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千金谢漂母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还是布衣时,家贫,也没有好的德行,因此没有被推举为官吏。他又没有谋生的手段,只好常常寄食于人家。人们都很厌烦他。他曾连续几个月在一个亭长家里白吃白喝,亭长之妻以之为患。有天早晨,亭长妻子提前吃饭,及至韩信去吃时,人家已经吃过了,连碗筷都收拾了,韩信怒而离去。于是他到河边钓鱼,有几个妇女在河边洗衣。其中一人见韩信很饿,就送饭给韩信吃,连续几天都这样。韩信十分高兴,对那妇女说:“我以后一定重重谢你!”那妇女却说:“你一个大丈夫竟不能自食其力,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图你报答?”几年后,韩信发迹,被刘邦拜为元帅,在战胜项羽的战争中功勋卓绝。这时,他衣锦还乡,找到那个妇女,以千金相赠,实现了他重谢的承诺。这就是韩信千金谢漂母的故事。


  千百年來,人们都称赞和感动于韩信的知恩、感恩之举。那漂母只是给他吃了几顿家常便饭,他就以千金回报,果然称得上“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了。
  但是,人们在赞扬韩信对漂母的知恩、感恩时,好像都忽视了与这个故事并行的另一个故事,这就是韩信对那个亭长的态度。他在那个亭长家里白吃白喝好几个月,远比吃漂母的要多。可是,只因为亭长的妻子忍受不了他长期蹭吃蹭喝,只一顿饭没有给他吃,他便怒而离去,记恨在心。后来他衣锦还乡,也找到这个亭长,只给了亭长一百钱,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斥责亭长没有把美德坚持到最后。那一百钱——连给漂母的万分之一都没有——显然不是出于对亭长的感谢,恰恰是有意侮辱那个亭长。
  把韩信对那个亭长和对那个漂母的态度一对照,还能说韩信是一个知恩、感恩的人吗?那亭长让他蹭饭几个月,一次饭没有给吃,他就记恨于心,连那多次的吃饭都一笔勾销。如果那漂母十几天后不再给韩信送饭吃了,韩信是不是也会反目成仇呢?从他对亭长的态度,可以想见他未必不会如此。
  类似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就说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肯定都是互有帮助、互有恩德的缘故。但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我就耳闻目睹过不少朋友半路闹翻,甚至转化为仇人的事。这里面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一种原因就是某一次没有如他所愿,或某一次结怨于他,或某一次得罪了他,他就不是不计前嫌,而是“不计前恩”了。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都曾得到过他人的帮助和恩惠。也有始终、一辈子帮助和恩惠我们的,但大多数的帮助和恩惠都是“随机”的和零散的。无论哪种情况的帮助和恩惠,我们都应当牢记心怀而不能忘记。须知,茫茫人海中,即便是帮助和恩惠过自己一次、两次的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又怎能不珍贵呢?就是帮助和恩惠过自己的某人,同时也伤害或得罪过自己,那也不能勾销他曾经给过自己的帮助和恩惠。“辣子一行,茄子一行”,各是各的“行”,不能乱了“行”。
  【选自凤凰资讯】
  插图 / 漂母饭信图 / 佚 名
其他文献
只要有便宜可占,绝不轻易放过,无论便宜大小,无论占谁的便宜;  只要闷头学习心无旁骛,考试能得到高的分数,就是好孩子、好学生;  只要能搞关系,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会被貼上“能人”的标签;  只要有利可图,绝不管什么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经营道德;  只要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常渠道去解决。
期刊
哭穷,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会与弱者联系起来。所以当有人哭穷时,人们常常会抱以同情,送上关心。然而贪官高调自诩“穷人”却是作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原副司长周望军一直抱怨工资太低,自诩是“穷人”,依据便是以自己的工资收入,只能抽六十元一包的香烟。  哭穷,谁都会,贪官也不例外。贪官哭穷,无非是想在群众心中树立一个清廉正直的形象,似乎穷与清廉是成正比的,越是穷,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清廉。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像
期刊
“当,当,当”,家里三五牌台钟悠悠的钟声,引发了我一段苦涩而又感恩难忘的往事。  1960年我被调到宝山县少云中学任政治教师。由于工作比较称职,1962年,学校领导给了我一张当时甚为稀缺的购买手表的票子。凭票可购买时价六十元的上海牌手表,我花了六十元买了表。不久,家里的一只小闹钟坏了,修了几次也修不好。无奈之下,我只得把我用了没多久的手表卖了,去静安寺一钟表店买了这台三五牌台钟。  世事沧桑,风云
期刊
临近“春节”,天天都是“好日子”,请客设喜宴的也络绎不绝。一个上午,钱颂广就收到四五份请柬。看着这些帖子,他心里如刀割一样绞痛:这哪里是请客,简直就是要命啊!现在随礼的行情也涨了,一百元拿不出手,一般交情少说也得两百元。看着这些要命的帖子,钱颂广想到自己的一两千元就要不翼而飞,相当于他大半个月的工资啊!照这样下去,他计划中的买车大业要何时能实现啊?真愁人!  回到家,钱颂广拿着这些喜帖一份份看,看
期刊
日前网上曝出一则新闻:商人李忠飞在网上实名举报广西防城港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罗某,称罗某以亲戚经商需要周转资金为由,两次公然向其索要巨额贿赂。对此,该市副市长农某居然“谬语连珠”,指责李忠飞:“你犯傻啊,你举报罗某,你的企业就是死路一条!”“这世界上有什么公平可言!我的亲戚家里還很穷,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你却开着豪车……”  对于“犯傻论”,网友们已经口诛笔伐,但“公平论”似乎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其
期刊
“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表面看,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突出武松的勇猛和英雄气概,但是,这个故事背后,却隐藏着大多数人没有发现的、惊人的官吏腐败问题。  首先,官府推卸责任。  在清河县的景阳冈上出现了一只“大虫”,对当地居民和来往客商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已有多人丧命于虎口。维护一方治安、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官府,理应承担起“剿灭大虫”的责任,可他们却把这一任务推给了景阳冈附近
期刊
迷信是愚昧的表现,实质是把自己的命运无条件地交给了虚无缥缈的神鬼或者被神化了的个人,甘心情愿接受其支配,以至充当其祭坛前的牺牲也在所不辞,心安理得。我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就是冲着专制和愚昧而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神仙鬼怪的迷信思想曾一度被横扫涤荡,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处存身。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求神问鬼现象,在场面上几近
期刊
年快要到了,晚上我和妻子吃过晚饭,相约一起出去散步。当我们路过郊区的一家建筑工地时,发现有一个男人守在窝棚里,他正在看护着工地。  我路过那个窝棚时,突然听见窝棚里响起了音乐。那音乐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可是过了没多久,那音乐突然停止,窝棚里传出嘈杂的声音。  我立刻放慢脚步,细细去听,原来是几个人在漫无边际地说着话。没多久,窝棚里再次传出音乐,杂音也跟着消失。  我愣住了,走进窝棚,问:“这是怎么
期刊
如今“君子”、“小人”這两个概念,人们常是雾里看花,真假难辨。这不能只责怪人们缺失一双慧眼,要怪就怪“现代包装”,不论什么伪劣次品都有办法包装成“价值连城”的宝贝。  网上揭出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的贪腐新闻后,有一条看似嘲讽搞笑而实际上令人深刻反思的跟帖:“不落马把自己打扮成孔繁森,落马后才露馅儿是个王宝森。”解读这条跟帖,不要抠字眼儿,应该作为一种“官场现象”去剖析现实生活。官帽、级别、职务
期刊
山西吕梁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张中生,人称“吕梁教父”,那么,他教了些什么呢?  我不是“张教父”的门徒,也没有听过他的传经布道,只能从媒体曝光的材料中窥知一二。以粗略所见,“吕梁教父”所教的无非是发财、弄权两章。  想通过歪门邪道发财的商人请听好了,“张教父”要教你如何发大财啦!那便是:果欲取之、必先予之。要瞄准有实权的官员,大方“出手”送礼,最好用“大额承兑汇票”,方便又安全。几百万、上千万的“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