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霉素晶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化学与生物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y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闰年霉素无定形粉为原料,以闰年霉素结晶粉纯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结晶参数优化,开发了一种闰年霉素晶体制备方法,通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闰年霉素晶体进行表征,并通过加速稳定性实验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75%甲醇为结晶溶剂,在料液比为1∶20(g∶mL)、结晶温度为2~10℃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柱状、均匀规整、粒度分布集中、稳定性好的闰年霉素晶体。该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可行性强,适于工业化生产。
其他文献
某220 kV输电线路的地线U型挂环断裂,针对断裂的U型挂环进行光谱分析、拉力试验、金相分析、断口能谱分析、尺寸测量试验,最终分析得出U型挂环断裂的原因为U型挂环尺寸与耐张线夹钢锚尺寸不匹配,并给出了处理建议。
球头挂环是输电线路中的关键承力部件,一般与碗头金具配合使用,用于架空导地线和杆塔悬挂点的连接。球头挂环在连接导线动载荷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疲劳断裂,断裂位置一般为挂环、根部和杆部连接的变截面处。某500 kV输电线路球头挂环在大风天气发生断裂,通过尺寸检查、硬度检验、光谱分析、金相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断裂原因。结果表明,球头挂环变截面处存在1处原始缺陷,原始缺陷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疲劳扩展,最后发生瞬时断裂。
湖北某火电厂220 kV变压器油出现颜色变深,界面张力及腐蚀性硫指标超出《GB/T 7595-2017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要求等问题,表明油质已经劣化。实验室进行了强极性硅铝吸附剂并添加金属钝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小型再生试验,采用2%~4%吸附剂、0.02%钝化剂、0.3%抗氧化剂进行再生处理,效果良好;现场进行再生处理后油质达到新油标准。
在构建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支路重要性评估方法。使用ISODATA算法对支路退运的三维风险进行自组织聚类,确定各条支路的重要性等级,然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所有支路风险的主成分,实现数据降维后支路的重要性排序及其重要性程度分级,为核心骨干网架构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EEE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也适用于IEEE118节点系统,以及实际复杂电网系统。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边缘计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电网中激增的数据量又催生了边缘计算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边缘计算与智能电网的关系,讨论了边缘计算引入智能电网后的支撑技术,并从发电、输变电、配电和用电四个方面阐述了边缘计算在智能电网中的典型应用,最后提出了当前边缘计算在智能电网中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我国各高校工程类专业建设的基础,对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化工专业综合实验》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重要的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经过多次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成员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
随着电网规模的快速发展,传统输电线路运检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精益运维的要求。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具有反应快速、监测实时、预警智能、运维高效的智慧输电线路,对于提高输电线路巡检效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某架空输电线路上智能运检设备应用实例,结合现场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最后提出了在智能运检上的改进建议。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线路电缆化率的提高,电力系统在负荷低谷期间对感性无功补偿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因此并联电抗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并联电抗器在开断过程中会产生截流效应,从而引发截流过电压以及重燃过电压,威胁电气设备的安全,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一次220 kV变压器跳闸案例分析出发,通过理论分析以及仿真模拟的手段,还原现场真空断路器开断35 kV并联电抗器产生过电压并最终引发故障跳闸的全过程,并提出应对该问题的措施。
传统化疗药物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都有分布,存在多药耐药和毒性增加等不良影响,需要开发先进的药物递送系统。在纳米载体表面附加靶向基团可以进行药物的靶向递送,在纳米载体表面修饰环境敏感分子可以得到刺激响应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特征,在肿瘤细胞中实现增强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积累,因此,开发靶向肿瘤的MSN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克服多药耐药问题。详细调研了2019~2021年关于刺激响应和靶向型MSN药物递送系统的文献,对不同类型的M
为了使农林废弃物和污泥两者潜在的能量最大化利用,对两种污泥(城市工业污泥、造纸污泥)以及一种典型生物质秸秆开展了共热解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可有效改善污泥热解特性;生物质秸秆与污泥热解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共热解过程中组分样品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各特性参数呈现非线性变化规律。工业污泥掺混秸秆时,随着秸秆含量的增加,热解初始温度逐渐降低,终止温度有所增加,热解反应速率峰值及对应温度逐渐增加,热解指数逐渐增加;造纸污泥掺混秸秆时,随着秸秆含量的增加,热解初始温度逐渐降低,终止温度有所增加,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