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黄昏也美丽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心身功能日渐衰退感到不安
  
  年纪大的人,生理和心理功能都会逐渐衰退,甚至会发生功能性的障碍,因此,很多老年人对此深感忧虑不安。比如,老年人常常感到四肢无力,行走有困难,上下楼梯、横过马路都很吃力,视力、听力下降,与人沟通很吃力。有些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更让人担忧的是莫过于心理功能的衰退。比如老年人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记忆力有所衰退,有的老人常常无法回忆起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甚至想不起亲人的生日;有时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老年人对于自己心身功能逐渐衰退是有所意识的,不少人承认和接受它,在可行的范围内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的老人为自己的衰老而感到无奈,甚至自责。衰老本身是生理性的,衰老使人的适应能力下降,如果当事者觉得自己日渐衰老,从而产生无用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则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压力。
  没有人能延缓衰老的进程,但我们能决定生命的过程,决定自己怎样走过从今以后的每一天。太阳每天都是全新的,它的光辉照耀过我们的少年、青年和中年,对每一个尚健康的老年人来说,金色的夕阳是生命留给我们独享的一段时光,利用好了就是最随心所愿、最无拘无束的一段光阴。你还想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快乐就怎样为之好了。现实中,很多老年人生活得很潇洒,正因为他们活的是一种精气神,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状态,让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叹到:年老并不等于衰老,两种老不可同日而语。
  
  (二)因生活孤单而感到冷清寂寞
  
  由于心身的变化,加上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搬家、离退休等,很多老年人脱离了多年工作或生活的老关系、老环境,因而容易陷入孤寂的生活中,或因无所事事而郁闷不乐。特别是感到自己被人忽视,或者家人无法理解自己时,不良心境就会格外明显。
  老年人通常难以结交新的朋友,而是与固定的人群来往。而退休、迁居使老年人与朋友的交往逐渐减少,社交圈子在无形中“萎缩”。尤其是老友亡故一类的恶性消息,使老年人极易念及故人,回想当年,感伤不已。这类不良情绪往往不能自生自灭,需要家人帮助及时排解。
  老年人生活的改变之一不仅是身体趋于衰老,还有一点是退休使其相对远离了社会生活,关注点与在岗位时不同了,说话的分量也不同于以往,这一切都需要老人重新认识和适应。有人说老年人应该为自己重新“定位”,也就是说在来日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有所作为的“为”指向什么?不忘老朋友,结实新朋友,当老年人投身于一些活动中时,身边的伙伴不就是朋友吗?只要不封闭自己,不苛求别人,生活就不会有无伴之苦。就算寻知心朋友难,找寻几个共同体验快乐的伙伴或许不至于太难。
  
  (三)度过丧偶的悲痛与生活再适应
  
  老年生活中最伤心的事情、最大的生活变故莫过于丧失配偶。不管老两口以往感情有多好,共同生活时多么和睦,每对夫妻总有一位先行一步,而留下的一位则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丧偶的悲痛,要面对改变了的生活。
  有些人虽说已经有些心理准备,可一旦配偶离去,仍然无法适应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尤其是那些对配偶依赖性很强的老年人,的确很难面对丧失配偶的境况。哀伤之情使有些人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而不再如往常一样现实地生活。
  丧偶是婚姻的一种结局,对越来越两相依赖的老年人来说,跨越这一生离死别的“坎”比任何其他年龄段的处理更为困难一些。一个去了,留给另一个的是思念和孤寂。或许婚姻状况、夫妻感情决定了每个人的心理感受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生者要承受丧偶的事实,经历分离的苦痛,而后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面对丧偶的痛苦,老年人应寻求子女或密友的帮助去获得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尽快地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安排生活。
  
  (四)对死亡的惧怕
  
  有些老人能把生死看成自然事,从而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死亡。但是也有一些老人对死亡抱有惧怕、无奈、拒绝甚至“逃避”的态度。他们或者觉得自己的人生目标尚未实现,或者认为家里还有大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担忧自己哪一天会突然去世,而无法在临终前交代好后事。
  也有些人年纪并不大,但患了不治之症,病症缠磨下的身体不适使其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因而产生怨恨情绪,对于死亡感到不甘心,憎恨命运的不公平等等。
  阴阳两界使人们像对所有未知的东西都会感到畏惧一样,走向生命的终点也不免让人心存恐惧。老年群体怎样看待死亡,尤其对于那些身患重疾的人,更是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记得有一位让我十分敬重的八旬老人曾认真地说:“我让自己活着的每一天都不留遗憾,一旦上帝招呼我时,我会走得很坦然,我不怕死是因为我死而无憾。”也许这只是一个老人的想法,不代表其他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年群体中关于死亡的主流观念是积极的,是乐观从容的。
其他文献
生活中有柳暗花明,生活中也总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风景,山重水复同样是风景。想要生命的风景出现柳暗花明,先须认真地走过重山复水。  你可能有过辉煌,有过美誉,也可能曾被误解遭受冤屈;你也许有过挫折的痛苦与伤感的别离,也可能有过成功的喜悦与幸福的相聚。生活是实在的,它不会因为你的欢喜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你的抑怨而消失。然而,生活是变化的,它会因为你的乐观而显得甜美,也会因为你的消沉而变得苦涩。生活的味
期刊
想想看:你最近是不是常常无缘无故感到疲劳,而这种疲劳休息也无济于事?你是不是会经常感冒,只要办公室有一个同事感冒,你就会马上“跟进”?还有,你是不是会不规律地头疼,从一间办公室匆匆忙忙走到另一间办公室,却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你失眠吗?你会无端烦恼,精神不振吗?  如果你有上述感觉,那么,就该想想办法为自己减减压了,千万不要以为那些压力会自然消解,它可是实打实地摞在你身上。面对漫无边际的压力,我们到
期刊
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它就是积极心态。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凄风苦雨,面对人生路途中的挫折逆境,是否善于调整心态将直接决定各自的人生轨迹。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健康的心,需要绚烂的笑容。那么,在遭遇挫折时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笑对挫折?以下有一些常用的摆脱挫折、阴影的方法,不妨一试:  静心想一想 人生中,挫折和失败不足为怪,换
期刊
对游泳运动稍有兴趣的人,不会不知道张健这个名字。他被誉为“横渡勇士”,敢于搏击风浪,曾战胜重重困难,成功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以及长白山天池、云南抚仙湖等水域,如今又向我国海拔很高、水温极低、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发起冲击。  张健不是超人,有时也会脆弱和怯懦。在横渡渤海海峡时,茫茫黑夜,沉浮于波涛汹涌、诡秘莫测的大海,他有过无助、孤独甚至恐惧。但他还是咬紧了牙关,坚忍不拔地挥
期刊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活得太累、活得没意思、生活太艰难、得到的太少之类的话,为什么不去想一想我们都拥有了什么,不去珍惜我们现在的所有呢?  我认识这么一位大婶,她是市场卖菜的,有60多岁,始终是那么乐观,有时自己还哼几声小曲,有时跟来买菜的人闲聊几句。她人也很风趣,时不时还说上几句笑话。听人说,她老伴前两年去世了,家里还有一双儿女,儿子现已成家另过,她现在和女儿一起生活。一次买菜时我忍不住
期刊
碰巧,一天中听到两个相似的故事。  在一次特大的洪水中,一个老太太不幸掉进了水里,正当她绝望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有一个绿色的影子在晃动,她一边念叨着“前面就有解放军了……”,一边奋力用手往前面划去。当她筋疲力尽划到绿影旁的岸边时,才发现她眼中晃动的绿影原来是一簇草丛在随风摆动,幸运的是,她也因此上岸了。  还有一个故事。三国时有俩父子将军征战沙场,在一次战争中,父亲被箭射中心口,临终时,父亲把一把
期刊
编辑老师:  您好!我今年刚好30岁,是一个在家里上班的女士。我就职的那家单位人很多,一个办公室十几个人,而且多是女性。平日里的热闹已经让人难耐,又加上女人在一起勾心斗角,人际关系很是麻烦。我羡慕那些家中上班族,相信感觉一定很好。正好单位有一个可以不坐班的岗位,我便申请获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初,我感觉清清静静,省去了许多烦恼,一个人的世界简直好极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好的感觉不再有了
期刊
朋友搬了新居,我带上五岁的孩子到朋友家祝贺。朋友的新家是三居室两客厅,宽敞极了!我们坐在客厅里与朋友寒暄一番后,孩子开始有点不老实了,大概是我们住惯了一房一厅的缘故,此刻看到偌大的住房,孩子的新鲜感油然而生,满屋子乱窜。孩子有失礼节的行为,让我在朋友面前感到十分尴尬,我连忙呵斥孩子。孩子无奈地安静了几分钟,又不老实了,他偷偷地溜进主人的卧室玩耍。  突然,卧室里传出“咣当”一声,我知道准是孩子闯祸
期刊
婚姻与家庭是国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在人们眼里,婚姻与家庭不但是人生的一个港湾,而且还是一个人的脸面。婚姻的失败不仅是情感上的失败,而且是一件有辱面子的事情。所以,许多人为了面子而充当“维持会”会长的角色。由此可见,我国婚姻与家庭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有许多年轻或年老的人双双步入婚姻的殿堂;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把结婚证换成了离婚证。  为了对现有的中国婚姻与家庭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让我们走进现
期刊
美,不只属于青春,作为生命中的一个阶段的老年,自有少年、青年、中年不可替代之美。  老年之美美在形。若以植物喻人,少年如青枝嫩叶,青年如满树繁花,中年如硕果累累,那么,老年则是“删繁就简”的铁干铜枝。老树老干,自然少了新枝绿叶饱含水分的柔嫩可人,而虬曲纠盘的苍劲之美,却正是老来的别样风采。或如萧萧修竹,或如凌云古松,老而飘逸,老而犹健,老而弥坚。历来画家爱画老树,概因老树有其独特的形态美。  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