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是“慢教育”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年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一家三口搬到了德国首都柏林市,6岁的女儿被送到了当地一所幼儿园。
  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女儿回到家里一次都没有学习,还迷上了手工折纸。我很诧异:“宝贝,老师教你们学什么知识了?”依依摇摇头:“老师说了,幼儿园里不学习,只管玩。”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我特意到幼儿园去拜访女儿的班主任戴安老师,她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我向她提出,能否额外教女儿一些知识?戴安老师笑了:“夫人,在德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学前教育。”
  老师解释:其实孩子早学习、早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当孩子学到了过多的知识会使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她的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但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什么要这么规定禁止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请教一位德国教育人士,他建议我找《基本法》看看,当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告诉我,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这个问题让我深思,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对不对?进而把中国的孩子和德国的孩子进行了深入对比,比如:中国的孩子,早早就开始学习,有的甚至报了六七个学习兴趣班……而德国的孩子,幼儿园禁止学习,学校都是半日制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德国人看似在孩子教育方面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有人说,德国的教育是“慢教育”,似乎什么都慢了半拍,但只有慢下来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水到渠成。如果“拔苗助长”只会毁了孩子,毁了他们一切的未来,我们不妨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德国的“慢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其他文献
成熟的人不是不浮躁,而是浮躁时心灵也不偏离理性的航道。  脍炙人口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中,有一句歌词是“爱憎分明不忘本”。爱憎分明后紧接着不忘本,不忘本是当时学雷锋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师长常挂在嘴边的话。陈毅元帅一生写过许多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手莫伸》。诗云:“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作为开
有天晚上,大師让三个弟子去厢房去看灯。要求看了灯的弟子要回来向自己汇报看灯后的心得体会。  三个弟子看灯回来。第一个弟子说:“灯是黑夜的眼睛,灯光是黑夜的灵魂!”大师听后点点头。  第二個弟子说:“人活在世上,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灵魂才是完整的人。这样的人就像白昼一样。人无完人,人也有对立面,那就是身体与灵魂有疾患,进入黑夜状态,需要像灯光这样的药品去治疗,恢复健康状态。”大师听后点点头。  第
赵丽颖成名后,感到自己陪伴父母的时间太少了,于是就慢慢总结出一套“孝敬父母”的妙招。她说:“第一招,就是要自己照顾好自己。我在外打拼,父母最擔心。我就在衣食住行方面尽量照顾好自己。第二招,就是做到个人资产全上交。我爸喜欢理财,我要让老爸好好享受理财的乐趣。爸,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东西,你帮我拍下来吧;爸,我手机没有费用了,你帮我交一下;爸,我需要家里的那件衣服,你帮我找一找,给我寄来吧;爸,我逛街没有
你不做,我不做,生活如何和谐  心连心艺术团赴湘西慰问演出,全体演职人员有几十人,分乘两辆大巴车从机场开往演出地。蔡国庆陪七十多岁的歌唱家李谷一走上最后一辆大巴车,一上车,前面的座位都被年轻的演员占了,只剩下车尾一排没人坐。蔡国庆看到,竟没有一个年轻人起身给老艺术家让座,也没人打招呼,蔡国庆心里有些不快,心想,这些年轻人太不懂事了。他走到前排的一个年轻人面前,严肃地说:“麻烦你给李老师让个座!”年
美国达拉斯公共图书馆声名鹊起,不是因为它藏书众多,也不是因为它装修豪华,而是因为它肯接纳衣衫褴褛的流浪者进图书馆阅读。  那天,馆长赫雷拉正在图书馆里巡视,突然,他听到一位女士在和管理员凯莉争吵。贵妇正指手画脚地对凯莉说:“请你尽快把这个流浪汉赶出去,这么漂亮的图书馆怎么可以让流浪汉随便进来呢?”原来,贵妇正坐在图书馆里阅读小说,一个流浪汉走进了图书馆,坐在贵妇旁边的桌子上翻阅一本烹饪书籍。贵妇恼
林语堂(1895-1976)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作家林语堂在美国成名后,时常有大学请他去演讲,他基本不拒绝,说:“美国的演讲费高,兴趣和赚钱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回,哥伦比亚大学请他去讲中国文化。演讲中,林语堂从衣食住行谈起,一直讲到文学、哲学,大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现场在座的大多是年轻气
1  一位哲学家说过,经济的萧条与否,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毫无意义。艺术家是社会的蟑螂,不论在什么情景下,都可以活下来。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艺术家,活出热情的意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一生全力以赴。  经年之后,尘世间的是非曲直,基本就想明白了。尤其对自己,我努力到达心灵的最深处,看清自己,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于属于我的,我努力握在手中;对于不属于我的,我不作非分之想。这让我活
十四岁的少年,本应善良美好、青春阳光。扈强读小学的时候,还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他性格渐渐变得暴戾起来。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不懂怎么教导儿子才是正确的,合理和无理的要求总是一味地满足。虽然他的父亲很想教育好他,却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从不懂得与孩子沟通,教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就在这混乱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他不断地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出自
上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比伯教授在家里举办了一个聚會,参加聚会的都是比伯教授的朋友,但大家彼此之间并不是全部认识。一起吃过饭后,客人们才渐渐放下了紧张和拘束,开始放松地交流起来。  期间,有一个叫尼克的男子提到了物理力学方面的话题,很显然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气氛很热烈。而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有一个中国小伙子却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坐在那里听大家讨
自古考试多枪手,这是个令主考官头疼的问题。尽管各个朝代都在严打替考,但“枪替”之风并没有减少多少。自古至今,如果要评一个最牛枪手的话,大概非温庭筠莫属了。  晚唐才子温庭筠精通音律,尤长于诗词,写诗与李商隐并称“温李”,写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花间词派的鼻祖。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比数步成诗还要厉害,人送外号“温八叉”。  可惜,温庭筠才华虽高,却三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