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标准在中职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职质检专业传统教材存在问题、标准的含义和应用等方面着手,论述分析了标准在中职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标准 质检专业 应用型模块化 教材编写 中职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GXZZJG2015B25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9-02
  随着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出台,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也对我们质检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市场和社会认可,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初级应用型质量工作者等,都是质检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诸领域中,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难点。
  1.中职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职质检专业传统教材现状及缺陷
  由于我国专门的质量管理监督检验院校数量少,质量管理监督检验专业相关配套教材种类和数量都偏少,中职学校目前可以选择的大多数都是传统的质检专业教材,这些教材多是参照大学本专科的教材编写的。由于大学本专科的培养目标是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传统的大学本专科教材多是学科性教材,主要是系统地、由浅入深地介绍和讲解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来源或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应用理论或应用技术等等,以期全面、系统、完善,逻辑严密,兼容并蓄地涵盖该领域的全部成果。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整体比较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自觉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比率比较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中职教育使用的教材不能是纯理论或者偏重理论的教材,不应该是传统本专科教材的翻版或简化版。而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初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也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应该区别于传统本专科教学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也必须改革。
  1.2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的意义及编写是否成功的关键点
  中职教育要实现“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能顶岗”的培养目标,教材编写应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将课堂教学搬到实训实验室,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把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模块化教学法改变了以往理论知识满堂灌的死板教学模式,所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编写适合中职使用的应用型模块化教材,则是实现中职质检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关键。
  在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基本原则是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结合与该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炼出若干专题或问题,围绕这个专题或问题,将一门或几门专业课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有机结合,提供给学生完整的、清晰的有关这一专题或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在教材编写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发现:怎样界定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编写应用型模块化教材必须明确面对的最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正确解决,后面的工作将出现偏差。
  2.标准的含义以及在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2.1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
  在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称为标准化。企业生产、管理和岗位标准化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
  以食品相关标准为例,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依存:以基础标准为纬,以产品标准为经,就基本搭建起了一个基础的二维平面网状结构。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将作为一个全方位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要求的部分,承担起将二维的网状结构变成三维的作用。其中检验方法标准将成为每一条经纬的支撑部件,起着不可忽视的加固作用。
  对于质检工作来说,标准就是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准则,标准贯穿于质检工作的全过程,没有标准就难以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可以说标准就是质量,没有标准就谈不上质量。因此,在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必须把质检岗位的相关标准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质检岗位的相关标准进行教材编写。
  2.2 标准在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中的作用
  2.2.1 了解标准,才能让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无缝接轨
  职业教育有着实践性强的自身的特点,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初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直接面对各种生产企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特征,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受欢迎的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最好是对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情况、技术标准有较好的认识,这样能最快速地熟悉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员这样的工作岗位,如果中职学生不掌握岗位技术标准和熟悉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程序,根本不能适应企业质检员岗位的工作要求。由此可见,标准是质检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的知识点,是他们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必杀技。
  可以说企业的需求决定了中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让学校培养的学生能与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是每个中职学校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中职学校常见的任务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对接教学法和模块化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具备符合企业相关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实现“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能顶岗”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而在这些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教材定位、编写是关键。只有教材编写人员熟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产品标准和具体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标准,才能对企业的定位,企业的相关岗位要求有准确具体的了解,也才能编写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要求的应用型教材。由此可见,标准的应用和正确解读是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的关键点,以目标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相关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编写应用型模块化教材,才有可能编写出成功的应用型模块化教材。   2.2.2 了解企业的产品标准,是教材内容选择设置的基础
  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结构性能、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它可以规定一个产品或同一系列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定其对用途的适应性。产品标准是表示产品质量的水平和尺度,也是生产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的产品质量责任承诺。
  只有充分了解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产品标准,确定其产品标准执行的等级(如: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内容,才能了解该企业或者该类型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与质量水平,从而确定教材编写时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模块设置。
  例如在《茶叶感官审评》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根据茶叶生产企业采用的国家标准:GB/T 14456.1-2008《绿茶》、GB/T 13738.2-2008《红茶》、GB/T 30357.2-2013《乌龙茶 铁观音》、GB/T 22292-2008《茉莉花茶》等产品标准,选择并设置了《绿茶》、《红茶》、《铁观音》、《茉莉花茶》等模块,确保了教材内容与企业所生产产品种类的一致性。
  2.2.3 了解质检岗位检验方法标准,实现教材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检验方法标准是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在产品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直接通过检验所得的数据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以及产品质量的优劣。熟悉相关岗位的检验方法标准,才能确定该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而确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内容的选择设置是否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实现教材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例如在茶叶生产企业中,企业需要依照规定设置质检员和评茶员的质检工作岗位。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检验方法标准,是所有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的基准。茶叶感官审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茶叶样品各项因子优次审评打分是否准确,对茶叶样品各项因子出具的评语是否精准,都要建立在审评过程是否严格遵守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基础上。因此在《茶叶感官审评》课程的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的编写中,要首先清楚认识到茶叶生产企业质检员和评茶员的质检工作岗位的最根本的检验方法标准——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再对标准进行分解、组合,最后编写形成《茶叶感官审评基础》、《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茶叶各项因子审评重点》等基础模块。学生通过对这些模块的学习,重点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茶叶感官审评理念,掌握正确的茶叶质量检验方法标准,为将来到茶叶生产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结束语
  标准是开展产品质检工作的准则,标准贯穿于质检工作的全过程。标准是中职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编写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目标企业质检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才能确保中职质检专业应用型模块化教材的编写成功,才能实现中职教育“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能顶岗”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达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
  参考文献:
  [1]郝理想.对接职业岗位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职教通讯,2015.07.
  [2]柯钢.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衔接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研究[J].软件导刊,2014.12.
  [3]乔红芳,王永红.标准化在企业质检机构中的作用[J].化工质量, 2002.03.
  作者简介:
  何坚,男,1972年生,讲师,本科,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食品质量检验专业专任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具备出色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本文在国外对职业能力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职业能力内涵;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包括:准确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着重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基于美国NASPE初始体育教师标准和英美德澳整合能力观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5
本文叙述了凌钢4#高炉热风炉控制系统配置的美国 AB 公司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5/20的控制功能,找出了运行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说明了一个实用而完美的控制系统即需要合
【摘要】体育游戏是集体力和智力于一体的身体活动项目,合理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较好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探讨、总结,以期合理运用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体育游戏特点 体育游戏教学原则 中学体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摘要】音乐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在我们的生活和心情中充当调剂品,演唱是表现音乐的最直接形式,培养音乐演唱习惯是一件长久且艰巨的任务。小学低年级阶段作为习惯养成的起点处,需要非常慎重的对待,培养其演唱习惯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需要仔细地去考虑其方式方法。  【关键词】音乐符号 演唱习惯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随着新课改的发展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探索问题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方式,就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在理论上形成对问题教学法的系统认识,是问题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情景创设、问题设定以及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是问题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步骤。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小学体育教学 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
本研究旨在揭示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能量代谢、呼吸代谢和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为中华绒螯蟹等水生甲壳动物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实验中,以暴露在常氧(7.0±0.2mg/L)水体27h的
辽河口地处渤海辽东湾顶部,是辽河水系的一个重要入海口,来自辽河的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对整个辽东湾乃至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于2013年8月(夏季)、2013年10月(秋季)和2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体育教师通过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来发展学生个性。如何把一节课分为三个板块分段式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激发学生的个性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0-01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差异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探究能力培养要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开放教学模式,推动问题意识成为教学焦点,创新教学方法等,推动学生培强探究意识、挖掘探究潜能、形成探究能力,从而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培养探究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体育 探究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90-02  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要学好民族舞蹈,除了需要良好的支配身体的能力、动作的模仿和记忆能力外,还需要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民族心理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学习到民族民间舞蹈真正的精髓。民族心理学是以民族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一定条件下某一民族群体的生活、情感、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学科,本文希望能够找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民族心理学的切合点,把民族心理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