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探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dea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写起作文要么是干巴巴三言两语,要么就是语言罗嗦不简洁,要么层次不清,没有连贯性。针对于此,我力求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从生活中探究写作的话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解决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问题。我的做法是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在生活的土壤之中,引导学生在书本中认识生活,在课外活动中感悟生活,在校外体察生活,从而让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关键词 生活 探究感悟 体察表现 作文
  初中生由于年纪小,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受多少生活历练、社会知识,人生阅历不丰富,加上他们平时读的书少,积累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要么是干巴巴三言两语,要么就是语言罗嗦不简洁,要么层次不清,没有连贯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多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从生活中探究写作的话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解决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问题。我的做法是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在生活的土壤之中,引导学生在书本中认识生活,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活,在校外体察生活,从而让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在书本中认识生活
  初中生的学习任务重,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平常接触最多的就是书。把阅读与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阅读丰富生活,学生通过博览群书、背诵吟读,积累大量的间接生活经验。读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书本阅读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而应探寻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书本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书本内容。探究性作文教学必须走阅读与生活结合之路。
  (一)在语文课本中认识生活
  教室是狭窄封闭的教学空间,学生在这唯一的空间,成了离开水的鱼儿。既然无源头活水,学生只能被渴死、困死。语文的外延应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课文里的知识,更要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时,以广阔的视野投向生活,走进书本,走近生活,去体味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丽。
  (二)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生活
  在学习写作时,不妨吃着“课本”这只锅里的,还要看着“课外”这口锅里的。课外广泛阅读优秀的书籍、报刊杂志作品,可以汲取营养、开阔视野、增长生活知识,并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方法的探究,文本的点拨与启示有利于触发学生头脑中各种“潜意识”的苏醒,在文本欣赏与评价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水平。
  二、引导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感悟生活
  课余活动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渠道,它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形象也就越生动鲜活。我平时经常组织学生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余活动,把看似抽象的语文学习变成实实在在的事情,使之成为学生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引导学生在校外体察生活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离开校园,社会与家庭又是一本无字的书。我引导学生去用心翻阅,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的材料像空气中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经过雨后斜阳的照射就会显出美丽的彩虹。生活中可入习作的材料比比皆是,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只要做到用心观察处处留意挤可得到丰富的写作材料。要让学生将万花筒般的生活聚焦一点,心有所得,我向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看一看,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平时让家长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各地欣赏美好的大自然,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寻访名人和历史的足迹。
  (二)听一听,做生活的有情人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听别人讲,可以充分感受别人的那份情感。听爸爸妈妈议论工作、讨论生活;街头巷尾、商场菜场,稍加注意,便能听到一些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语言。
  (三)想一想,做生活的思考者
  “思维是智慧之树上最美的果实。”我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还要教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体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生活。
  四、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生活
  观察到的生活需要时间沉淀,要让时光的长河冲去其中的尘沙,只把闪光的金子转化成闪烁的思想火花的文章。初中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乐于表现自己,有很强的可塑性,也许有些学生只是对生活的描述,没有深度挖掘。我认为要保护学生在感受生活中所激发的那点火花,给他们展示内心世界的自由。
  我让学生写生活随笔时,非常重视体现层次性,对于后进生我采用“扶着走”的方法,只要求他们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记下来,内容不空洞,语句通顺,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这样放缓了习作的坡度,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实,使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乐于写作。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则大胆放手让他们自由表达,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语言活泼,力求精益求精,每次习作都有新的进步。这样分层要求,可适应和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写作水平,避免了望尘莫及的心理压力,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使多数学生都乐于主动参与探究,自觉愉快地进行写作。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用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根源。作文需要阅读积累,更需要用心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只有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在生活的土壤之中,引导学生在书本中认识生活,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生活,在校外体察生活,在生活中探究写作的话题和素材,从而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在作文中表现生活,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出版社
  [3]扬一青.《作文教学探新》.语文出版社 .2007、8
  [4]陶正明.《发现生活 写创新的个性作文》.北京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经验在思索的时间里累积,智慧在对教学的反思里提升。一个教师走向成熟,更需要在教学实践里用思索和总结去达成。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力学部分的解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在重视力学相关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形成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达到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的增强学生解题过程,我们可以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具体抓了“明确对象、弄
期刊
摘 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初中数学更是深入到每个角落。但是在现实中初中学生对数学可不怎么感兴趣,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我分析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起来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在初中数学中就会出现很多差生。本文主要是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差生 教学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物质利益日益主导着人们的价值目标,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在面对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时,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多元化价值体系尚未形成规范标准现状下,如何使教师的行为动机与职业道德相一致,防止“师德滑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新时期 职业道德 师德建设  一、教师职
期刊
摘 要: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地图的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当前地理教学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地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照本宣科 图文对照 观察能力 辅助地图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地理教学中仅靠文字叙述和语言讲解而不借助地图的帮助,要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和地理
期刊
摘 要:在多项目资源冲突问题中,应用标准遗传算法时适应度函数存在“早熟”的问题,遗传算法对这类问题无法找到收敛的路。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遗传算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从适应度函数、变异和选择方式两个角度对算法的改进进行了描述,改进的遗传算法将更能结合多项目冲突实际,能够更好的解决多项目中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并将算法运用到盐城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中,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摘 要:经济法体系是经济法基本理论的问题,对于经济法体系的概念,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但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已是法学界的基本共识。对经济法体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经济法学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加强经济法制建设;有利于促进国家对经济干预手段的转变,进一步的转变政府职能。  关键词 经济法体系 概念 意义  经济法是规范国家为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弥补市场缺陷而调控和规制经济运行的法律部门,是保障社会整体经
期刊
摘 要: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发现中学,在探索中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对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做了简要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情境 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课改的进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有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积极地帮助大家进步,使得在教学方面取得了很
期刊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逐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是教师专业自主、自我更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靠的是教师自身内部的激励。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由于新教师还处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早期求生存阶段,对自己的成长认识停留在对优质课的观摩和模仿层面,没有认识到自我监控、自我提升对专业成长的意义,
期刊
摘 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备好课,是做好教学的基础,更是教师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更好动力。  关键词 教师备课 基本内容  备课是每位老师的基本功,每年都有一些新参加的工作的教师。每位教师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备课的。积极主动地掌握小学生特点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品德,提高小学生素质的能力。教师要做到新的教学形势下“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要和学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