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过后的所谓“民工荒”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开工的紧迫性和短期用工方式之间的矛盾。
春节刚过,民工似乎成了稀缺资源,企业争夺民工的新闻不断见诸媒体,为了招揽农民工各地各出奇招: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下达了招人指标并到车站、码头围追堵截,意欲留住本地农民工。有的还打出稀奇古怪的标语、口号吸引打工者……发展中的中国已经到了劳动力不足的阶段了吗?
“拐点”假象
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在某个时刻农村劳动力将由过剩转变为短缺。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刘易斯拐点”。如今中国确实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已断言中国进入了“刘易斯拐点”时期,“民工荒”问题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民工荒”的话题从2004年以来就不时出现,但现实中从未真正出现过因用工荒而致企业走入绝路的案例。
然而,回顾一下“民工荒”成为热点话题的时间节点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在长假过后,尤其是在春节长假之后这个话题引起热议。今年春节也不例外,“民工荒”现象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话题。
之所以在春节长假之后出现“民工荒”现象,一是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也大多借这个节日进行休息娱乐。另外,当前很少有企业同农民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往往是有工作就干没工作就走人的短期用工行为。这样就很难约束农民工按时按点地返回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春节等假期往往是农民工“下岗再就业”的一个时间节点。而近年来农民经济状况普遍改善,在重找工作中他们已经不再急迫,长假过后显得更加从容;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有了更多的工作需求,考虑的因素更多。因此,农民工到城市寻找工作已经沉得住气。
不可否认,企业开工是由市场所决定的,企业开工不能耽搁。一方面是农民工从容不迫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企业迫切开工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问题在春节等长假后就凸显出来并有人为夸大的嫌疑。
未雨绸缪
从常识上看,如果上一年不存在“民工荒”问题,仅仅过了一个春节,而世界上并未发生特殊的重大事件,就立刻出现“民工荒”,在道理上也是讲不通的。实际上,春节过后的所谓“民工荒”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开工的紧迫性和短期用工方式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民工之间的短期合作方式,已经将所谓“民工荒”的周期,定义在了春节这样一个节点上。
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刘易斯拐点”问题可能临近,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和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彭文生都认为:“刘易斯拐点”可能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渐进过程或转折阶段,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变化。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现在断言中国剩余劳动力消失还为时过早,不仅在农村,城市也有剩余劳动力。
当然,即便当前“民工荒”是个伪命题、“刘易斯”拐点不会突然出现,对企业来说也应该高度重视用工问题,对当前农民工的变化进行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改变过去一贯实行的短期用工模式,同农民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改善农民工待遇,认真遵守《劳动合同法》,这都有利于解决在特定时间内用工短缺问题。
(本文作者系《中国企业报》资深评论员)
责任编辑:诸葛晓岚
春节刚过,民工似乎成了稀缺资源,企业争夺民工的新闻不断见诸媒体,为了招揽农民工各地各出奇招: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下达了招人指标并到车站、码头围追堵截,意欲留住本地农民工。有的还打出稀奇古怪的标语、口号吸引打工者……发展中的中国已经到了劳动力不足的阶段了吗?
“拐点”假象
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提出: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在某个时刻农村劳动力将由过剩转变为短缺。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刘易斯拐点”。如今中国确实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已断言中国进入了“刘易斯拐点”时期,“民工荒”问题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然而,“民工荒”的话题从2004年以来就不时出现,但现实中从未真正出现过因用工荒而致企业走入绝路的案例。
然而,回顾一下“民工荒”成为热点话题的时间节点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在长假过后,尤其是在春节长假之后这个话题引起热议。今年春节也不例外,“民工荒”现象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话题。
之所以在春节长假之后出现“民工荒”现象,一是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也大多借这个节日进行休息娱乐。另外,当前很少有企业同农民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往往是有工作就干没工作就走人的短期用工行为。这样就很难约束农民工按时按点地返回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春节等假期往往是农民工“下岗再就业”的一个时间节点。而近年来农民经济状况普遍改善,在重找工作中他们已经不再急迫,长假过后显得更加从容;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有了更多的工作需求,考虑的因素更多。因此,农民工到城市寻找工作已经沉得住气。
不可否认,企业开工是由市场所决定的,企业开工不能耽搁。一方面是农民工从容不迫的态度,另一方面是企业迫切开工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问题在春节等长假后就凸显出来并有人为夸大的嫌疑。
未雨绸缪
从常识上看,如果上一年不存在“民工荒”问题,仅仅过了一个春节,而世界上并未发生特殊的重大事件,就立刻出现“民工荒”,在道理上也是讲不通的。实际上,春节过后的所谓“民工荒”现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开工的紧迫性和短期用工方式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民工之间的短期合作方式,已经将所谓“民工荒”的周期,定义在了春节这样一个节点上。
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刘易斯拐点”问题可能临近,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和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彭文生都认为:“刘易斯拐点”可能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渐进过程或转折阶段,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变化。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现在断言中国剩余劳动力消失还为时过早,不仅在农村,城市也有剩余劳动力。
当然,即便当前“民工荒”是个伪命题、“刘易斯”拐点不会突然出现,对企业来说也应该高度重视用工问题,对当前农民工的变化进行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比如:改变过去一贯实行的短期用工模式,同农民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改善农民工待遇,认真遵守《劳动合同法》,这都有利于解决在特定时间内用工短缺问题。
(本文作者系《中国企业报》资深评论员)
责任编辑:诸葛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