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发展和语文考试的改革,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其作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1.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态度不端正,意志力不坚定。有的喜欢阅读的学生,往往只是对快餐书籍感兴趣,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为目的,真正喜欢优秀文学作品的学生凤毛麟角。
  2.阅读习惯不良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锲而不舍地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的不良表现主要有:
  第一,阅读不动笔墨,不深入思考。不少学生阅读时只读不圈点勾画,不做素材积累,对文章缺乏深入思考,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阅读走过场,不求甚解。阅读深入不进去,挑着读,随意性大,没有吸收书中精华。
  第三,探究不深,缺乏交流。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并未主动深入探究,缺乏理解、领悟,不去查工具书或询问别人,也很少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心得。
  3.阅读数量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至少应达到140万字的阅读目标,然而很多学生读的都是通俗书,并且农村学校虽也有图书室,大都成了摆设,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农村家庭也很少有优秀图书供学生阅读。
  4.阅读氛围不浓
  家庭是孩子阅读的重要阵地。农村家庭很少有家长喜欢阅读,手机成为娱乐消遣的主要工具。在学校,喜欢读书的老师也不多,对阅读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导致阅读氛围不浓厚。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的指导对策
  1.重视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条件
  (1)真正开放阅览室,及时更换图书
  学校阅览室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智、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在加强阅览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对学生全面开放,包括周末和假期,为学生阅读提供便利。
  (2)创建班级图书角,打造书香班级
  各班级创建图书角,通过学生自愿捐献、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和其他形式获得图书,让学生与书籍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亲近书本、走进书本、爱上读书。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可适时地与其他班级相互交换,拓宽阅读面,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书香阅读氛围。
  (3)设立阅读课,提高阅读频率
  粗放的课外阅读,无法真正把阅读落到实处。每周的阅读课,可以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涨,自主阅读能力增强,也便于语文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好指导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4)编发校本教材,丰富阅读
  每个地方的本土文化,都凝聚着该地的艺术精华,展现着当地特色,是当地人的思想、意志、情趣和追求的体现。如,笔者所在的农村有丰富的地方特色阅读素材,有悠久的庙会、夹谷山会盟、刺绣、柳编文化等。我们依据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校本教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阅读知识,增强了他们对当地文化及家乡的热爱。
  2.加强指导,教给良好的阅读方法
  (1)勾画批注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时能边读边思,不但会理解和解决文本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提升他们的阅读智慧。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在文本中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看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撰写笔记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随时地摘抄下来,甚至自己的读书感悟、体会以及对文章的评价写出来(在字数上不作具体要求),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备用。
  (3)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引导他们能够运用已学知识或借助工具书自主地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能解决的,老师决不干预,以提高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3.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巧用“留白”,滿足兴趣
  阅读教学中,要借助文本“留白”,激发学生想象,引导他们去感悟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我借助文本空白,设置思考题,让学生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沙漠旅行结束后,小红马与小骆驼再次在小溪边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来引发学生想象,这样既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了阅读兴趣,又开阔了对课文的阅读视野。
  (2)拓展阅读,激发乐趣
  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最喜爱的,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审美需要,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引发兴趣。我们应重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帮助儿童从小学会阅读,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阅读动机,不断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拓展阅读的质量,学习了《詹天佑》可引导学生阅读《名扬海外的中国人》,学习完《争吵》可让学生读《爱的教育》,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集》等,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收获阅读的乐趣。
  (3)借助朗读,体验快乐
  教材中的儿童作品,多用散句,语言通俗、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很好地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槐乡五月》时,对文中“‘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些简短工整、富有韵律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可以让学生反反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品味阅读的快乐。
  (4)提供舞台,培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文体多样,可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通过表演、角色朗读、讲述故事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5)率先垂范,调动兴趣
  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小学生的眼里,都具有权威性,都能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教师能借助自己的影响,与学生共读,在这样的感染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也就被调动、激发出来。
  4.展示成果,分享交流阅读快乐
  (1)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读书交流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们共同参与,通过复述、表演、介绍、细品等方式,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展示自我,共同分享彼此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目的。
  (2)举行阅读成果比赛
  我们定期举行多种类型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名著伴我成长”征文大赛、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展示、最美阅读者评选等,力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活动中,同学们加深了交流,享受到彼此阅读的快感,让校园书香气氛更加浓厚。
  (3)评选优秀作文发表
  发表作文是学生阅读成果的最佳体现,也是对学生阅读的最好奖励和见证。我们适时地选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发表在学校举办的《雏鹰》杂志上,甚至有很多同学的作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或获奖。学生的阅读激情更加高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阅读新格局。
  阅读是孩子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阅读范围广了,才会有便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品质的培养,为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许多儿童对课外阅读中言语材料的掌握基本停留在“理解”这一层次,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也不能促进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从课外阅读走向表达呢?教者谨以扬州市小学生必读书目《城南旧事》为例,阐述指向多元表达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与策略。  一、把书读薄,学习精准概括  把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小元(化名),13岁,体弱多病,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家庭生活艰难。他从某乡村普通小学毕业后来我班就读七年级。他的行为表现为成绩落后、独来独往、敏感脆弱,情绪易受外界影响,经常会默默流泪。  一、原因探析  通过日常对小元的观察,我发现小元其实是一个懂事好学、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可能是因为自身有眼疾,他性格内向,学习跟不上班级进度,很少体验到成就感,还经常被同学欺负,进而形成自卑心理。  具体分析导致
期刊
期刊
带班十数载,对于班级管理也有些许体会,脑海里总是回想初中时读过的吴伯箫的一篇文章《菜园小记》。回忆吴老在延安种菜,那是多么自然惬意,不在于付出多少,只是静待发芽变绿。收获前充满期待;收获后满怀喜悦。整畦,下种,浇水,施肥,甚至打杈、掐尖,无一不浸润了吴老的心血和汗水。春种一畦,种的是希望,种的是憧憬;夏锄一垄,锄的是汗水,锄的是荒秽;秋收一地,收的是喜悦,收的是来年。细想管理班级,当好班主任亦是其
期刊
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每天要做许多重复的事情,如何才能更有价值呢?我的理念:善于抓住教育契机,不断引领学生成长,尽心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安心、科任老师有信心、家长放心的班主任。  一、管理无情,润物无声却有情  说到跑操,总有其他班主任问我:“你们班的学生为什么那么棒呢?”是的,不管在哪个年级段,我们班的跑操一直是不需要我担忧的。不仅如此,凡是涉及日常习惯养成的方方面面,我们班均是个中翘楚。
期刊
徐绪卿教授《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研究与制度框架》一书2014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短短一年时间内售罄,在学术专著出版界并不多见。为满足读者需求,该专著经进一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