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探究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chu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政府成为管理主体,不但负有依法管理、金融风险控制的责任,还有整顿行业的职能。但是,金融监管职能仍然没有外放,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经过这一轮改革,虽然省级政府应有了更多的职能,但是在风险控制上并没有行之有效得的手段,出现了明显的权责配置错位问题,由此产生了新的改革需求。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方向
  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农村各项事业有序发展,然而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就是农信社,而当前农信社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在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自2003年来试点工作有序展开,新的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来,然而新的监督管理体制仍然存在配置错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改革复归,就需要调整改革的方向,使其进入正确的轨道。
  一、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
  (一)省级政府成为管理主体
  改革之前,农信社的管理主体是中央政府,而日常的管理则由银监会代劳,农信社的行政管理、监管、行业管理全由银监会实际负责。改革之后,管理主体变更为省级政府,农信社的行政管理、金融风险控制等责任就落在了省级政府肩上。为了促进省级政府履行职责,落实相关责任,相关文件还明确要求要坚持“政企分开”,坚持依法管理农信社,对企业业务、经营活动不得加以干预;农信社的管理权不能下放。在信用社的处理上,在得到省级政府允诺扣划转移支付资金的基础上,央行可以给予临时帮助。上述改革成果表明,农信社的管理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省级政府成为最新的管理主体,这也标志着农信社向社区型金融机构的过渡。
  (二)金融监管与行政管理职能分离
  改革之后,对农信社的管理职能实际上是有所分离的,虽然省级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农信社的管理职责,但是金融监管职责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省级政府掌握的仅仅是行政管理职能、金融风险管理职能。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关于职能分离的改革政策,省级政策执行效果较好,均能有效地对农信社进行依法管理,权力下放的情况鲜有发生。
  (三)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职能分离
  新的农信社管理体制中明确指出,省级政府成为农信社新的管理主体,但是却并未将全部的权力下放。省级政府可以对农信社进行行业管理,但是监管职能仍然掌握在中央政府。为了督促省级政府做好行业管理工作,相关文件规定,省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信社省级联社或其他省级管理部门的方式来加强对农信社的行业管理。农信社省级管理机构不应该强迫农信社参与,而应该本着自愿、民主的原则,鼓励农信社入股参与,并对参与的农信社以一定的政策、经济扶持以及优先权。省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的是行业自律以及服务,属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二、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设置专门省级金融监管机构
  新的农信社管理体制中规定,省级政府作为新的管理主体,负责依法管理、金融风险处置,负有相关责任,农信社的金融监管则由银监会负责。虽然进行了如上布置,但是省级政府的金融风险监测能力不足,难以动态、全面地检测农信社金融风险,难以做到权责对称,配置错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应该将金融监管职能一并转移,这样省级政府就拥有了检测的条件。为了切实发挥省级政府的监管职能,更好地进行金融风险监测,银监会可以将机构中的金融监管部门及相关人员独立设置成服务于省级政府的监管机构,这样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农信社的金融监管问题,也可以给予省级政府更多的自主权。此外,银监会的监管部门也应该进行职能调整,尽可能为省级政府辖下的监管机构予以帮助和支持。
  (二)变行政管理为依法管理
  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企业管理上应该坚持“政企分开”原则,依据有关法律进行管理。相较于以往的行政管理,依法管理是通过新的合作机制,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要手段,在尊重农信社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开展的管理。为此,省级政府应该改变以往的行政管理作风,采取依法管理的方式,对省级联社、信用社进行管理。此外,依法管理、行业管理职能在诸多方面差异较大,诸如目标、途径、方式等,为此,这两项职能不能都交给省级联社;为了更好地进行依法管理,省级政府应该将依法管理职能收回。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省级金融服务办在依法管理上有相关经验,适合作为承接部门。
  (三)省级联社承担行业管理职能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省级联社的职能集中于行业管理,主要负责督促农信社完善内控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更好地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服务性收费,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省级联社改革方向,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一,自上而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省级联社的控制、指导、服务职能,省级政府应该将将其改制为商业银行。按照这种方向进行改革,下级的农信社的属性就变成了“商业银行”的子公司,这样就促进了全省统一法人体制的建立。省级联社的职能也将集中到法人内部科层中。虽然可以借助产权,将省联社体制弊端有效地解决,但是也使得农信社法人层次提高,规模扩大,这样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上就出现了新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职能会弱化,农信社的最初定位也就发生了改变。其二,自下而上。同样将其改制为商业银行,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也开展存贷款等业务,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这种改革方向在推进的过程中,经营金融业务收益和行业管理收益难免会发生对比,到底如何抉择就成为省级联社面对的难题。到底是侧重开展经营金融业务,还是优先做好行业管理工作是值得省级联社思考的。如果选择前者,行业管理的职能就很难发挥出来,农村金融需求也就无法有效地满足,这样改革就会面临阻碍。如果选择后者,虽然行业管理职能得以有效履行,但是自身的发展问题却凸显出来。
  (四)体制改革目标顺利推进
  如果能够实现如上改革调整,农信社的体制改革将回到正确的轨道,改革的目标就会顺利推进。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管理体制权责统一。农信社的定位是社区型金融机构,省级政府是其管理主体。通过改革将全部的管理权交到省级政府受众,提高了省级政府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农信社的具体情况,有效地配置资源,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信社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掌握全部管理权,省级政府可以更好地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做到权责统一。其二,省级政府的管理权将进一步细化,依法管理职能交与省级金融服务办,金融监管职能交与省级金融监管部门,而行业监管交给省级联社。三个部门全部在省级政府的领导下,将职能具体安排给不同的部门,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部门的专业性、集中性,通力合作,促进农信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三,在农信社管理中坚持“政企分开”原则,将不同的职能交与不同的部门负责,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农信社的独立法人地位,消除农信社管理体制过于浓重的行政色彩。此外,通过这样的改革,还能位处下级农信社的稳定,更好地发挥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扩大涉农信贷金额,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总结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省级成为了新的管理主体,但是由于管理权为全部下放,导致了明显的配置错位、权责不统一的状况,这势必会影响到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進程。为此,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娄彦晓.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J]. 时代金融, 2013(09).
  [2] 穆争社.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方向[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
  [3] 彭真怀.农村信用社改革调研与思考[J].中国金融,2014(12).
  [4] 吴盛光.“省联社”模式制度重构: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 南方金融,2012(05).
  [5] 丁述军,关冬蕾.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其他文献
反思4G NB-IoT(窄带物联网)模式,聚焦5G 2B(政企业务)市场,对运营商目前采取的2B商用模式提出改进建议.分析重点行业业务场景,列举关键解决方案、生态合作需求.基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2B布局和2B核心网的部署,以业务驱动为导向,针对业务发展和网络演进提出合理建议,助力运营商高效发展2B.
通过建立重型成型机三维模型,对其关键功能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校核了重型成型机上下横梁、左右立柱和液压油缸的主要工作参数、关键功能部件的工作强度,同时基于金属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对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单独分析模具应力及变形分布与整体分析应力及变形分布的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分析结果可以预测模具和机身的变形趋势.
通过实际测量12000kN型号压力机横梁体在两种滑块载荷下的动应变值,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理论应变值进行对比,得出实际测量的动应变值略低于理论分析值(典型地,10000kN载荷下,一测点偏差约为-18%,另一测点偏差为-3.4%),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智能剪切生产线控制系统以西门子1500T系列PLC为控制核心,各功能部件采用分布式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PROFINET总线通讯技术,实现了各部件之间的高效协调和网络化集中管理.该系统可自动检测来料尺寸,并计算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完成从原材料上料到成品出料的无人化智能生产的同时,基于4G/5G无线网络的远程运维系统可随时随地对设备进行编程、升级、监控等,且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为用户提供故障报警和预警提示.文中详细介绍了智能剪切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硬件配置、软件系统、功能特点及市场前景.
随着电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用户数量和设备数量出现了指数级增长,通信设备能源消耗增长导致运营商运营成本大幅上涨.随着5G超密集网络的大力建设,5G基站在某些时间段内会出现更严重的能耗问题.为满足5G超密集基站的能效要求,从5G基站架构和能耗组成出发,分析传统基站节能技术,研究结合AI(人工智能)的5G基站节能技术实现方式及5G节能技术演进路线,为后续5G节能研究提供参考.
激光切割机Z轴部件作为激光切割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切割机的切割精度与切割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该部件进行模态分析以及静态结构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提出多种优化方案,再进行方案比对分析,最终确定性能提升较大的优化方案.本文提出的结构优化方案对激光切割机横梁的优化与改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4G网络通信保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尝试将疾控中心、医院及发热门诊、安置酒店、疫情检查站等各类重要保障区域的地理位置数字化,通过“距离粗选+方位细选”的思路,设计一种新方法来快速测算覆盖目标区域的潜在4G小区.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大幅精简冗余,有利于提高通信保障工作的精度与效率.
目前汽车轻量化已成主流趋势.激光落料线有着传统开卷落料线不可比拟的优势,机器人堆垛单元是其中的主要单元.本文主要研究了机器人堆垛单元中的关键技术,采用机器视觉和机器人同步动态抓取实现对输送皮带上板材的自动识别、同步抓取、准确堆垛.
本文针对现阶段5G路测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5G路测数据的智能分析方案.本方案通过将路测常见网络问题建立算法模型和云化功能模块,实现路测数据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析.
5G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发展,5G+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战略的重点方向.分析工业互联网5G典型应用场景及需求,介绍5G专网典型的部署方式.针对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求匹配合适的5G混合专网和独享专网两种建设模式,就5G两种建设模式的核心网进行深入分析.设计5G+工业互联网5G专网核心网建设方案,对未来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