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高效课堂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是追求,是境界,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前行方向。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追求高效课堂的策略就是:不断地削弱低效的东西来相对地增加高效。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课堂教学的不断反思,逐渐形成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妙导精讲巧练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21世纪是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自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由原来的少而深变为了多而广,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新的教学要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陈旧而低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显然不能适应当下的需求,无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把传统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比作“老牛拉破车”,它只能满足传统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那么新型的高效课堂就是规范化的操作和现代化管理,才能高质量,高产出。如今学生的在校时间有了硬性规定,作业量有了限制,随意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已经成为过去。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那就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是追求,是境界,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前行方向。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时下,花俏无实效,有形式无实质的数学课时常发生,追求课堂的高效性已经迫在眉睫。追求高效课堂的策略就是:不断地削弱低效的东西来相对地增加高效。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课堂教学的不断反思,逐渐形成高效课堂模式。
  
  1 妙导
  
  一节好课往往在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一节课的前5分钟可以称为黄金时间,这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头脑最清晰的时候,因此很多教师都很注重教学的导入点,或精心设计导言,或创设问题情境,或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在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点时,不仅要考虑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且要做到朴实有效,要从教学条件、学生生活实际、易操作等方面考虑,从正面引导,为随后的学习活动提供愉悦的心理背景和有效的认知背景。例如教学《有几瓶牛奶》一课时,教师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里的一段场面:在森林运动会上,灰太狼和其他一些动物进行体育比赛,结果灰太狼趁大家不注意,偷喝了牛奶。作为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出“9加几”的主题。由于动画时间过长,精彩热闹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了比赛场景中,无法较快集中精神到新课上,甚至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解新课的时候还对剧情津津乐道,停留在故事当中,无法做到知识的牵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一堂好课被热闹的场景给毁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是一种花俏而不实际,反而起到副作用。再比如《解决问题----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体的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学生收集的信息来看都符合“人体的相关信息”这一条件,在叙述方面各不相同,有的是以整数的形式进行描述,有的是以分数或百分数的形式进行描述,光汇报信息这一环节就用了3分钟,然后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健康知识的拓展,再从这些信息中挑选出和分数应用题有关的条件,对例题进行再创造。这一过程,我认为过于繁琐,重形式轻实质,这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分数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类型题的解题方法,这节课的教学对整个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重在题型特征和解题方式的教学。该课用了近10分钟才出示例题,这样“看似新颖、活用教材”的导入方式,实际过于的繁琐,学生大脑皮层活跃的是和人体有关的信息,而不是该题型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导入实为败笔。情境创设冗长、乏味、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无法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新课导入是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不在于“桥”有多美,在于能否顺利便捷的到达“河对岸”,毕竟“河对岸的风景”更为重要,才是焦点所在。新课导入过于繁琐就是喧宾夺主,以两个反例来进行说明。妙导,妙就妙在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用简单便捷的方式完成知识的最近迁移。因此新课导入要短小精悍,要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启发性,从而巧妙的对知识进行迁移,顺利进入新课阶段。
  
  2 精讲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是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精讲的前提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精心修炼的过程,是一种力图完善、张扬个性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想象、抒发情感的过程。备课包含吃透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思考教学方法、写好教案。教师要围绕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创设问题化解难点,搭配有效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注重研究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表明:任何一节成功的课,无不凝聚着教师备课的心血。教师在预设教案的时候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可能会怎么想,学生的疑难在哪儿,随着深入挖掘这些本质因素,教师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刻,问题会想得更透彻。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恰当把握好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设计富有个性,充满实效的教案。教案设计好就等于成竹于胸,要把你所设计的过程正确有条理的表述出来,这就是精讲的关键所在。对一个例题如何有效的进行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掌握?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和提出的问题有很大联系,提问首先要注意的是“条理性”。一个问题的呈现,正如给春笋剥皮,一层一层,先提出什么,再提出什么,层次要清晰。其次要注意的问题是“有效性”,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广,太广了学生不知道从何答起,往往答非所问;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简单,例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提问,仅仅是对问题进行简单的是非判断,对学生的深入学习没有多大帮助,而更多的时候这些问题仅仅是老师的“口头禅”,不具有实效性。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尺、绳子、硬币等学具,让学生思考怎么测量圆的周长。学生最先想到的是把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的方法。教师反问:如果是圆形水池,你能用滚动一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学生不好意思的笑了,思考片刻后学生提出可以用绳子绕水池一周,再测量绳子的长度的方法。这方法不错,教师肯定,时钟上的分针转动一周形成的圆形轨迹能用绳子去围吗?通过两次反问直达问题心脏:圆周长的计算需要一个公式。滚动---绳子围---圆周长公式,呈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三个层次,有效的激发了学习兴趣。新课改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改变学生陈旧滞后的学习的方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有目的的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一课时,教师并没有手把手的教学生怎么画三角形的高,而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三角形高的概念,然后自己动手画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三角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学生的作品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画法,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正是课堂所需的真实资源,通过对这些错误的辨析,求证正确的画法,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刻理解三角形的高。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通过自学--尝试--辨析,最后得出结论,以精讲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精讲的精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提问和用准确到位的语言,精彩呈现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形成高效课堂。
  
  3 巧练
  
  练习是新知的巩固,是提高学生成绩必不可少的手段。大量的重复性的单一练习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引起学生的反感。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以点连线、归类练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而又没有增添学习负担,从而为高效课堂画上完美句号。正所谓知识要求连,知识的重组使原来如同散落的珍珠般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成为一条学生易于理解,方便接受的知识链。教过《因数与倍数》这个单元的教师都知道,这单元涉及的概念特别多,学生容易混淆,要熟练掌握并非易事。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游戏,这游戏分三个层次:(1)用扑克牌A(1)---K(13),从13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1张,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如:抽到的是3,可说3是质数,或3的倍数有6,9等。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会复习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奇数,偶数等知识点。(2)用扑克牌A(1)---K(13),从13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2张,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如:抽到的是3和5,可说3和5是互质数,或3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15等。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会复习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知识点。(3)用扑克牌A(1)---K(13),从13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3张,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说一句话。如抽到的是2,3和7,可说2,3,7都是质数,或2,3,7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42等。这一层次的练习则可以综合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次知识梳理,形成一个知识链。数学的题型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但也有它内在是本质规律,抓住根本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完了圆柱体积后,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统一,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为什么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可用统一的公式来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吗?把知识引入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物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上下两个底面完全一样,并且物体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具备有这两个特征的物体都可以使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计算该物体的体积,因此,对计算管状物体以及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也同样适用。圆锥不符合以上特征,因此排除在外。巧练的巧在于精巧,通过少而精的练习达到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触类旁通,掌握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规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关注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效课堂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前行的方向、奋斗的目标,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首先通过乳化法合成海藻酸钠/壳聚糖(ALG/CS)复合微球,然后将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n—HA/CS)复合材料混合均匀,用气体发泡法制备了载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优化德育环境,更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完善德育方法。本文就以上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企业多头开户多头借款,其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碰硬”阶段的今天,笔者认为有必要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角度,深入分析多头开户多头
讲座了模糊随机Volterra积分方程在均方程的情况下解的存在唯一性,在非随机情形,推论3减弱了文献[1]相应定理的条件。
用MS-Xα方法研究了过渡族硫属化物CrTe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计算结果表明:原子之间存在负交换耦合,且随着外界压强的增加,负交换耦合增强,从而导致CrTe的铁磁性减弱.
摘 要: 合唱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高职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大群众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融入到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技能培养为宗旨的職业教育中,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文章从《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入手,以市场需求与教学现状为出发点,从重视程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音乐专业 《合唱与指挥》 教学改革    一、《合唱与指
《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典型形象,其中苔丝与两个男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关于苔丝与克莱尔、苔丝与亚历克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是伤害对抗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
本文分析了煤炭高校研究生生源具有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以及各专业考生数量不平衡的现状,提出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完善资助体系、加强校际间生源交流、鼓励跨专业考生报考煤
分别采用Tersoff势与S-W势对不同温度下Si(100)面重构情况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找出了这两种势函数下发生重构的温度范围,进而采用S—W势对几种典型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发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