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史上,在逆境中活得乐观潇洒且文学上成绩斐然的人实属不多,苏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帮助苏轼成功突围的就是佛禅思想。
  北宋,禅宗思想盛行,受其影响的文人很多,苏轼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吸收并达到了禅宗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即淡泊于世事,又能以平常心去对待日常的生活。这使他一生都能保持雄健、乐观的思想,无论多么坎坷依然旷达洒脱,既不完全地出世避世,也不执著地入世媚世,获得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下面,我们就从其诗来分析其禅思想。
  一、诗人体验到人生世事诸行无常,感悟到一切如梦
  禅宗是一种体悟人生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世事物,一切都变迁不定,根本没有永恒,所以名之为“无常”。那么,人就应随缘自适。
  嘉祐六年(1061),苏轼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斯。
  苏轼以飞鸿踏雪泥比喻人生的偶然、飘忽、无定。诗人借这一禅典感慨人生如鸿飞,短暂不定,聚散无常。可见,年轻的诗人就已经思考人生,开始知道平生所思所為的,都只是一片浮尘光影而已,从而体验到人生无常。此后又写下了大量感叹人生无常的诗句。如“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法惠寺横翠阁》),“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倾去来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正因为思考人生,体验到人生无常,才会感觉一切“如梦”。苏轼有不少长叹人生如梦的作品。如《月夜与客饮杏花下》《双石》。正因为苏轼能感受到“人生如梦”,才能以豁达态度对待沉浮人生。
  二、“安心”是苏轼的又一悟
  苏轼受禅思想“心性本净,客尘所染”的影响,力求“安心”,追求清静。禅者认为安心即在自己,不用外求。苏轼知道自己性情浮躁,不能忍受,便希望能够通过佛法中的智慧来化解,来求悟一些人生的难题,修养自己的性情。于是写下了《病中游祖塔院》,诗云: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该诗作于1073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此时诗人虽在病中,依然觉得自然界是绚丽多彩的。“安心”是一剂良药,让诗人淡然地看待“如梦”人生,“安心”于这一如梦人生,生活该怎么过依然怎么过,显现出他对禅者随缘自适、清静淡然生活的羡慕。
  三、苏轼渐渐体味到“平常心是道”,进入了成熟忘我期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这成为他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逆境的开始。这时,苏轼的思想有了较大变化,并正式习禅,自号“东坡居士”。
  禅者认为心性原本清静,各种烦恼的染污遮蔽了“本净”的“心性”,应去掉客尘,恢复本性,所以提倡“息习”。苏轼这种“息习”息的是颓废不平的心。正如他在《答毕仲举书》中说:“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可见,苏轼学禅并不沉溺于玄奥的佛学教义,只是取其所需以保持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而已。
  在黄州习禅期间,苏轼开始体悟到“平常是道”。诗人体悟到,有着种种盛誉的物象本质上是平常的。因此,对生命的短暂、对人事的得失,也就没有眷念、悲哀的理由。只要在世,且放宽胸怀,平常而自然地生活下去,这就是随缘自适的人生。这种态度,既可以摆脱目前的困惑、矛盾、痛苦,又强化苏轼对自我的肯定,以孤傲的姿态来藐视一切的坎坷遭遇。
  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作为“元祐党人”贬至广东高山南郊,谪居惠州,开始了七年的再谪生活。如果说,第一次贬谪,苏轼体悟到“平常是道”,那么可以说,这第二次遭贬则是他实施“平常”的时期。此时期创作特征,就是倾心于身边琐事的描绘。这种日常生活化的旷达,表明苏轼是从内心深处对随缘自适的一种深刻认同,而不必强托外物故作狂放之态,形成了从平凡细事中观照世界、观照心灵的表现方式。应该说,这时其禅思想进入了成熟忘我期,已经从禅理中走出来,走入现实生活,走入实践。正因为能够自然地出入生活,才令他写出了《纵笔》等笑谈逆境、坦荡人生的诗歌。
  苏轼再谪至海南儋州所作《独觉》可谓是他一生禅思想的终结。诗云: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云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翛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后两句是该诗的精华。在历经磨难之后,苏轼终于达到了瞬息永恒,万物一体,“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能达到这一境界,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也正是这种平常平和使苏轼能在大荣大辱。大喜大忧中保持自身个性的本性,不为外界压力所扭曲,依旧幽默,更加豁达狂放。
其他文献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指导意见》指出,江西省按照国家规定,试行学分制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必须占一定比例,各个学校还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特色,开设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完善课程体系。因此,我校课程体系规划总体思路是落实“保证必修、增加
期刊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应用探究性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学实践为例,以“学生所惑”为教学切入点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思不同教学切入设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教学切入点;积极思维  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知识体系完备、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在学习实践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升的数学思维让人终身受益。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着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升写作能力,但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存在无序或低效的状态,尤其是在细节描写方面。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细节描写进行了探究,使得细节描写成为小学语文作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与深化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缺乏兴趣  现阶段,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对于写作练习的兴趣并不高,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情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幼儿园设施设备高端,户外大型体育器械呈模式化设施居多,同时多以传统的户外活动器械为主,如大型滑梯、攀登架、荡船等,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械也都以木马、球、绳、圈为主,区域材料单调。我园年轻教师居多,她们刚刚走出校门进入幼儿园,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为提升尽快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和区域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园户外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幼儿园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成才。班主任要教育好班级中的学生,就要以爱为本,积极地去教育学生、关心学生。班主任在了解学生身心特征的同时,要懂得尊重学生,通过教师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促进学生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以爱为本  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引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对课程教学的安排不清楚,从自由活动状态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需要有个过渡期。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并使学生都能沿着教师指导的思路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教学:多样化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这里的“开门见山”主要指的是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将本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重点和教学目标
期刊
一、背景分析  讲文明、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文明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落实《济南市中小学开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济南市博文小学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一本见证成长的《文明学生能量手册》,扎实地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案例描述  下课铃响了,小崔活动了一下写作文写得酸痛的手臂,走到窗边呼吸新鲜
期刊
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又有偷懒意识。每次布置的作文,大多数学生都敷衍了事,写出的文章往往内容贫乏,缺少文采,没有文雅凝练的语言,没有生动有趣的描写。记叙文中细节的刻画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将所描写的人事传神入境,也最能给人以真实感。好的细节描写,摹形摹声摹色,至美至纤至悉,具有极大的表现力。生活因细节而精彩,文章因细节而亮丽。因此,我在写作指导中专门进行了“细节描写”的训练课,在作文中点亮细节,力图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发思考,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实现从教师教转向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本文就自主学习法在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预习、练习、纠错、知识整合等环节中的应用,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实施成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