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Vivo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产业的影响及应对举措

来源 :丝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f0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采集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发表的相关新冠肺炎疫情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市场困境、生产困境、复工复产、转型升级四个层次对疫情期间纺织业发展情况与应对进行分析,并结合典型企业案例讨论了纺织企业的疫情应对措施。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纺织企业线下渠道、出口市场、产业链受到影响,消费者需求发生改变;纺织企业面临供应链、资金链、成本增加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困境;纺织业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极防疫、依托政府支持等方式促进复工复产;纺织企业还通过市场开拓、柔性制造、加大技术升级及线上销售等方式进行转型升级。
  关键词: 新冠肺炎;纺织产业;扎根理论;复工复产;应对举措
  中图分类号: F407.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08000106
  引用页码: 081101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8.001(篇序)
  NVivo-bas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 on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countermeasures
  SHAO Peng, LIU Xiaopei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ed COVID-19 related articles posted by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of China Textile New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sponse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from four aspects of market dilemma, production predicament,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extile enterprises to the epidemic combined with typical cases. The study found that COVID-19 epidemic affected the offline channels, export markets and industrial chains of textile enterprises, and changed consumer demand. Textile enterprises faced difficulties in supply chain, capital chain, cost increas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textile industry accelerated the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by strengthen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ctively preventing epidemic and relying on government support. Textile enterprises also carried ou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y means of market expansion, flexib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and online sales, etc.
  Key words: COVID-19; textile industry; grounded theory; resumption of work and production;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 20210104;
  修回日期: 20210706
  基金項目: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0Z393);西安市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XA2020-RKXYJ-0132)
  作者简介: 邵鹏(1987),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纺织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纺织业在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为其他产业提供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1]。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各地企业复工时间一再推迟,对包括纺织产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带来冲击。已有文献开始关注疫情背景下的产业发展问题,如新冠肺炎疫情下农业[2]、旅游业[3]、能源业[4]、金融业[5]的发展与应对措施,以及从整体视角对经济发展[6]、消费变革[7]、全球产业链[8]开展研究。钱有清等[9]指出,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行业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对于纺织产业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使企业在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内面临外贸订单流失及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2%,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9%;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0.9%,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下降20%。   纺织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基础命脉的民生装备领域,在疫情防控中具有特殊性[10]。一方面,疫情对纺织产业复工复产、商贸物流、出口外贸等环节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纺织产业生产和提供大量的防疫物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纺织业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当前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纺织业研究较少。将纺织与疫情相结合的研究,主要关注口罩纺织工程对疫情的防控作用[11]和疫情对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的影响作用[12]。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业带来了什么影响?纺织服装业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策略?纺织服装企业在应对疫情影响中涌现出哪些代表性做法?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借助NVivo 11.0软件对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疫情相关报道进行梳理,从市场困境、生产困境、复工复产、转型升级四个层次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纺织业发展情况与应对举措进行扎根分析。
  1 研究设计与方法
  1.1 扎根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扎根分析方法开展研究,文献资料的获取是该方法实施的关键。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微信公众号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选择纺织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公众号,采集其在疫情期间发布的与疫情相关的原创文章。
  第一步,参考微信传播清博指数(WeChat communication index,WCI),选取具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WCI从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和峰值传播力四个维度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评估,广泛应用于微信公众号图文发布内容的社会媒体影响力排行。以“纺织”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剔除来自企业(如鲁泰纺织、大耀纺织)、高校机构(如东华纺织人、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期刊杂志(如纺织服装周刊、纺织学报)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无效检索(如中國纺织出版社外语部、我爱纺织城)。为确保文字来源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选取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疫情相关报道作为文本资料来源。“中国纺织报”公众号具有较高的WCI值(2020年4月WCI值为351.34),且该公众号是中国纺织报的官方公众号。中国纺织报创刊于1986年1月,隶属于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覆盖纺织上下游产业,是产业链齐全、受众面广、具有影响力的纺织行业权威媒体。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主要发布纺织行业资讯、纺织服装贸易、纺织新产品的研发与销售、纺织技术研讨、技术咨询、纺织会展消息等内容。
  第二步,采集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疫情相关文章。由于2020年1月24日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都启动了一级响应,因此将采集的开始时间设定在2020年1月24日。文本资料采集工作从2020年4月1日开始,采集时间为2020年1月24—3月31日。本文采集了这些文章的标题、内容、发布时间等信息,并对采集的文本资料进行数据清洗,包括删除非原创文章、与疫情无关的文章,最终获取有效文章144篇。
  观察“中国纺织报”公众号发布的与疫情相关文章数量(图1),发现中国纺织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与疫情相关的文章数量大致呈现出逐渐增长而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24—3月31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也基本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因此,“中国纺织报”公众号发布的疫情相关文章数量与中国疫情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对文本进行量化有助于挖掘文本主题,关键词词频统计是常使用的方法。词云可对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进行凸出显示,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字号越大。分析文本词频发现(图2),这些文本资料主要关注企业、疫情、生产、复工、市场等内容,即文本集中反映了疫情下纺织企业受到的影响及应对相关内容,文本资料与本文研究主题相符。
  1.2 扎根分析编码
  本文运用NVivo 11.0软件进行节点编码与分析,对节点进行逻辑关联,形成了53个概念、15个次范畴和4个主范畴的脉络体系(表1)。扎根分析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开放式编码。本文的分析对象是144篇文本,首先将可表达出有价值的核心概念的一段文本视为一个有效数据单元。如“客户不上门,就没有新订单”就是一个有效数据单元,表达出的核心概念是“订单减少”。根据该思路对全部文本做逐字逐句分析,得到了53个有效数据单元。
  第二步轴心编码是发现和建立有效数据单位之间的类属联系,形成新的整体,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53个数据单元共表达出15个“概念”,其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如“消费者需求改变”(66次)、“企业积极防疫”(59次)、“政府复工保障”(43次)等,并归纳总结出15个次范畴。
  第三步是核心编码。结合研究目的对次范畴进一步归纳和提升,从而形成市场困境、生产困境、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共4个主范畴。通过核心编码得出故事线: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纺织业发展受到市场困境、生产困境的影响,纺织企业通过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进行应对。其中市场困境和生产困境均属于疫情对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的困境,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均属于纺织企业的疫情应对。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分阶段关键范畴分析
  本文的文本资料发布于2020年1月24—3月31日。在此阶段,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表现为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国外疫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分析疫情期间不同阶段纺织业发展存在问题,将文本资料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20年1月24—2月16日;第二阶段是2020年2月17—3月9日;第三阶段是2020年3月10—3月31日。分析四个维度(转型升级、复工复产、生产困境、市场困境)分别在三个阶段的占比情况。从三阶段关键范畴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表2),第一阶段复工复产和生产困境占比最大,第二阶段复工复产和市场困境占比较大,第三阶段市场困境和生产困境占比较大。表中的数字表示在不同阶段各个关键范畴相关的编码数量,百分比表示不同阶段与关键范畴相关文本编码数量占全阶段文本数量的百分比。   由于三阶段纺织业面临的问题具有差异性,故需进一步通过三个阶段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从三阶段高频关键词分布可以发现(表3),第一阶段“口罩、防护、物资、保障”等关键词频次较高,第二阶段“复工、员工、市场”等关键词频次逐渐增高,第三阶段“复工、市场、订单、客户”等关键词频次较高。
  第一阶段,中国处于春节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这个阶段纺织业承担着保障医疗防护物资供给的任务。2020年1月23日,中国政府在武汉及湖北省其他城市实施封城措施,以隔离新冠病毒爆发的核心地区。在封城措施实施2周后的2月8日,中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始实施居住单元封闭管制措施。在此期间,包括口罩、防护服在内的医疗防护物资严重不足,而纺织企业纷纷加紧生产或转型生产新冠肺炎防护产品,如江苏衣道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关键时期转型生产口罩耳带等原材料。
  第二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进入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阶段。2月24日开始,很多省份陆续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或三级响应。然而,为了控制疫情,很多地区的公共交通工具并未完全恢复,尤其是跨省人员流动存在困难。此外,很多地区线下商业尚未恢复,产业链相关企业并未完全恢复运营。因此,纺织企业不仅面临员工返工率低的困境,还存在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的危机。如何安全快速实现复工复产是该阶段纺织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三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到复工复产阶段,然而国外疫情的迅速发展使得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订单大量减少。病毒的扩散不分国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国际运输和人员管制、贸易禁运、汇率波动等,对中国外贸稳定增长形成冲击,外贸企业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13]。
  2.2 疫情对纺织业的影响分析
  市场困境和生產困境体现了疫情对纺织业的影响,结合文本资料内容对这两个维度进行阐释。
  其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纺织业在线下渠道、出口市场、产业链及消费者需求四个方面面临市场困境。疫情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实施了居家隔离的措施,直接导致线下市场门店客流量减少,许多线下零售门店被迫停业,线下市场需求低迷、订单大幅减少,形势严峻。“金三银四”本是纺织企业一年中应收流水的峰值期,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国纺织企业尤其是以外贸为主的面料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纺织业面临着全球市场需求不足、全球经济困难、下游出口受阻方面问题。国外很多客户提出暂缓订单交付,或降低了采购的要求。产业链也因全球各国的防疫抗疫举措受到了影响,企业不仅面临市场开拓受阻,还不得不面对上下游供应链难以协调的问题。为了尽快恢复市场运转,就要保证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当然疫情促进了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也会对健康功能性服饰产品产生更多需求。
  其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纺织业面临的生产困境包括供应链危机、资金链危机、成本增加危机及人力资源管理困难。在供应链方面,纺织业面临着上游原材料物资生产工厂的关闭、原材料供应短缺及供应链服务受阻的困境。由于春节假期,大部分物流公司停业,企业面临物流不畅的困难,各类物资的物流运输受阻。伴随着原材料紧缺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前顺畅的供应链被打断,生产和供应效率大幅降低,纺织企业资金链也面临危机。如浙江凯尔海针纺服饰与某国际快餐连锁签订了20万套工作服合同,受本次疫情影响而无法按时向境外客户交付产品。如不能及时提供无法履行合同原因的合法证明,企业不仅要承担直接合同损失,还可能会因为导致对方无法如期开业使用工作服造成更多损失被追偿。全球市场低迷,纺织业企业股票也因此下跌。纺织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如员工因疫情复工延迟,企业无法及时招工进行复工复产等。
  2.3 纺织企业的疫情应对分析
  纺织业的疫情应对分析主要通过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两个维度进行阐释。
  其一,纺织业在复工复产方面应对疫情举措包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积极防疫、政府复工保障三个维度。在复工复产阶段,很多纺织企业都通过包车接员工返岗,如申洲国际集团在逐一了解员工需求后,采取包车方式集中组织外地员工返岗复工。企业也会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如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新的薪酬制度,着力提高员工待遇,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保证企业全员防疫的状态下,纺织企业还实施了各种预防措施。如意毛纺服装集团一边积极进行疫情宣传,一边提前开展应急预案,每日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健康查询,对工作人员设置充足的作业空间,午饭直接配送至车间里,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政府为了保障企业的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如交通运输部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返岗包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此外,各地方政府为帮助企业减轻疫情影响,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制定了相关政策举措,如加强金融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
  其二,纺织企业通过市场开拓、柔性制造、加大技术升级及线上销售四个方面实施转型升级。因国内疫情严重,市场销售严重受阻,部分企业开始调整市场方向,如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开始尝试开拓海外市场,曾经定位于生产外销产品的企业开始尝试转为内销。智能制造能够使企业具备柔性生产能力,柔性制造有助于纺织企业从普通纺织品生产转为生产疫情防控所需物资。企业通过调整生产和产品的结构,以供给疫情物资,如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产品研发,推出了一系列抗菌产品。纺织企业还通过提高车间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加快公司自身设备研制步伐,提升快速反应的制造能力和技术实力。如中立制机公司从首台全自动口罩机下线以来,半个月内便签订了37台销售合同。疫情时期的产品订单销售需要借助线上渠道开展。企业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搭建远程服务平台,鼓励企业高职位人员进行直播销售、建立网络社群进行销售、建立常用软件微信小程序平台等方式进行销售。如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电话和网络渠道,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联系。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文本资料分析,发现纺织企业的疫情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落实防控措施,采取灵活复工方式。如唐山三友集团化纤公司在疫情发生以来成立了防疫工作检查组,公司的防护用品优先集中供生产一线员工使用;对非生产经营的急需人员,利用电话、网络方式在家上班;对在单位上班的职工,采取错时、弹性等灵活方式办公。每日做好职工的体温筛查登记,备齐疫情防控物资;实施厂区封闭管理,做好重点区域和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妥善安排住宿,对集中住宿人员实行封闭管理。
  第二,改造生产线,生产疫情防护相关用品。如悦达纺织集团面对不断告急的防疫物资,及时改造了7条生产线来生产口罩。在没有生产经验的情况下,抽调打样师傅,按照医用口罩原料、自制缝纫工艺要求研发生产。虽然生产线上的工人大都是第一次缝制口罩,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凭着过硬的缝制技术很快掌握了口罩缝制要领。
  第三,积极争取疫情扶持政策,主动减少企业国际贸易损失。为支持纺织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恢复生产,以及为因疫情受到影响的企业降低损失,各地各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如绍兴市贸促会向浙江凯尔海针纺服饰有限公司出具绍兴首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书,助力企业减轻因疫情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责任。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得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具有较强的执行力。为了化解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岱银集团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努力构建出口多元化格局。
  第四,布局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如知名女装品牌茵曼提出以实体店为辅、社群销售为主的销售策略。茵曼全国的600多家门店店主会在朋友圈、微信群或是与消费者一对一沟通中,推出特定的商品,引导顾客在小程序中下单。真维斯春季门店销售业绩受到很大影响,为此真维斯加大了线上营销推广力度,协同门店销售春季货品,同时鼓励店铺导购员开展会员营销,推广品牌微商城小程序。
  第五,主动转型升级,推动纺织业变革。如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配以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实现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山东岱银集团依托全产业链的优势,大力推进智能化生产,围绕柔性化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供应链云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福建新华源集团加快智能化建设积极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创新研发,通过智能化车间生产、数据化车间管理,做好突发状况下的企业风险防控。
  综上,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提升纺织产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其一,企业层面,应布局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用于纺织产业,推进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突发事件管理水平,建立考虑市场、员工、原材料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其二,行业层面,应加强面向国家应急需求提供纺织产品的能力,争取疫情扶持政策;推动纺织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通过强链补链提高纺织产业竞争力;探索纺织产业的双循环发展路径,提升纺织产业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能力。其三,政府层面,应推动纺织产业变革,推动纺织新材料和高端纺织品发展;开展纺织与医疗卫生领域交叉研究,提升防疫装备科技水平;制定面向防疫物资生产的应急措施,建立关键资源的国家储备。
  4 结 论
  纺织业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国民经济行业之一,也是为抗击疫情发挥关键作用的产业。本文从市场困境、生产困境、复工复产、转型升级四个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举措进行扎根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纺织业承担着医疗防护物资的供给保障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纺织业进入恢复生产阶段,在国内复工复产阶段国外疫情的迅速发展使得纺织服装业的出口订单大量减少。第二,疫情期间纺织企业线下渠道、出口市场、产业链受到影响,消费者需求发生改变;纺织企业面临供应链、资金链、成本增加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困境。第三,纺织业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积極防疫、政府复工保障等促进复工复产;此外,纺织企业还通过市场开拓、柔性制造、加大技术升级及线上销售等转型升级来应对疫情。
  参考文献:
  [1]高顺成. 中国纺织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J]. 纺织学报, 2014, 35(7): 145-151.
  GAO Shuncheng. Study on contributions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to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4, 35(7): 145-151.
  [2]蒋和平, 杨东群, 郭超然.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举措[J]. 改革, 2020(3): 5-13.
  JIANG Heping, YANG Dongqun, GUO Chaoran. Imapact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countermeasures[J]. Reform, 2020(3): 5-13.
  [3]王少华, 王璐, 王梦茵, 等. 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冲击表征及影响机理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0, 39(2): 1-7.
  WANG Shaohua, WANG Lu, WANG Mengyin, et al. Study on impact characteriza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n tourism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J].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 39(2): 1-7.   [4]张勇, 周娟, 石卉, 等. 新冠疫情及低油价影响下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应对措施: 以川渝地区为例[J]. 天然气工业, 2020, 40(4): 166-171.
  ZHANG Yong, ZHOU Juan, SHI Hui, et al. Countermeasures for natural gas operat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ronavirus and low oil price: a case study of the Sichuan-Chongqing gas fields[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20, 40(4): 166-171.
  [5]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经济纵横, 2020(3): 1-6.
  WU Zhenyu, ZHU Hongming, ZHU Junsheng. Impact of COVID-19 on financial system and policy suggestions[J].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2020(3): 1-6.
  [6]李强.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发展与应对: 基于韧性经济理论的分析[J]. 财经科学, 2020(4): 70-79.
  LI Q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VID-19 epidemic situ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silience[J].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20(4): 70-79.
  [7]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消费经济, 2020, 36(2): 3-9.
  ZHENG Jianghuai, FU Yifu, TAO Jin.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consumption economy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J]. Consumer Economics, 2020, 36(2): 3-9.
  [8]祝坤福, 高翔, 杨翠红, 等.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冲击和我国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分析[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 35(3): 283-288.
  ZHU Kunfu, GAO Xiang, YANG Cuihong, et al. The COVID-19 shock o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and risk of accelerated China’s industrial chains outflow[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35(3): 283-288.
  [9]钱有清, 刘文全, 柳恩见. 中国茧丝绸行业2019年运行分析及2020年展望[J]. 丝绸, 2020, 57(7): 1-8.
  QIAN Youqing, LIU Wenquan, LIU Enjian. Analysis on operation of Chinese cocoon silk industry in 2019 and prospect in 2020[J]. Journal of Silk, 2020, 57(7): 1-8.
  [10]古依莎娜, 吴海华, 朱晓光, 等. 我国民生装备优化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20, 22(2): 22-28.
  GU Yishana, WU Haihua, ZHU Xiaoguang, et al.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livelihood equipment in China[J]. Strategic Study of CAE, 2020, 22(2): 22-28.
  [11]BEESOON S, BEHARY N, PERWUELZ A. Universal masking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can textile engineering help public health?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Preventive Medicine, 2020, 139: 106236.
  [12]MAJUMDAR A, SHAW M, SINHA S K. COVID-19 debunks the myth of socially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a case of the clothing industry in South Asian countries[J].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2020, 24: 150-155.
  [13]王鐵山, 张青.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经济纵横, 2020(3): 23-29.
  WANG Tieshan, ZHANG Qing. Impact of COVID-19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countermeasures[J].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2020(3): 23-29.
其他文献
利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挤出机温度、螺杆转速及螺杆构型对复合材料玻纤保留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挤出温度或降低螺杆转速对复合材料的玻纤保留长度有正面影响,不同螺杆构型对复合材料的玻纤保留长度也存在明显的影响,其中使用ZME螺杆构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玻纤保留长度最短,使用SFV和SME螺杆构型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玻纤保留长度最长。研究结果还表明复合材料的玻纤保留长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拉伸强度。
三明医改是我国医改领域的典型案例之一,其改革经验已经进入推广阶段,明确三明医改模式中的普适方面具有必要性。本文以元治理理论审视三明医改,认为在我国卫生领域利益主体多元且复杂、政府部门间缺少协商的背景下,由党委、政府担任元治理主体,坚持政府治理机制在宏观决策层面发挥主导作用,并在政府内部建立起跨部门治理机制,是三明改革得以启动并不断持续深入的重要原因,这也恰是三明医改模式的极具推广价值的政策经验。
通过分析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考虑实际针对性、未来前瞻性和当前延续性,创新思考医院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围绕数据中心主要特征、整体架构,从基础设施、应用支撑、数据支撑、运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建设框架,提出了实施步骤和路径。通过推进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系统快速部署和资源动态伸缩,满足大型医院业务服务及跨机构、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需要。
选用新型高导热尼龙材料,通过散热器翅片设计、注塑加工成型,制成高导热尼龙散热器,经过后雾灯装灯后的一系列性能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铝制散热器相比,新型高导热尼龙散热器在质量上降低了30%,同时满足LED后雾灯的散热及力学要求,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在雾灯散热器上的“以塑代铝”。
摘要: 加强丝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丝绸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文章通過介绍浙江丝绸文化的起源、特色,并结合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基地建设、打造丝绸品牌、融合旅游元素和强化人才培育等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来提升浙江丝绸产业效益、激活旅游产品活力,为浙江丝绸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 丝绸文化;丝绸品牌;旅游;发展路径;融合发展;浙江 
采用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手段研究了150℃加速老化状态下(未加冷却液)和120℃工作状态下(加入冷却液)膨胀壶体发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速老化状态下,主抗氧剂俘获自由基时会产生一种淡黄色粉末状的苯酚类物质,是产生黄变的主要原因。120℃工作状态下,加入冷却液时,壶体变黄还可能是由于冷却液中的硬脂酸类物质浸入壶体。通过改善配方,成功开发了一款耐高温冷却液黄变的汽车膨胀壶体配方,黄变指数由28.5降低至2.5,透光率保持在80%以上,可以在汽车膨胀壶领域中应用。
“协同性”不足是医联体建设的瓶颈。本文根据协同理论识别影响组织协同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目标一致性”和“权力均衡性”,并基于此对我国实践中医联体的不同协同模式进行剖析,对医联体建设的制度约束进行解构,提出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协同策略和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受限于不同机构权力结构不均衡的制度约束,组织一体型协同模式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推进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方向,需要进一步打造组织一体化条件下的利益融合、区域整体治理条件下的跨部门协同和治理现代化条件下的机制协同。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器械技术序列《采购流程与资源指南》中医疗器械标准购置流程,以微型卫生技术评估(Mini-HTA)、VAC价值分析评估以及项目评估模型为依据,建立了标准且完整的医疗设备医院层级准入评估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评估、效益评估、安全评估以及附件因素评估等四项指标,以实际证据为依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设备进行评估。应用该模型,对医院2019年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准入评估,认为可有效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为医疗设备购置决策提供依据。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的实施是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研究以政策执行为理论视角,以政策实施综合模型为依据,解析地方政府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的内在逻辑,构建地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具体工作路径。通过对地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具体案例的分析,发现在公立绩效考核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如何解读政策目标、行动者准入网络、地方机构和政策企业家的治理能力三个因素有效推动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提出地方在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时可通过数据采集信息化、第三方评估、考核计分优化、考核结果应
居民医保强制参保背景下,贫困人群面临着较重的参保缴费负担,而现行医疗救助政策对贫困人群的参保补贴范围较窄,补贴水平也不充分。本研究综合多源微观数据库,对政府代贫困人群缴费财政负担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以2018年为例,假定政府对个人缴费补贴比例为80%~100%,窄口径下将未参保贫困人群纳入补贴将会新增财政负担40.73~84.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0.018%~0.038%),宽口径下政府代所有贫困人群缴费的总负担为414.26~787.5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0.188%~0.357%),与OECD国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