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人道主义的转变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道主义由最初的幻想和怜悯的爱,到遭遇到人道主义的危机后适当的调整,到最后的把人道的爱与基督式的爱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了独具特色的陀氏人道主义。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人道主义;基督
  一、幻想与怜悯的爱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时,他的家族已经没落,有机会接触一些下层贫民。俄国文学自普希金以来就有创作小人物的传统,普希金首创《驿站长》,果戈理紧随其后创作了《狂人日记》《外套》,这些小人物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但这些小人物大都是肉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精神上处于被欺辱被损害的境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俄国小人物系列添加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他笔下的小人物在具有史前小人物共性的同时,又更加注重自己精神的尊严。
  陀氏早期作品中描写的小人物,特点非常鲜明,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幻想撑开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依附的心灵空间。无论是《穷人》《脆弱的心》还是《女房东》,他们都在幻想中,以及在对比自己处境更糟糕的人的怜悯中实现对自我尊严的保护,并且与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相对抗。幻想勾勒出社会底层人丰富的内心生活,超越社会不合理的阶层分化,捍卫着小人物的人格尊严,这是当时俄国流行的人道主义在陀氏作品中的反映。《穷人》的主人公杰府什金是一个官阶比较低下的文职人员,他把自己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自己的日子过得连“擦脚的抹布”都不如,但是他意识到不管身体外在受到多少屈辱,自己的内心精神境界必须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不能被别人任意的践踏和损害。正如巴赫金所说“我们在思想中并通过思想看到主人公,又在主人公身上并通过主人公看到思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被人欺辱损害,但是在精神当中应当保持自我的尊严,在幻想中实现对自我意识的尊重。杰府什金像对待自己亲生女儿一样对待瓦连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为她买衣服,攒钱为她准备嫁妆,对她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表现出无私的怜悯的爱。即使最后瓦连卡要离开他嫁给富绅,杰府什金仍忙忙碌碌地细心地为她准备嫁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执着地要在“小”人物的身上挖掘出“大”的东西,即尽管他们穷苦,地位卑微,物质十分匮乏,但他们却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个阶段的小人物面对强大而又无力反抗的现实时,只有通过幻想来慰藉痛苦的心灵,在思考中尽情表达自己反抗的愿望。
  二、人道主义危机
  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参与彼得拉舍夫小组被逮捕,体验了死刑的残酷,在行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流放为苦刑犯,期间他真正接触了社会最底层的人。他渐渐放弃了从前自由主义思想,更激烈地感到信仰上帝和基督的需要。
  身体所受的折磨也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上发生了一些变化,陀氏开始反思自己青年时所信仰的空想社会主义,对俄国一贯喜欢信奉的虚无主义也进行了适当的反思。这一时期陀氏小说中的人物不只在幻想中反抗,他们开始慢慢到现实生活中去反抗,尽管这些反抗大都带有恶的特点。正如鲁迅所说“陀氏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瓦尔科夫斯基是《被欺辱与被侮辱的人》一书中的无耻之徒,是个恶魔式的人物,他是娜斯塔霞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先声。《白痴》中的娜斯塔霞被大贵族收养后,遭到数年的玩弄最后被抛弃,于是她在生日宴上以嘲笑、侮辱、报复他人,表达自己忍受到极点的被欺凌被损害的愤怒。《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正与邪来回的游荡徘徊,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居住在一间斗室里,生活一贫如洗没有任何值得欣慰的地方,他在精神上却异常活跃,受到拿破仑主义的影响把人分为两类,一类统治别人,一类被人统治,拉斯科尔尼科夫不想甘于平庸落入第二等人,他希望自己像拿破仑一样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不惜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自己精神意志的驱动下,动手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又迫于无奈杀死了她的妹妹。犯罪后拉斯科尔尼科夫就陷入了深深的罪责中,在自我的惩罚中慢慢得到拯救。以前陷入幻想,执着于怜悯的爱的小人物开始在这些作品中退隐为二线人物,而那些敢于行动却往往在举动中表现恶的因素的人物开始成为小说的主人公,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需求,不惜丧失他周围人的利益。这一时期的人物是陀氏小说中精彩的闪光点,他深刻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
  三、实践的爱
  陀氏晚期的作品则致力于区分幻想与实践,希望通过实践达到真正的基督之爱。实践的爱是人文主义与东正教的融合,更强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救赎。陀氏高度赞扬基督之爱,他在写给冯维津娜的信中说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富有同情心、更完美的形象了。没有,也不可能有。不仅如此,如果有人能对我证明,基督在真理之外,而且真理的确在基督之外,那么,我情愿同基督在一起而背弃真理”。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这样的人物,在陀氏最后的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作家塑造了两个这类人物的代表阿廖沙和佐西马长老。佐西马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是他的信仰似乎与陀氏自己的信仰最贴切“你应该积极地、不倦地爱你周围的人,你能在爱里做出几分成绩,就能对于上帝的存在和您的灵魂不死获得几分信仰,任何疑虑都不能进入你的灵魂里去”佐西马也非常认真的在实践中表达了自己的信仰追求,无私的帮助自己周围受苦的人,不论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是精神上的疏导,他提醒霍霍拉科娃要远离说谎,鼓励她以实践的爱战胜信仰的疑惑,同时指出实践的爱需要付出艰辛。阿廖沙是卡拉马佐夫家族中为数不多的正常人,他竭力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劝服哥哥们的荒唐行为,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完美的化身,用自己无私的爱去感化周围的人。
  爱贯穿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一生,不同的时期陀氏对爱的理解又不同。西方人道主义的爱与东正教的宽容忍让相结合的爱是他最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巴赫金、白春仁.顾亚玲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上海译文出版社
  [2]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马克·斯洛宁.施用勤.董小英译.癫狂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 中国文联版公司出版
  [4]陀思妥耶夫斯基、耿介之译.卡拉马佐夫兄弟.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也更高,教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开展积极的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
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社会转型期 ,人们观念迅速转变 ,越来越要求个人价值充分体现 ,同时追求丰富多彩的享受。人们究竟应不应当享受 ,应当怎样享受 ,在马克思主义对人性透彻的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党的十五大以来 ,研究邓小平的论著如春苗般问世 ,其中有不少是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由陆树程、夏东民编著的《邓小平战略思想论析》(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书 ,就是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教学要打好听说基础.可见上好说话课,加强语言训练是题中之义,而看图说话是听说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意,达到认识
效率是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只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思考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英语学习任务重,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单纯的依赖课本、简单的问答式的
目的:总结改良后苦味酸分光光度法.[1]测量尿肌酐的先进性,估计标准曲线斜率的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为今后按照该方法测定尿肌酐提供质量控制借鉴.方法:总结“贵州省铜仁市万
期刊
摘 要:泰勒《原始文化》被公认是进化学派的经典著作,该书中“文化”、“神话”、“万物有灵观”等是学界研究的重心。此书搜集了很多原始材料,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阐述了原始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演进,他的观点具有独特的人类学视角。本文着眼于原始语言这一层面,对此发表两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原始语言;语言的继承;流行语  一、语言是怎么继承来的  泰勒先生说的“当今受过教育的人实际上还是在应用着蒙昧人的方法,
艺术修养是人的综合素质体现之一,小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除了艺术学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注意渗透,如可以从朗读训练入手激发艺术想象,多维度把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