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森林野生真菌褐多孔菌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褐多孔菌,学名(Polyporus Picipes Fr)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979年4月6日,196号文鉴定)。菌盖革质园形近园形至扇形,5—10×10—15厘米,厚2×10毫米,平滑,表面深肉桂色,柔韧,干燥后变硬,菌肉近白色,管口棕色,菌管层与菌柄呈延生,菌柄中生,偏生至侧生,向下近狭窄,上部与菌盖同色,基部稍呈焦黑色。寄生于阔叶树杨柳等腐朽倒木,偶生于落叶松倒木,菌株群生。此真菌盛产于大兴安岭林区,古今医药资料没有记载,至今尚没被人们所认识,秋末采集,洗
其他文献
从品种选择、嫁接、嫁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批把高接换种技术。以期为景宁县传统名果批杷的发展以及果农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