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尚德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2009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能力都达到了1000兆瓦,跻身世界光伏前三强企业。
办公大楼:2009年初竣工的办公大楼,以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光电幕墙做为这一生态建筑的标志。
大楼建筑为地上7层,幕墙总高度达37米,光电幕墙面积有6900平方米,南立面光伏幕墙玻璃是整个工程的亮点,采用带倾斜角度的不锈钢拉杆驳接钢结构框架擞璃幕墙系统,整个大楼使用光伏玻璃幕墙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材料,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整个工程设计容量为1兆瓦,预计全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万千瓦时。
节能建筑:大楼设计还采用了地热利用技术、空气热泵技术、水源收集与循环利用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大厅内金鱼池里使用的就是再利用的循环水。据统计,整个建筑以最低使用寿命70年计算,共可产生电量3892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替代标准煤338吨,减排二氧化碳605吨。大楼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幕墙组件作为光电转换装置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除保证自身建筑用电外,还可以向电网供电,从而缓解高峰电力需求。
领军人物:2001年,施正荣博士带着他在国外积累了14年的光伏技术和经验,从澳大利亚回到中国,在无锡创建了尚德公司。2002年9月,尚德公司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浊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电池车间:晶体硅电池生产流程大致经过六个步骤:原料运进车间后,首先经过去除表面损伤层,制造绒面;然后是磷扩散、边缘刻蚀、镀减反射膜、金属化,最后进入分类和检测。晶体硅电池生产车间。车间技术主管们每天上午的例会。
产品展示: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尚德电力研发的最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尚德电力的突破性技术——冥王星(Pluto)技术已于2009年8月投入规模化生产,单晶光伏(PV)电池已经实现18%以上的转换效率,大规模生产的多晶光伏电池亦接近17%的转换效率,均远远高于传统的丝网印刷晶体光伏电池。冥王星技术将持续获得改进,并期望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单晶光伏(PV)电池20%转换效率、多晶光伏电池18%转换效率的目标。
尚德在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和生活设施,员工每天在公司享用两顿免费餐,还可以使用健身房、篮球场,可以进行室内攀岩、乒乓球等体育锻炼项目。
办公大楼:2009年初竣工的办公大楼,以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全球最大光电幕墙做为这一生态建筑的标志。
大楼建筑为地上7层,幕墙总高度达37米,光电幕墙面积有6900平方米,南立面光伏幕墙玻璃是整个工程的亮点,采用带倾斜角度的不锈钢拉杆驳接钢结构框架擞璃幕墙系统,整个大楼使用光伏玻璃幕墙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材料,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整个工程设计容量为1兆瓦,预计全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万千瓦时。
节能建筑:大楼设计还采用了地热利用技术、空气热泵技术、水源收集与循环利用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大厅内金鱼池里使用的就是再利用的循环水。据统计,整个建筑以最低使用寿命70年计算,共可产生电量3892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替代标准煤338吨,减排二氧化碳605吨。大楼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幕墙组件作为光电转换装置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除保证自身建筑用电外,还可以向电网供电,从而缓解高峰电力需求。
领军人物:2001年,施正荣博士带着他在国外积累了14年的光伏技术和经验,从澳大利亚回到中国,在无锡创建了尚德公司。2002年9月,尚德公司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浊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中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电池车间:晶体硅电池生产流程大致经过六个步骤:原料运进车间后,首先经过去除表面损伤层,制造绒面;然后是磷扩散、边缘刻蚀、镀减反射膜、金属化,最后进入分类和检测。晶体硅电池生产车间。车间技术主管们每天上午的例会。
产品展示: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效率是尚德电力研发的最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尚德电力的突破性技术——冥王星(Pluto)技术已于2009年8月投入规模化生产,单晶光伏(PV)电池已经实现18%以上的转换效率,大规模生产的多晶光伏电池亦接近17%的转换效率,均远远高于传统的丝网印刷晶体光伏电池。冥王星技术将持续获得改进,并期望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单晶光伏(PV)电池20%转换效率、多晶光伏电池18%转换效率的目标。
尚德在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和生活设施,员工每天在公司享用两顿免费餐,还可以使用健身房、篮球场,可以进行室内攀岩、乒乓球等体育锻炼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