点光源。控制光很重要,一张成功的作品,除了经验以外,有时还有运气在里面。比如我的底片没了,想照原来的样子复制一张,就不可能完全一样,这里面有一些偶然的因素存在。
  问:所以,每张作品尤显珍贵。
  卢:如果按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来讲,一个商品的价值和它包含的劳动含量有关系,劳动含量高,价值就高,劳动含量少的价值就少。那么,我这组片子应该是很值钱的,因为,在拍这组片子时我付出了很多的劳动,很费劲的。有的拍了好多次,反反复复的都不满意。有的甚至拍好几天。
  问:你现在用什么机器?


  卢:我用座机拍。因为我除了拍这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多数时候还是拍产品广告,要适应市场,养家糊口。
  问:这些所谓很纷繁的图像是你目前感兴趣的创作方式,是不是还要沿着这个路子拍下去?
  卢:我现在有新的想法,就是向反方向发展,由画面最复杂,到画面最简单。现在看我片子的人都是往里看,站在照片前,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放在一起又是什么,越想越远。我现在想用一种非常简洁的画面让观者看了这个图像以后思维向外走,引起很多联想,各种各样的联想。用一种很小或很简单很平常的东西去包含很大的信息量。当然做到这一点就更不容易了。至少我现在还不会饿死,只要我喜欢,我还是要继续做这些让我痴迷的事儿。◆
其他文献
中国摄影界的国家级大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第四届)于1999年11月24日在京揭晓。评委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评出作品奖14名,提名奖11名,组织工作奖15名。  (获奖名单另附)  中国摄影金像奖设立于1989年,1989年、1992年、1996年共进行了三次评选。1997年,中宣部决定在摄影、戏剧、音乐、舞蹈、电视等十三个文艺领域设立国家级奖项,以表彰为文艺事业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艺术家,体现出国
期刊
作品《苗女》是一幅采用传统技法拍摄的黑白照片,拍摄时考虑到后期制作的需要,采用黑色作背景,主灯加背景灯的布光方法,使人物处在简洁的画面之中。照片制作时采用油画笔蘸D-72显影液从人物主体部分逐渐向外刷显,由于笔在相纸上反复的涂刷造成影像感光的先后次序出现水墨画式的水渍效果,然后用笔蘸上调棕色药的甲液涂刷画面的边缘部分,待黑色的影像消失后,用清水冲洗,再放入调棕药的乙液中,等棕色的影像出现后,再用清
期刊
觉巴山山口 (上海)任祥明摄 逛街·拉萨(福建)陈爱凤摄 林芝 风光(广东)博斯摄 布达拉宫 (北京)刘涤云摄 西藏昂仁桑桑 (辽宁)常有梅摄
期刊
《胖阿哥还是娇小妹》一文于1999年第11期刊发后,引起摄影者热烈响应,一时间可谓”百家争鸣“。直到本期发稿时,仍有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各抒己见。由于篇幅所限,只能请几位”代表“在此发言。所述论理均代表个人观点,供影友参考    实力悬殊的较量    四川 黄亚飞  《够不着》与《闪动的青春》放在一起,很容易看出二者的实力差距,前者明显高出许多。  《够不着》作品亲切和谐,充满了人情味;人物造型的
期刊
当我第一次端起ALPA12WA/12SWA时,一个少年时的记忆浮现在脑海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摄影师,仔细地观察着眼前的场景,低头调整了一下焦点和曝光组合,走上两步,从容地举起相机,然后稳稳地按下快门”。一个稍纵即逝的场景就这样被永远地凝固下来。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摄影家。ALPA12WA/12SWA正是给这样的一群人设计的。    自摄影术发明至今的近一百六十年间,直至电子化成为主流的今天,我们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外部设备亦紧跟其后,技术进步迅猛异常,数码相机、各种类型的打印机、扫描仪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数字图像技术引起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摄影师的关注,纷纷加入到这支新军之中。  数字图像技术并非只能使用数码相机,传统的相机和银盐胶片一样可以使用数字技术:把照片、反转片或负片用扫描仪将其扫描后存为电子文件,再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修饰以
期刊
近期,中央美术学院摄影工作室硕士研究班的林铜同学对两款专业人像负片进行了一次测试对比。其目的主要是检测两款胶片的基本性能和实际效果,测试胶片为富士NPS160专业负片和柯达GPX160专业负片,测试过程为:首先确认胶卷的实用感光度,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拍摄模特,并自行进行冲洗、扩印比较。由于受到无法了解所测胶卷在购买前的储存标准,以及拍摄器材未经测试等条件限制,所以本文所提供的测试结果仅供读者参考。 
期刊
你的三脚架稳固吗?    河南遂平县公疗医院 张 吉吉  影响照片清晰度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机震是重要因素之一。有时候即使用了三脚架,并经过仔细调焦后,所得照片仍不够清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三脚架的稳固性太差造成的(三脚架太轻与所用相机不匹配)。在挑选和使用三脚架时要判断其稳固性有多种方法,现介绍一种简单可靠的经验。  找一小块平面镜(平时用的小圆镜就可以),镜面朝外用胶布固定在相机的镜头盖上,然后
期刊
期刊
1999年8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众望所归的α系列相机,其中顶级机型α-9最具代表性,它与最新改进的3款镜头一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结构紧凑的机身    对于用惯了专业级相机的职业摄影师来说,α-9与手融为一体的金属机身拿在手中的分量恰好合适。它取景器的视野率达到了100%,单机身就可以达到5.5张/秒的高速卷片速度。作为完全职业的相机来看,其大小和重量达到了“结构紧凑” 的要求。如果职业摄影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