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朽未成年人的心灵。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行之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笔者对遂昌县职业中专和遂昌中学各年级随机抽取的各班学生,共发放《学生与网络情况调查表》900份,回收811份,获得有效问卷811份(遂昌县职业中专500份,遂昌中学311份)。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一是上网目的和内容;二是网络道德行为;三是网络健康心理;四是网络社会环境。
一、中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调查分析
⒈上网目的和内容
在有关“你上网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上网聊天所占比例最大为69.8%,其次为查资料,占总人数的63.1%,欣赏影音节目排在第三位占53.7%,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新闻排在第五位占42.3%。如果我们把网上的功能和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信息服务,第二类是娱乐休闲,第三类是社会服务,那么可以看出中学生比较喜欢社会服务这一类。调查中发现,男生比较喜爱娱乐休闲类,而女生更多地乐于社会服务类。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的意识相对不高。
⒉网络道德行为
“黑客”(back)行为是典型的网络道德行为。在一项“进入别人的电脑,窥探到别人的秘密,在心理上会有怎样的反应?”的调查中,回答“刺激”的有16.8%;回答“无聊”的占57.7%;回答“内疚”的占25.5%。在另一项“你对计算机黑客怎么看?”的直接调查中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做黑客是非法的,坚决反对”的人数却呈递减的趋势,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认为“做黑客没什么的”三个年级居然均保持在60%以上,这是令人吃惊的数字。
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新增加了“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条文,诚信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更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在自由平等的网络世界中,中学生是否做到了诚信呢?在“你在网上会说真说吗?”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说谎的人多于说真话的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看情况而定”的人占74.5%。这里有几种看法,一种中学生看来,网络是虚虚实实的东西,带给他们不安全感,因而看情况而定是否讲真话,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另一种可能就是学生缺少诚信。不管怎样,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说谎的环境,形成“真实的我”、“现实的我”和“网络的我”,如果经常这样“训练”,诚信会在现实生活中衰减,是否会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组建家庭产生消极影响。
⒊网络健康心理
对上网时间的调查中,连续上网6个小时以上占28.8%;其中有15.4%的学生有过通宵上网的记录;有79%学生连续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下。在一项“如果有一天不能上网,你会感觉怎样?”的调查中,回答结果:无所谓的占74.5%,不习惯的占20.8%,难受的占4.7%,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日子的占4.7%。从结果来看,我们的中学生并没有像外界所宣传的那样网络成瘾。
三、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对策思考
⒈加强网络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自1994年2月1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加强网络管理。但是互联网上的无用和有害信息与日剧增,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上无用和有害信息的删减,堵住网上毒流,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⒉抢占网上阵地,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网络氛围
互联网的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迫切需要我们占领网络阵地,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⒊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网络心理问题的疏导调适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估计,我国97%的网络心理障碍患者并未得到应有的,符合科学原则的医疗服务,很多人网络心理问题往往被误认是思想问题或其他精神疾病。因此,必须开展科学研究,掌握中学生网络心理疾病发生规律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加强网络心理问题疏导和调适。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中学、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此两所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
一、中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心理调查分析
⒈上网目的和内容
在有关“你上网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上网聊天所占比例最大为69.8%,其次为查资料,占总人数的63.1%,欣赏影音节目排在第三位占53.7%,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新闻排在第五位占42.3%。如果我们把网上的功能和行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信息服务,第二类是娱乐休闲,第三类是社会服务,那么可以看出中学生比较喜欢社会服务这一类。调查中发现,男生比较喜爱娱乐休闲类,而女生更多地乐于社会服务类。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中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关心的意识相对不高。
⒉网络道德行为
“黑客”(back)行为是典型的网络道德行为。在一项“进入别人的电脑,窥探到别人的秘密,在心理上会有怎样的反应?”的调查中,回答“刺激”的有16.8%;回答“无聊”的占57.7%;回答“内疚”的占25.5%。在另一项“你对计算机黑客怎么看?”的直接调查中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为“做黑客是非法的,坚决反对”的人数却呈递减的趋势,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认为“做黑客没什么的”三个年级居然均保持在60%以上,这是令人吃惊的数字。
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新增加了“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条文,诚信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更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在自由平等的网络世界中,中学生是否做到了诚信呢?在“你在网上会说真说吗?”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说谎的人多于说真话的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看情况而定”的人占74.5%。这里有几种看法,一种中学生看来,网络是虚虚实实的东西,带给他们不安全感,因而看情况而定是否讲真话,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另一种可能就是学生缺少诚信。不管怎样,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说谎的环境,形成“真实的我”、“现实的我”和“网络的我”,如果经常这样“训练”,诚信会在现实生活中衰减,是否会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组建家庭产生消极影响。
⒊网络健康心理
对上网时间的调查中,连续上网6个小时以上占28.8%;其中有15.4%的学生有过通宵上网的记录;有79%学生连续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下。在一项“如果有一天不能上网,你会感觉怎样?”的调查中,回答结果:无所谓的占74.5%,不习惯的占20.8%,难受的占4.7%,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日子的占4.7%。从结果来看,我们的中学生并没有像外界所宣传的那样网络成瘾。
三、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对策思考
⒈加强网络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自1994年2月1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加强网络管理。但是互联网上的无用和有害信息与日剧增,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上无用和有害信息的删减,堵住网上毒流,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⒉抢占网上阵地,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网络氛围
互联网的竞争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迫切需要我们占领网络阵地,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⒊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网络心理问题的疏导调适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估计,我国97%的网络心理障碍患者并未得到应有的,符合科学原则的医疗服务,很多人网络心理问题往往被误认是思想问题或其他精神疾病。因此,必须开展科学研究,掌握中学生网络心理疾病发生规律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加强网络心理问题疏导和调适。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中学、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此两所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