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帽辅助下套扎切除小胃肠道间质瘤的应用效果

来源 :广州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下套扎切除小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透明帽辅助下小GIST套扎切除术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完整切除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51例小GIST患者中,瘤体位于胃底91例,胃体53例,胃窦7例,均采用透明帽辅助下完整切除病变.150例病变部位切除后肉眼及病理所见包膜完整无残留,1例分2次套扎后才完全切除肉眼无残留.术中活动性出血3例,无术后迟发性出血,术中主动穿孔105例,穿孔直径最大约1 cm.发生气胸及纵隔气肿3例,局限性腹膜炎3例,发热4例.所有病例经内镜下止血、修补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1例术中及术后转外科治疗;平均手术时间(28.3±7.6)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3±1.9)天.病理结果显示极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132例,低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19例.术后随访复查胃镜均无复发征象.结论 透明帽辅助下套扎切除术胃小GIST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ce imaging,MRI)检查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及颈髓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颈椎病患者216例,均行MRI检查、CT检查.比较MRI检查、CT检查颈椎病的检出率、颈椎病影像征象的检出率及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颈椎病患者椎间盘膨出及突出、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纤维环病变、颈髓缺血性损伤、后纵韧带病变、颈椎病椎间隙狭窄、钩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小关节突增生、骨性椎管狭窄、颈椎曲度异常检出率均高于CT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SONK)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20年6月收治Koshino分期为Ⅰ、Ⅱ期的SONK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髓芯减压组(对照组21例)和PRP注射+髓芯减压组(PRP组2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1月、3月、6月、12月的VAS评分、WOMAC评分,评估术前和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并观
目的 评估基于NRS2002系统的多学科营养支持对直肠癌放化疗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直肠癌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建档顺序不同分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NRS2002系统的多学科营养支持.比较2组干预前后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评分、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癌因性疲乏、生存质量(FLIC评分).结果
目的 分析CT+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定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介入治疗,分别予以CT、MRI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比较CT、MRI、CT+MRI诊断效能,Kappa检验CT、MRI、CT+MRI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CT、MRI、CT+MRI介入术后病灶检出率.结果 CT+MRI诊断准确率(98.67%)、特异度(75.00%)、灵敏度(99.32%)均高于CT(86.00%、25.0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颅骨骨缝间充质干细胞(CS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比较两种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成脂诱导的差异.方法 采用出生后5天的SD大鼠,分离培养CSSCs和BMSCs,并进行鉴定.体外对CSSCs和BMSCs进行成骨成脂诱导,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以及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比较CSSCs和BMSCs成骨成脂能力.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出CSSCs和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多潜能干细胞相符;成骨诱导后,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