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价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5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双源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探讨该方法的关键技术点,为临床提供一种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方法

前瞻性收集临床同时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性患者共493例。根据CT扫描机型分为2组:A组300例,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扫描,根据心率进一步分为A1组(n=69,心率≤65次/分)和A2组(n=231,心率>65次/分);B组193例,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扫描,根据心率进一步分为B1组(n=92,心率≤65次/分)和B2组(n=101,心率>65次/分)。分别客观、主观地评价图像质量,计算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临床资料中的频数参数构成比采用χ2检验,评价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采用Cohen Kappa分析。

结果

(1)A组和B组患者间年龄(t=0.58,P=0.847)、性别(χ2=1.45,P=0.228)、体重指数(t=1.20,P=0.2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图像质量客观评价:A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V4段CT值、噪声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4.49,均P<0.05),两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CT值(t=0.68,P=0.495)和噪声(t=0.31,P=0.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12。①与B组进行比较,A组的冠状动脉CTA平均图像质量的评分更好(t=0.018,P=0.001)、冠状动脉4级血管基于患者数的不可诊断率更低(χ2=6.63,P=0.0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B组进行比较,A组的头颈部CTA评分更好(t=0.013,P=0.004)、头颈部4级血管基于患者数的不可诊断率更低(χ2=4.38,P=0.03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1.48±0.33)mSv,较B组[(2.14±0.52)mSv]降低了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P=0.001)。

结论

第三代双源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采用不同心率采集不同扫描时间窗的办法,能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是一种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在不同距离及有无辐射防护措施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方法125I粒子植入后立即使用多功能射线检测仪测量50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距粒子植入部位体表不同垂直距离(5 cm、10 cm、1 m、2 m和3 m)及有无防护措施条件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评估医务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距离粒子植入部位体表垂直距离为5 cm、10 c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肿瘤。18F-FDG PET/CT在卵巢癌的诊断、分期、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上优于常规影像技术,可以指导临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PET/MRI是最近几年继PET/CT后投入临床应用的另外一种多模态影像技术,因其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和辐射剂量较低,对卵巢癌的诊治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对18F-FDG PET/CT和18F-FDG PET/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结直肠癌辐射抗性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上初步探讨与结直肠癌抗辐射相关的潜在基因。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耐辐射的结直肠癌细胞基因表达谱数据(GSE43206),并利用R语言中的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对差异基因中的编码基因分别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以及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进一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B细胞肿瘤,其主要累及骨髓,部分也可出现髓外浸润。影像学检查是全面评估MM不可或缺的手段,X射线与CT对病灶的检出率低、定量能力差。PET/CT与MRI对MM的评估具有较大的价值,特别是18F-FDG及其他新型分子探针,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及水脂分离等MRI新技术。笔者就PET/CT及MRI在MM中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冠状动脉微血管性疾病(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下,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CMVD在冠心病中仍有较高的发病率,部分CMVD预后不佳,对其进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干预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ET/CT定量分析能客观、准确地测量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进而获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有效地协助早期诊断CMVD,评估其预后和指导治
笔者报道了一例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瘤功能亢进病例。58岁女性患者,有右侧髋部疼痛症状,MR检查考虑肿瘤多发骨转移。胸部CT检查发现前上纵隔软组织肿块影。99Tcm-MDP全身骨扫描呈超级骨显像。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考虑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瘤可能性大。经胸腔镜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瘤合并功能亢进。文献复习加深了对异位甲状旁腺瘤功能亢进合并超级骨显像的认识,前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瘤功能亢进合并超
期刊
目的研究肺癌细胞A549和H460对137Cs 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差异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使用2、4、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A549和H460细胞;1、2、4、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H460细胞,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情况,casp_1.2.3b1彗星分析软件分析olive尾距值和尾部DNA含量,蛋白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对盆腔放疗所致大鼠卵巢功能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潜在保护机制。方法1.雌性Wistar大鼠1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与GnRH-ant组,分别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0.25 mg(1次)、醋酸西曲瑞克5 μg(每天,连续10 d),动态观察两组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2.雌性Wis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SPECT/CT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显像及同机或异机CT扫描,获得SPECT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骨显像、CT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图像。分析比较SPECT骨显像和SPECT/C
足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给检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目前足踝关节病的初步检查方法是行X线评估,MRI检查则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99Tcm-MDP平面骨显像对骨代谢的病变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由于分辨率低和缺乏解剖结构信息,因而对足踝关节的检查缺乏特异性。99Tcm-MDP SPECT/CT断层骨显像将骨显像的高灵敏度与CT提供的精细解剖结构完美结合,从而更好地显示99Tcm-MDP摄取的位置和解剖结构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