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不等于品行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uan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诚只是一种利益依存关系。他的最大利益,只能从你那儿获得,不能从其它另外任何地方获得,他就会对你忠诚。
  要判断他人的忠诚度,首先必须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忠诚,而另一个人却不忠诚?原因究竟何在?”这样两个问题。
  其实,忠诚与否跟人性没有关系,也不是品行问题。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有欲望、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并不能说是一种缺点。而缺点只是在于他追求自身利益和欲望的满足方式不对,不应该损害他人利益。当一个人在以往的经历中,从没有过少付出、多获取的经历,他的行事方式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要获取,须努力”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忠诚度的评价只能由这个思路展开,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忠诚只不过是一种依存关系
  它不是那种辱之不怒、屈之不怨、驱之不走、恨之报德的行为。若有这种人存在,这人绝不是忠诚,而是愚蠢。忠诚不是对他人的顺从,而是对自己利益的重视。它代表的是一种巩固的利益关系,绝对的忠诚是不存在的。忠诚只是一种利益依存关系,他的最大利益,只能从你那儿获得,不能从其它另外任何地方获得,他就会对你忠诚。正是这一忠诚的内在含义,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他人忠诚度的有效方法——期望平衡法。
  一般而言,只有我对对方有所求,能从对方获得一定利益的满足,对方对我也同样有所求,能从我这里得到他所期望的利益的满足时,彼此才会尊重对方,所谓的忠诚才能建立起来。也只有建立在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上的忠诚才可能长久。
  现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大老板,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称心的经理人,但大都是蜜月尚未度完就分道扬镳了。其原因在于二者之中有人发现从对方获得的利益与自己的期望不一致。分析起来有三种.隋况:
  1、彼此的期望没有充分表达,当逐渐了解到对方的期望后,或者因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期望,或者认为对方的期望不切实际而轻视对方的期望,因而造成其中一方不满。
  2、一方,或者双方,没有想到对方的期望要由自己来满足,最后发现不能为对方的期望提供满足,因而造成对方不满。
  3、彼此之间获得的利益满足不对等,一方获得的满足大,而另一方却相对较小,较小的一方产生了不满。
  这三种不满情况中的任何一种不满情况,只要公开表达,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就公开化,彼此间的合作也就走到了尽头。而只有双方都感到从对方所获得的利益满足,与为对方提供的利益满足对等时,这种相互依存的忠诚关系才会建立起来。每个人都会把从对方获得的利益满足,与自己为对方提供的利益满足进行比较,如果这种比较让任何一方感到不平衡,这感到不平衡的一方就不可能有什么忠诚。
  有些人认为,如果一个人心胸开阔,处事大度,这个人就有忠诚度。其实这种人只是能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平衡的人。并且,如果他所获得的利益欲望满足总量,使他感觉到自己所付出的——为对方提供的满足不对等时,他会不动声色地与你拉开距离,结束这种可能存在的依存关系,让所谓的忠诚永远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人的忠诚度是更低的。相反如果他计较彼此之间利益的对等,说明他是更看重这种依存关系,他的忠诚程度相应还可能高一些。获得忠诚的期望平衡法
  期望平衡法是通过公开准确表达自己的期望,并通过平衡彼此的利益,以结成相互依存关系,稳固彼此之间的联系,达成持久的真诚合作的一种方法。其操作要点如下:
  1、明确我对对方的期望。即我需要从对方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和欲望满足,并要尽可能具体化,能数量化的要数量化。这可使对方明确,要建立一种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忠诚,其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让对方也明确提出他的期望。即让对方明确界定他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的利益满足。
  3、交换评价对方的期望要求。如果对方的期望是自己可以满足的,并且和自己向对方提出的期望进行比较,基本上平衡,那么忠诚的基础也就存在了。
  4、相互承诺。相互保证为对方的期望提供满足。若不能满足对方的全部期望,可公开提出来讨论,看对方是否能愉快地改变或调整。若对方快乐地改变或调整了他的期望,自己也调整一下对他的期望,以保证彼此的期望在达成平衡的基础上都最终兑现。
  5、检验承诺。当对对方兑现承诺没有信心时,有必要通过试用来检验。企业引进人,有一个试用期,这实际上就是在做承诺检验。
  6、稳定依存关系。如果双方存在依存关系,二者相互从对方获得的利益满足基本平衡,并且又能够顺利通过承诺检验,这种长期的依存关系也就可能建立起来,那么彼此之间也就建立了一种忠诚关系。
  一般而言,对方期望高,自己能为他提供的满足低,即有不能为对方期望提供满足的内容,对方的忠诚度必然低。不要期望他人到你企业来学雷锋。相反,若是对方的期望低,你为他能带来的满足高,他的忠诚度一般比较高。
  运用期望平衡法判断他人的忠诚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讨论彼此的期望是关键。在中国,一些人总是羞于言利,甚至对自己获得的期望满足不满时,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分手,也不明说。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和文化来调整,鼓励员工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所希望的岗位进行竞聘,打破虚伪的“君子不言利”心理限制。
其他文献
有效的投入再大也是小,因其可带来更大的收益;无效的投入再小也是大,因其除了浪费资源外,企业什么也没得到。  随着新年的到来,又到了国内化妆品厂家盘点2011年营销战果,规划2012年营销策略的时候了。最近,笔者在接受一些化妆品企业老总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中小化妆品企业在2011年呈现出两类截然不同的现象。  “遍地撒网”难敌“重点培养”  现象一:部分中小化妆品企业2011年的整体销售和盈利状况令人
期刊
苹果成为行业创新的“风向标”,这不仅表现在产品设计上,也表现在广告领域,一股极具苹果风格的独特的“‘i’广告”旋风正在兴起,并日渐强烈。  号称苹果公司推出的纪念乔布斯之作iPhone 4S的新品发布会一如既往的成功。和iPhone以往的传播策略如出一辙,iPhone4S的广告无论从广告创意、广告文案还是广告表现等方面均沿袭了苹果一贯的风格,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但就是这样一种与其他同类产品广告完全
期刊
明确阶段性、目的性和匹配性的铁三角对广告活动的限制与支持关系,广告活动才因为受到限制而能变得独特起来。  打开央视,白酒广告此起彼伏,从最高端的,到区域龙头的,应有尽有。考察企业,走在路上,高炮、户外也不断进入眼帘。但真正问及企业,这些广告究竟哪些起了作用,哪些没起作用,白酒企业同样无法真正指标量化。一些白酒企业家苦笑着将此生动地形容为:不敢打广告等死,打广告找死,不会打广告生不如死。  笔者认为
期刊
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时间变得愈加宝贵,央视为何愈发重视公益广告的份量?  2011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宣布启动2012年公益广告新计划,推出七大“新政”:一、成立“公益广告专项工作机构”,完善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出机制;二、推出100支以上的电视公益广告;三、组织优秀的央视播音员主持人拍摄公益广告,并联手50位以上的各界名人参与;四、安排更多的时间播出公益广告,并力争在多个频道安排固定时段播出;五、
期刊
杨元庆初人联想是想做技术工作的,进去后要每天往外跑,结果性格内向的杨元庆做起了销售,最后做到了总裁。  据传段永基曾说,四通之所以比不上联想,在于柳传志给自己选对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人。这或许有些偏颇,但也说明,联想的帅才确实是成就今天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柳传志说,自己在企业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后就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问题。那联想究竟是怎样孵化帅才的呢?  第一式:扎鞋垫法  柳传志说,培养战略型人才跟培
期刊
如何才能留住这些员工,以确保他们不会为了为数不多的工资增长而拿着你公司的机密信息跳槽去竞争对手公司呢?  “如果你没有每两年换一次工作,那么你犯了一个错误。”一直以来,我都听到跨国公司亚太区高级管理人员如此表述在中国工作的年轻中国白领的这种职业心态。  我在北京担任咨询顾问时,我的同事们经常在中国的顶级跨国管理咨询公司之间频繁跳槽。我上任后一周内,看到了一些公然从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和埃森哲的中
期刊
为什么海信兼并科龙后没有抓住行业高速发展的良机,从而失去了进入空调领头羊行列的机会?  海信是国内著名的家电品牌,一直以来是技术立企的一个标杆,不仅在黑电领域非常强势,其在白电领域的兼并收购也曾让人们寄予遐想。但在收购控股科龙后已经过去整整5年了,业内没有看到海信科龙有1+1≥2的效应,反倒是被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  为什么海信兼并科龙后,在空调领域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呢?  战略定位不当  
期刊
仅仅通过管理,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己和经销商这两个不同利益体的合作矛盾的,要优化厂商关系就必须优化厂商合作模式。  “经销商不听话”就像是一个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几乎就是哪里有经销商,哪里就阴魂不散的跟随着“经销商执行有问题”、“经销商配合度不好”等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企业不断调整销售政策,甚至调换经销商,但努力过后,仍然是深陷其中,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仅仅通过管理,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
期刊
如果你给VC网站上的邮箱投递商业计划书,恭喜你,你使用了一种最糟糕的方式与投资人接触。  很多VC(风险投资)的网站都提供一个可以投递商业计划书的邮箱,但是创业者投递了商业计划后,能够得到反馈吗?答案是:“不能。”实际上,这是一种最糟糕的跟VC接触的方式。  当然,现在找到他们的方法很多,我在公开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会提醒听众,“我当初融资的时候,要找出谁是VC的朋友是很困难的,但是现在,你有很多
期刊
尽管金钱奖励很好,但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省时间的福利,如班车服务、日托和干洗服务,事实上更重要。  让所有员工都更有效率,对雇主来说是个难题——但是津贴和福利往往能够缓解员工的情绪。  一些企业会为员工提供免费小吃、公司消费折扣和充足的假期,另一些企业则会提供一些更为令人惊喜的设施和福利,如打盹舱(nap pods)、现场酒吧和跑步机办公桌,让员工保持积极性。  但是,这种奇怪奢华的激励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