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冠军的成长草录

来源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继科,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金牌得主、乒乓球男子团体赛冠军,15个月的时间,他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大满贯,张继科一跃成为了国际风云人物,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心目中的大明星。从一本26万字的《成长草录》中,我们发现其成长经历与日记有着不解之缘。
  训练日记记录张继科打球历程,总结心得指引未来方向
  “1988年2月16日晚10点45分,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在张继科出生的那个冬夜,怀着激动心情的张传铭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个令他难忘的时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拉开了《成长草录》的序幕,从此张传铭记日记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张继科走上乒乓球路,成长日记变成了训练日记,“第一次登台打不了几个球,后来慢慢进步,一个月能打多少、半年能打多少都有记录。”张传铭说,有时自己看见张继科拉球出界、方向不对或者板型不对,自己除了在训练场上反复嘱咐之外,事后还要再把这些心得记在信纸上,日记中还记录着怎么给小继科增强营养、如何训练他的身体等内容。
  每次张继科去打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比赛前,张传铭都要对张继科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作为张继科的启蒙教练,张传铭对继科同时代的小选手也格外关注。张传铭回忆,自己对当年一场全国南北区业余小选手的乒乓球比赛前20名选手都有观察记录。
  张继科下调回省队,张伟铭失望停笔,日记从此中断
  张传铭在训练场上是一位严厉的教练,张继科没少挨打,私下里,张传铭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父亲。在他的日记里记录着他的欢乐喜悲,而这些情绪的波动常常与张继科在赛场上的表现有关。张继科高兴,日记里便满是喜悦,张继科失意,日记里便满是担忧和嘱咐。
  2004年,张继科因为违反队规,被下调回了山东省队。
  “这之前,张继科的道路顺利得我都惊讶:2000年进入山东省队、2002年进入国家二队、2003年进入国家一队。”张传铭说,这种一年一跳的速度是无数乒乓球运动员梦寐以求的。儿子被调整回省队后,自己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过度失望的他停掉了记了16年的《成长草录》。即使以后张继科打球取得的成绩再好,他都没在上面记过一个字,至今这叠六七厘米厚已经泛黄的信纸,还在张传铭书房里锁着,“现在网络上、报纸上关于继科的文章多的是,也不用我记了。”张传铭笑着说道。
  虽然停掉了《成长草录》,但儿子被调回省队的两年同样也是他最难熬的两年,一路顺利的儿子能否熬过这一关?在青岛的张传铭坐立不安。
  回到省队以后,曾经熟悉的教练员们都劝张继科:“好好打球,重新回到国家队”,但生性倔强的张继科根本不吃这一套,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情况很快引起了当时正在鲁能乒乓球队的尹霄教练的注意。“继科当时给我打过几次电话,说尹霄教练当着众人面骂他,让他有点受不了。”张传铭知道儿子自尊心极强,他态度鲜明地支持教练对他的管教,告诉儿子:“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问到悬崖,骂你那是看得起你。如果不关心你,何必在你身上生气?”张继科最终听从教练和父亲的教导,用超过常人的每天三到四堂课的训练量维持自己的状态,并在2006年重新回到了国家队。
  张伟铭曾下死任务要求张继科每天写日记
  张传铭在自己记《成长草录》的同时,也给儿子下了死任务——每天写训练日记。每天回到家休息的时候,张传铭总会翻一翻儿子的日记,最后竟然发现儿子每篇日记的结束语全是:“我就回家了”。
  童年的艰苦训练也给张继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传铭曾在儿子的一篇日记里看到这样盼记录:“今天爸爸说了好几遍我都听不进去,结果最后挨了揍,我也很痛苦,以后好好努力。我就回家了。”“小时候每场比赛我都要求他打第一,是为了给他一个目标。后来儿子长大了,自己的目标也很明确。”张传铭说,儿子进入鲁能乒乓球队后,曾在自己的日记第一页写道:“一年进国二。”进入国家二队后,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一年进国一。”最后这个目标竟也实现了,“张继科始终有目标,这一点在打乒乓球的孩子里比较少见。”
  有一次张继科从国家队回来青岛,无意问发现了张传铭写的《成长草录》,自己随手翻了翻那些发黄的信纸,“当时他就感叹父亲为自己付出之多。”看到自己秘密写了16年,有着26万字的《成长草录》被儿子发现,张传铭也就很坦然的让儿子看了。
  现在的张传铭对这本《成长草录》仍然有着更大的希望:等儿子训练不忙时,静下心来仔细翻一翻这本《成长草录》,看看爸爸是怎么记录儿子出生的、怎么教他打球、怎么陪他面对一次次挫折的。毕竟,这里面写的是一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伦敦加冕大满贯,张继科圆父亲20年梦想
  在伦敦夺得金牌,张继科实现了父亲20年的梦想。张继科的母亲介绍,“(张继科是)子承父业,他爸爸以前也是打乒乓球的,但没有打过这么顶级的赛事,儿子给他实现了梦想。”张传铭非常满足的表示,“等他拿奥运会冠军的时候,他拿大满贯的时候,这个当老爸的使命和对他的所有的希望、期望都完成了。”
  2012年8月8日,张传铭和妻子以及曾经指导过张继科的教练们一起,在青岛市第二体育学校的会议室内,见证了张继科夺得男子团体金牌的过程。在张继科对阵韩国削球选手朱世赫的单打比赛中,有一个细节让张传铭反复提到:面对朱世赫旋转多变的削球,张继科基本全使用正手拉球进行回击。比赛暂停的片刻,刘国梁教练一边给张继科布置战术,一边用手心疼的抚摸着继科的肩膀。
  “刘国梁教练的意思很清楚:你一直正手拉球体能消耗很大,可以给对手放一些短球,自己也好过渡一下。但我知道,这小子肯定要拉球拉到底。”张传铭对这个细节的解读证明了他对儿子硬脾气的了解,“一般人会选择过渡一下,他就是要非拉球拉死对方不可。”果不其然,朱世赫面对张继科的大力拉球,最后无奈战败。
  “继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总结了三点:启蒙到位、先天素质、各级教练员付出的心血。”张传铭说,继科为国争光的机会起码还有六年,目前他的主要任务还是好好打球,继续为国争光。24岁到28岁是打乒乓球最出成绩的黄金时段,等到2016奥运会的时候,张继科才会达到最黄金的状态,“他身上的一些特质仍然需要去磨”。(根据齐鲁晚报、腾讯网整理)编后语:
  张传铭用日记记录了奥运会冠军张继科的成长历程,张继科透过父亲的日记看到了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日记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化解了误会,让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日记写作中来,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构建一个畅通的渠道。
其他文献
8月17日 雨转晴  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地面渐渐干了,而获泽河的河水却依然呈现着黄色。平常,河面波平浪静,一下雨,昔日平静的河面就变成了热闹无比的街市。  走过获泽河,会听到波浪翻滚的声音。你忍不住想走近听一听。有时“轰隆隆”,有时“沙沙沙”,还有时“嗡嗡嗡”。有时像在打雷,震耳欲聋;有时如同仙女在说话,纤细轻柔;有时还仿佛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自然参差。各种声音融合在一起,多像热闹的街市!  
期刊
8月26日 晴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湖滨公园游玩。  中午,人越来越多。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散步,还有的坐在船上谈笑风生。爸爸买好了船票。当我们正准备登船时,我突然发现一位阿姨把吃过的香蕉皮扔进了河里,河水立即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我想阿姨穿得那么整洁漂亮,可为什么不懂得保护环境呢?  我走过去对阿姨说:“阿姨,你看,你扔的香蕉皮让美丽的河水变丑了。”阿姨不好意思地对我笑了笑。我发现阿
期刊
8月26日 晴  从前,在森林里,住着一匹白马和一只小花狗。小白马谦虚、聪明,小花狗则爱吹牛。不过,小白马经常教训小花狗。  有一天,小花狗在森林里散步。忽然听到脚步声,它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饥饿的老虎。小花狗吓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往前跑。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悬崖。这时,小花狗和老虎脚下一滑,都掉下了悬崖。  小花狗醒来后,发现自己掉在了老虎的身上,老虎被摔死了。他把这只老虎带回家,向小伙伴炫耀起来,
期刊
8月13日 晴  很久很久以前,太阳公公忽然看见有一个圆脸姑娘站在地球阿姨的身边。圆脸姑娘也看见了太阳,她很高兴,打算和太阳公公捉迷藏。  圆脸姑娘一闪身,躲到地球妈妈身后去了。太阳公公四处张望,怎么也看不见圆脸姑娘,心想:“奇怪,她怎么不见了?”圆脸姑娘悄悄从地球身后探出头来,露出一张“镰刀脸”。太阳公公连忙问“镰刀脸”:“小朋友,你看见圆脸姑娘了?”“镰刀脸”摇摇手。  圆脸姑娘见太阳公公没有
期刊
这是一个构思了42年的故事,这是一个仅用12天就写成的传世经典,“没有温柔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这句话也该读读这本书。  作者:(巴西)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著,蔚玲/译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6-1  ●印刷时间:2010-6-1  ●开本:32开  ●ISBN:978750 1 602933  这是一个构思了42年的故事。  这是一个仅用12天就写成的故事。 
期刊
7月19日 晴  早晨,我和爸爸骑着我们的变速车向黄河边出发了。  去黄河边的乡间小路两旁,长满了高大挺拔的杨树,树下花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花两旁的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茂盛和浓郁。沿着小路我们来到了黄河大堤上,站在大堤上,望着奔腾的黄河水,我整个人仿佛都融入到了黄河水中了,真有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看那奔腾不息的河水像是在演奏一曲雄壮的乐曲。有时河面上还會出现雪白的水花
期刊
I like English,Chinese,art and music.My favorite subieCt is P.E.
期刊
博士小城堡特邀主持人简介  王炜,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学位,小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热爱语文教育,分别在低中高年级开设了“蓝天下的思维课…‘读书是美丽的”“体验作文”等课题实验课。引领学生创编了“童年的足迹”等系列“书刊”。参加区、市、国级优质课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被评为“徐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徐州市中小学优秀师德工作者”“徐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铜山区名教师”。数篇论
期刊
2012年6月2日第四届全国日记论坛在洛阳第一高级中学举行,论坛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主办,洛阳日记创新创新学会、《青少年日记》杂志社和洛阳第一高级中学联合承办。  这次论坛是自2002年上海华东师大、2004年山东诸城、2006年北京师大之后又一次全国日记人的聚会。寇广生老人发起的华夏日记博物馆同时落户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图书馆。早在2007年7月,张欣校长与洛一高老校友日记达人寇广生在山西省运城市
期刊
徐毅,一个不足9岁的小男孩,被我们编辑们戏称为“日记捏出的小诗人”。读着他那一首首小诗,编辑们啧啧称赞,这位编辑读这首,那位编辑又抢着读下一首。作为《文学月刊》最年轻的签约作家,徐毅的诗集《梦落花》就像一杯白水,映透出他的活泼、灵性、爱读书、爱幻想。当记者采访到徐毅的爸爸徐庶时,爸爸谈到孩子的成长,连连感慨是孩子一入学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一篇完整的日记,是日记培养了徐毅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