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lei8214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家围龙屋是一种传统的客家民居。自秦汉起,客家先民就从中原地区辗转迁徙至赣闽粤等地。笔者是梅州客家人,记得儿时家乡四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即使到了现在,从乡村到县城也要绕过层层叠叠的山。听家乡一些祖祖辈辈住在山窝里的老人说,从前山里土匪横行,野兽出没,客家先民为了自保,团结互助,聚族而居,因地制宜,建成具有兼具防御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围龙屋。
  再次回到家乡,已是而立之年,站在围龙屋前,对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凝视祖辈留下的劳动智慧结晶,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围龙屋源于唐宋,盛于明清。这种由客家人沿袭中原文化,又结合岭南地缘特点发展而来的独特建筑,被认为是中国五大特色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围龙屋的主要特点在于选址讲究,建筑风格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既实用又美观。围龙屋的选址必须符合靠山、近水、向阳等条件。大埔名士张弼士的故居,便是一座长方形的围龙屋,门前是宽广的田野,后面是流淌而过的河水,河旁是郁郁葱葱的大山,不但保護屏障浑然天成,而且占尽田园山水之美。
  围龙屋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客家的传统风水理论。青山绿水怀抱中的围龙屋整体通常呈圆形布局,以禾坪为界,分为两个半圆结构,前半部分为半圆形的池塘,后半部分为半圆形的房舍建筑。
  禾坪是池塘和房屋之间的一大片长方形空地,是居民活动和晾晒的场所。记得儿时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跳绳、跳格子、追逐嬉戏。农忙时,这里是全村人的晒谷场,节假日大家都喜欢聚集在这里庆祝,过年祭祀、交公粮、开大会也都在这里举行。禾坪前半圆形的池塘主要用来养鱼、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除此之外,池塘也是天然的肥料仓库。每年春耕之前,人们就纷纷挑塘泥肥田。禾坪地势很开阔,站在屋前眺望,禾坪、池塘、菜地、农田、河坝层层铺展,由近而远的乡村风光一览无遗。由此可见,围龙屋真乃精挑细选的风水宝地。
  围龙屋的后半部是依山而建的房屋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是三进三出的堂横屋。中轴线上由外到内依次是下堂、中堂、上堂:下堂为门厅,是室内和户外的过渡空间;中堂为大厅,是讨论宗族大事的地方,人们活动的场所;上堂为祠堂,是祭祀的地方。横屋是指三堂两侧房门对着堂屋的建筑,整体与中轴线平行,是住人的地方,中间也可根据需要设厅。原则上,每两排横屋(堂屋左右各一排)接一条半月形的围龙,围龙由一间间沿地势自上而下紧挨着的房子组成。围龙顶端中间的房子就是“龙厅”,是神圣之地,不能住人。围屋与堂横屋之间的半月形斜坡地面是“化胎”,也叫“花胎”,像妇女的小腹,有家族子孙兴旺的寓意。
  围龙的层数和单侧横屋的排数一般是相等的,因此在建筑结构上,根据横屋的多少,围龙屋通常有“三堂二横一围龙”,也有“三堂四横二围龙”。依此类推,围龙一层又一层,最外层可到半山。据了解,最小的围龙屋建筑面积也有上千平方米,大的则过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庞大、宏伟。标准的客家围龙屋为“三堂二横”式,堂屋和横屋之间有天井隔开,不仅宽敞大方,而且通风透气。围龙屋的堂、厅、房、井、廊院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并且各具特色,各有用途,主次分明。整体建筑前低后高,适应靠山面水“坐实向虚”的地形,不仅符合传统风水要求,视觉上也更和谐美观,并且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非常实用。
  围龙屋是客家民居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向南迁移过程中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客家民居建筑形态丰富,除了围龙屋,还有圆寨、四角楼、走马楼等,不同建筑形态的出现,是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演变的影响。当客家人到了粤东,平原地带已有本地居民居住了,客家人主要面对的是丘陵地带,或者山中的大小盆地,自然环境变化了,人文环境也有了相应的演化。客家人非常注重风水,这也是他们敏感而强烈的生态意识,建筑“随境赋形”,围龙屋便应运而生。
  无论客家民居如何变迁,其建筑的坚固性和安全性是始终贯穿的。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两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甚至地震、台风的袭击,依然矗立于山间,其坚固性可见一斑。梅州最大的围龙屋“璼公祠”,据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在安全性上考虑得比较周到,弧形的围屋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
  传统的客家围龙屋特有的自方而圆、自高而低的建筑形制,外观线条柔美,内部布局有致,兼之风水林(围龙屋后山坡上的树林)、禾坪、半月塘的加入,整体搭配合理。即使在今天看来,围龙屋也既符合生态理念,又能满足生活起居舒适方便的要求,是具有传统艺术之美的建筑。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好的推动了人们生活的进步,同时人们对于水电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个性化得水电需求量越来越大.从当前的给排水工程和暖通工程情况来看,其施
人为活动的不合理造成人均水资源的逐渐减少,破坏了水生态平衡,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水环境恶化.在本文中,我想从水生态恢复的概念入手,介绍水生生物恢复的基本技术,分析在
回老家,进村分岔路口,往西是老路,往东就是村子.以前这条老路,从板桥往东至老家,一共三公里的土路,要爬过一个六七十度的坡——妖精坡.这条路是老家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晴天
期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使得城市环卫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探讨了环卫建设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局,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n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
期刊
在生机勃勃而又危机潜伏的自然界中,动物们都遵循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在有限的领土中,资源同样有限,每种动物都为了生存而竭尽全力,屠杀争斗乃至自相残杀都成为生活中的常
陕西和甘肃地理位置唇齿相依,风景却大有不同。前年暮春,我从西安到兰州,在陕西境内看到的还是熟悉的满目青翠,一进入甘肃,一座座山都变成了濯濯童山,几乎所有山峦寸草不生,如同一座座硕大无比的土灰色墙壁矗立在灰蓝色的天幕之下。  行走在由秦入陇的路上,忍不住会想起蒙恬、霍去病、卫青、李广的坚毅、热血及征战,想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杀戮和涂炭,想起那些尘封在历史里的往事。  漫游黄河风情带  兰州是一座古老
期刊
蔻蔻姐姐:rn你好!我今年初一了,感觉自己还没融入到同学中.rn看着大家说说笑笑,我也想加入,可是我发现好难.我表达能力不好,而且她们讨论的话题我都不感兴趣,我了解的跟她们
期刊
本文对推进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概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档案管理
郭沫若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身份踏上了文坛.1919年夏,为转向文科而苦恼的青年留学生--郭沫若,在翻译歌德诗剧的过程中,对戏剧的形式感到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文学研究里,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