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临床使用红细胞、血浆合理性分析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输血病例的统计,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血的现状及原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10个用血重点科室输血病例1272例,对其中的红细胞、血浆输血指征掌握不严格及混合输注两项不合理用血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科室的1272例输血病例中,合理用血672例,占52.83%,不合理输注共600例,占47.17%,不合理用血中主要体现在血浆滥用和红细胞悬液(RCB)+新鲜冰冻血浆(FFP)混合输注。结论:统计的两种不合理用血情况普遍存在于各临床用血重点科室,以混合输注较为严重,占不合理输注的76.33%,临床应对此种情况进行有效整治,逐渐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最终杜绝不合理用血,使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关键词】红细胞;血浆;混合输注;不合理输注
  【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82―02
  输血是隐含高风险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科学、合理输血追求的目标是只用于可导致患者死亡或引起患者处于严重状况而又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有效预防的疾病。随着我国科学合理用血的不断推进,输血的合理性回顾分析、常规输血效果和风险的评估正在逐步受到重视。为了解我院临床用血的实际情况,找出造成不合理用血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措施和培训计划,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合理、有效,作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用血重点科室1272例输注红细胞、血浆的输血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作者调阅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用血重点科室的输血病历1272份,其中内科498份,外科774份,病例统计如下表:
  1.2统计标准: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发[2000]第184号,简称《规范》)中的附件3和附件4,即《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简称《指南》),将病历中所记录的临床症状、体征、失血量、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输注的血液成分种类、输注剂量等资料,与《指南》中的输注指征进行对比,评估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其中将混合输注直接列为不合理输血现象。评估结果分3个等级:(1)合理输血,即符合《指南》中输注指征;(2)不合理输血,即不符合《指南》中输注指征;(3)红细胞+血浆混合输注直接列为不合格输血指征。
  2结果
  在1272例输血病例中,内科病例498份,总不合理输注共136例,总不合理输注率27.31%,其中单输血浆不合格率8.6%,混合输注17.4%,血浆滥用和混合输注现象比较明显的是消化内科,占内科不合理输血病例的55.9%;外科输血病例774份,总不合理输注共464例,总不合理输注率为59.9%,其中单输血浆不合格率11.3%,混合输注47.9%。外科血浆滥用和混合输注现象均较内科严重,血浆滥用比较明显的是肝胆外科,占本科室不合理输血的36.4%;混合输注比较明显的是胃肠外科,占本科室不合理输血病例的80%,占外科不合理输血的36.2%。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
  3.1从上表可以看出,我院各科室对红细胞输注指征把握较好,各科室不合理输血主要表现在RBC+FFP混合输注和血浆滥用现象比较明显。
  3.2血浆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或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的1.5倍时应考虑输注血浆。本次调查显示,血浆不合理输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输注血浆治疗低蛋白血症和补充营养。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和不合理的,患者会出现多种用血不良反应[1]。(2)输注血浆扩容。《指南》明确规定“禁止用血浆作为扩容剂”。因可引起严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2,3],或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而晶体液、胶体液和清蛋白引起上述反应的风险较小。(3)手术后输注血浆促进伤口愈合,防止伤口感染。部分医师错误认为,血浆中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有利于伤口早愈合。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是细胞、生长因子、纤维连接蛋白、胶原等,血浆对此无直接作用,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低,无特异性,也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3.3混合输注:多见于外科手术中用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医生多年来的输血习惯难以改变,认为患者丢失的是全血,只有输注全血才能满足人体需要,然而卫生部又规定临床上要推广成分输血,因此常用混合输注代替全血输注,这种输血方式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在同等用血量下,通过混合输注进入患者体内的抗凝剂是全血的两倍,更易引发枸橼酸盐中毒,同时传播输血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通过本次对输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临床医师在血液输注治疗时存在许多误区,输注时没有认真权衡输注价值和输注风险,对血液成分的性质和适应证掌握不当,导致临床普遍存在不合理输注现象,不仅使输血相关性疾病的传播增加,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浪费。为了达到科学合理用血,必须加强医院用血管理,做到开源节流,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从而推动输血事业的发展。
  [1]刘志军,谭东云,饶荣.基层医院血浆不合理输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落学,2010,33(11):1311-1313.
  [2,3]韩丽影,樊英丽,迟佳庆. 875例血浆输注情况调查[J],2010,33(3):9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探究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的方法诊断宫外孕患者为研究目的。通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1例宫外孕患者进行诊断,随机分组,实验组42例患者采用经腹部的超声诊断,对照组29例患者选择经阴道的超声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并与手术以及病理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为实验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2.76%,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
【摘要】目的: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检测生物珊瑚人工骨材料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本次实验研究主要以小鼠胚胎干细胞和生物珊瑚骨支架材料混合体外培养作为实验组,借助单纯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在第2天、第4天、第6天以及第8天分别进行MTT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进行特异性胚胎抗原-1检查和电镜扫描的观察。结果: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第2天和第4天时,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摘要】目的:对骨内脂肪瘤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经皮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确诊的骨内脂肪瘤患者,研究其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胫骨5例,跟骨10例,腓骨6例,股骨5例,髂骨4例,桡骨6例,髋臼3例,肱骨1例。均为单囊型骨内脂肪瘤;X线平片显示,所有病例均可见边界清楚或模糊的不规则低密度阴影,其内出现条块状及斑片状钙化样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和声像图。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4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定位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46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所有调查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评价,并测量淋巴结的实际长、短径,联合淋巴结门区及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分布情况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影像学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自愿接受检查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2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的正常健康人8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美国GE公司的GE73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联合多巴酚丁胺诊断。结果:观察组RIVRT值为(74.25±16.63)ms,  LVEF值为(57.03±4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门诊儿科输液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两部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事件5例,作为实验组,2013年1月~2014年1月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事件10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预防措施。结果:经过采取防范措施,实验组不良反应事件显著减少。结论:只有确保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拥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控制给药,掌握用药方法,加强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院诊疗中的工作要素,是与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易引起病人及其家属投诉的工作。近年来护理纠纷的日益增多,不但给病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及损失,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理压力及损失,这对发展护理事业、促进病人康复都是不利的。  【关键词】护患纠纷;法律意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