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987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教学,是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基础。根据地理知识的认知层次,可以分为地名、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理性知识。其中,地理成因教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因果关系的教学。①陆希舜教授认为要用地图启发学生分析地理事象成因。②在学习山地的形成的过程中运用地图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的理性思维,并且用以分析身边的山岳形成等实际问题。
  关键词:褶皱;地表形态;背斜;向斜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單元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山地的形成”一节是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知识的具体应用。
  《山地的形成》整节内容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完成“褶皱山”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褶皱山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在褶皱构造在找油、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方面。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识记了大量的中外名山,也初步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
  三、教学设计思想
  1、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案例迁移,引导学生掌握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褶皱山的概念,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分析褶皱山的形成原因,初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褶皱山的形成以及基本形态的判定;“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及褶皱构造在找油、找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图片展示巍峨险峻、清幽秀美的不同的山地景观,问这些山脉形成的原因是否相同,是否有相同的地质地貌?
  (2)图片展示和谐号穿越山谷,问在不同的褶皱构造下如何选址开挖隧道?
  (这两个问题先设疑,不回答,引发学生思考)
  【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山地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喜马拉雅山就是褶皱山,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什么是褶皱山。
  投影:(本节课纲要)
  【新课教授】
  一、褶皱的形成
  1、褶皱: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岩层,说明岩层是岩石圈中的岩石呈现的层状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岩层是平行于地表,并且越往深处岩层越老。当水平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引导学生观察岩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归纳: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学生活动:学生用书本弯曲演示褶皱的形成。
  2、褶曲: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对褶皱概念的了解,通过书本等模型讲解褶皱的单位——褶曲两个特性(起码有两个弯曲,这些弯曲是连续的),引出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二、褶曲的基本形态
  1、背斜和向斜(重点内容)
  教师活动:我们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在形态上,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演示图片(褶皱山的岩层形态),通过观察山地,有些岩层杂乱,区分不出岩层的弯曲方向,那应该怎么区分背斜和向斜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主要依据。那么如何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呢?我们可以在每层岩层上面标上数字来区别。然而很多学生还是有点困难区分。可以用一条直线,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岩层的新老关系。
  2、地形倒置的形成(难点内容)
  教师活动:演示图片,问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播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FIASH动画,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应该如何解释其成因。
  小组活动: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次性筷子,通过折筷子的活动,问筷子的顶部先断还是底部先断?得到的结论是筷子的顶部因为受到张力,容易折断,反之,底部由于受到挤压,不易被折断。
  教师活动:教师把这个道理迁移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中。并且进行总结。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总结:列表比较背斜和向斜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教师活动:背斜未受侵蚀时或者向斜地形倒置都形成了山脉,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世界上两大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三、褶皱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和谐号要开通福州至漳州的路线,那么在何处开凿隧道比较稳定?
  总结: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重力比较强,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背斜常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而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课后探究】我们身边的山地中,还有哪些地质构造?
  参考文献
  [1]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陆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化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现阶段,高中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兼顾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投入教育领域,侧重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本文从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班级分组实验、校本选修实验、综合创新设计实验等方面阐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Key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的教学也开始由老师对学生面对面的讲课发展出了更多新的方式,在这么多方式之中,微课算是效果比较好学生也更加能接受的方式。微课主要是由短视频的形式,快速生动的向学生就某一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普通的课堂学习相比,微课形式比较灵活,学生不会因为自身突发原因影响学习进度。时间短内容生动,趣味性提高之后学生也能够接受得更快。本文主要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微课的应用着手,探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合理进行课前预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及“合理分层予以作文作业有效布置”三个方面入手,针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课前预习;师生沟通;作业布置  高效课堂是高质量、高效率教学的简称。作为一名基层高中语文教师,我自身也不例外。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收获颇多,以下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其感悟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当前高中生的思想与原来出现了非常大的不同,这一情况使原本就比较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会进一步的提升。在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怎样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就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与研究。首先介绍了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原则,并分析了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情况,最后提供了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提升对策。希望通过本文对相关内容的阐述与分析,能够进一步提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是每个人学习的良好时机,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孩子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他们的学习基础出发,制定出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全面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但还缺乏实际的训练,不懂得自我创新和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本文就从新时期高中教学的理念出发,对培养高中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对中学家校共育转型展开具体分析。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家校研究的现状分析,其内容有:家长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了解不够。以此为依据,提出“互联网+”中学家校共育转型的有效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实施“互联网+”家校共育管理机制;树立“以生为本”的学习精神;结合实际生活,共享资源;开设讲座平台,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把互联网运用到德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开阔思维的主要渠道就是加強各科目的学习。通过锻炼思维能力,进而能够使其它科目课程的应用学习能力加强起来。教师主要要做到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对各科目的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从一开始就对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深入了解,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方案提出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培养  一、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的方法和思
期刊
摘 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高中的校园管理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人文情怀的缺失,有的学校生搬硬套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和教师看作企业员工,学生和教师的价值得不到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教师授课不全面的后果。因此,本文将从“目标管理”“量化管理”“民主管理”三方面就如何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展开讨论。  关键字:高中;学校管理  引言:学校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充分考虑教育中
期刊
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性和理论性较强,如何建设思想政治课的高效课堂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议题式教学可以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把议题式教学贯穿在高效课堂课改模式(“两环三案六步”教学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法;高效课堂  引言: 议题式教学法是这几年来受到广大政治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它能够更
期刊
摘 要:语文学习是从语言积累到语言现象的梳理与探究的逐步上升的过程,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因此,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学习方法与习惯、语文学习体验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融为一体,难舍难分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语文学习任务群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与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将传统的语文学习从分散性、零散性转到专题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来。这一转变需要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