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9月4日高考新方案的颁布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帷幕,高考迎来了“自选时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其个体差异关注不到位,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班级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走班制的应用有效弥合了这一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缺陷。但走班制在国内毕竟还是一种不大成熟的新兴教学思想,在高中思政政治课中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而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今后走班制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走班制;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新高考政策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及录取方式等方面更加注重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从2018年新生入学开始,高考不再实行文理科的分离,而是实行“必考”+“选考”的高考模式。这样的高考新政就倒逼中学走班制的出台。
  一、走班制概述
  走班制实质是一种分层教学,是符合新课标和新高考政策需要的教学理念。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改变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教育目的。但是毕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思想,其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在给我国教育带来欣慰的同时,也因为人们对其缺乏科学认知,招致学生、家长、教师等主体的质疑和热议。
  (一)走班制的起因
  “走班制”起源于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时其资本主义社会中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与推广,促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水平的适龄儿童走进学校,学生学习各方面能力参差不齐,而当时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论学生自身能力强弱,刻板的按照年龄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等级,致使大部分学生留级。[1]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提出依据学生智力与学习成绩分组分班开展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为“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就是走班制的前身,在我国通常翻译为“走班制”、分层走班制、分层教学等。
  以往的高考以应试教育模式为理念来甄别和选拔人才,但是面对新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突破现有旧框架,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在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两个高考改革配套方案中则明确提出,除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考外,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其他六科中任选三门参加考试,这种模式被称为“3+3 模式”。整体而言,选课走班”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是人本、科学、公正思想在教学上的具体落实和体现,最终迈向因材施教和自主学习的关键一步。[2]因此学术界一度认为走班制有望成为未来高中教育的新潮流。
  (二)走班制的内涵
  “走班制”是众多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实际表面上呈现学科教室和教师相对固定,依据学生学习能力层次、性格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层教学,学生流动走班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要求不同,作业与考试的难度也不相同。走班制对高中教育的积极影响凸显,走班制有利于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走班制有利于教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走班制有利于学生多边交往活动的开展;走班制有利于中学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走班制给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
  “走班制”在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在“走班制”下,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这就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走班制下,学生选择政治课的意愿不高
  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所学的知识是没有实用性的,学习这门课只是为应试教育所迫。从试点的浙江省中可以看出,浙江各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仅13%的专业涉及到政治,这种情况更是论证了政治课的“无用论”。[3]而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并不受学生、老师等主体重视,通常都认为高中政治课是“豆芽科”,只需要在考试前突击复习,背诵识记原理、课文,考试就能拿到高分。在政治课上,由于政治教师受限于高考应试教育以及教材体系内容的庞大,往往是“满堂灌”、照本宣科,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极少,促使课堂枯燥乏味,缺乏生机,让政治课成为了学生的“补觉课”。新高考方案给不感兴趣于政治课的学生带来了“福音”,促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抛弃”政治科目。
  (二)自主选课易导致学生的盲目性
  “走班制”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课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学习需求等主观意愿来选择就读的科目。虽然高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了独立思维,能判别是非好坏的能力,但是学生对学习习惯以及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辅助和指导下才能完成。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老师、家长等主体都主张学生尽量选择专业面和就业面较广的理工科。这种功利主义的选科方式,加之学生盲目选课势必会导致思想政治课、历史等科目选考人数大大减少。
  (三)班级管理及教师课后辅导难度加大
  走班制教学模式是实行新高考制度的必然要求。选课走班制度实施后,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由于行政班中每个学生选择的科目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就会出现“一人一表”的情况,同一行政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班的学生只有在上自习课时才在一起,平时各自在不同班上不同的课。因此,这加大了任课教师课后班级管理及学生课后辅导的难度。这也是走班制背景下高中政治课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政治教师师资剩余、情绪起伏大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会记入高考的总成绩中,对高中学生来说也是一個重大的信号。在选择所修学科时,学生大多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因此,有些科目必然陷入“冷门”的尴尬境地。根据浙江某重点学校在2014年下半年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对“课程内容易学”百分比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们对地理和历史的学习兴趣明显更大,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普遍最低。[4]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课堂枯燥晦涩,内容大同小异,甚至说政治课是教人正确地说废话,主观上排斥政治科目。像政治成为“冷门”学科必然使得很多政治教师不知何去何从,只有极少数政治教师能继续留在教学岗位,这也使得政治教师心理落差极大,情绪起伏变大。   三、高中走班制下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增强学科竞争力
  政治教师要对高一新生进行政治课内容的解析,转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对政治学科的片面认知。政治教师要给学生明确高中政治课与初中思品课的异同点,明确揭示政治课的实质,让学生知道高中政治课从本质上说是属于德育的范畴。因此,在高中阶段奠定好良好的政治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很重要的。
  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将政治课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人数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课内容难。笔者认为国家可适当调整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与法治》相对于《经济与社会》和《哲学与文化》来说,更加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内容也相对简单,并且很容易理解。若可以将这两个模块放在高一学习而不是放在高二,这样的安排则可能增加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德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选取学生生活以及他们关心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教科书体系的构建要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德性成长的顺序整合。[5]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政治课教学应多联系、切合热点问题,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二)完善选课指导
  新高考政策给予学生主动选课选教师的权利,但学生能否把持和利用好这一权利是新高考政策发力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选课是往往随意的、轻率的、盲目的。选课关系直接到学生将来的专业和职业走向,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一步。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选课指导,可以进行相关的指导培训、讲座,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后做出谨慎的选择。除此之外,“高中生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综合的、较为客观的测量工具来帮助自己筛选出与自己相匹配的科目”[6],以获得最佳发展。
  (三)分层走班制要加强班级管理
  分层走班制虽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级,但由于学生按照“私人课表”在不同教室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学生整体管理的难度。学校和教师要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和管理制度,避免学生走班带来的教学环境混乱,保证分层走班制的顺利执行。
  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教师双岗管理制、导师制、班干部辅助教师管理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等。为了加强行政班的概念,学校应允许学生在更多样更广泛的集体中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领导才能、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各种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作为场所和载体,能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实现跨班级跨年级交往。
  (四)提升政治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政治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着手,注重自我职业素质养成,促進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进一步提升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素养,以更好把握学生的心理差异。政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标,适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时尽量做到综合考虑,灵活选择,创造性发挥。[7]政治教师还应有强硬的学科专业理论素质,较高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整合有效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让思想政治课更加生动、活泼、精彩。
  新高考政策倒逼高中实行走班制。走班制在给高中思想政治课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琨.“走班制”中学教学楼建筑功能组织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6.
  [2]魏金宝,张勇,黄秦安,聂晓颖.“选科”、“选课”与“走班”的测量学基础问题辨析[A].考试研究,2016(1).
  [3]黄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面临的困境及对策[A].中学教育,2016(9).
  [4]季敏. 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 新课程(下),2015(6).
  [5]邝丽湛,王卫平,谢绍熺,何亮.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1O1.
  [6]王鹏,王芳,刘璐.高中生“选课走班”学科倾向测试编制[A].考试研究,2015(6).
  [7]程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杨曼(1993—),女,土家族,重庆酉阳县人,在读教育硕士,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在新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是由于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大,很多不良信息游走在灰色地带,这给学生思想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如何在信息多样化的发展下严格把控好学生的思想动向,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中职生  引言:  在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的环境下,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改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实施大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诠释大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内涵,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  1、引言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文)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虽在我国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得
期刊
摘要: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而专业特色是专业的生命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内涵及技工院校专业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技工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研究  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只要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制度,坚持高端引领、提高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加工制造精度也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利用普通车床加工出高精度的产品是每一个普通车床操作者都要面临的难题。在普通车床加工中,外圆柱面是常见的轴类、套类零件最基本表面。所以在加工中如何精確地控制外圆柱面尺寸是解决普通车床难以加工出高精度产品的关键。  关键词:加工精度;控制;直径尺寸;精度  在普车上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时,由于刀具的磨损和机床本身精度影响,工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亡人逸事》为例,分析了语文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希望能够为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亡人逸事;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型教学法横空出世。如何很好地将信息化技术渗透运用整合在教学上已成为课改和研究的重点与核心。  一、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概念  语文教学信
期刊
摘要: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为例,从课程目标确定、核心能力权重分配、内容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学习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悉尼协议;课程改革;PLC  “悉尼协议”对学习期限为3到4年的培养工程技术专家的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做出规定,这正好与我国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接近。在本科院校开展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影
期刊
摘要:讨论了用普通数控车床准确加工母线为非圆曲线工件的插补技术要点,编制了通用的加工程序生成软件。只需将工件的母线方程和几何参数输入该软件,即可生成NC 代码加工程序,并可在计算机上动画模拟加工全过程。该软件应用于GSK-928 型数控车床加工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刀具;编程;数控加工;合理选用  1、前言  当今,几乎所有的CAD/CAM软件包都提供自动编程的功能,这些软件一般在编程界面
期刊
摘要: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相融合,是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本文分析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注重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加强“匠师”队伍建设、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校行企研协同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期刊
摘要:据调查了解,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气氛僵硬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高校开展,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所以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师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来实施有关的教学手段,以改变当下课堂教学现状,让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能够在有效开展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有关
期刊
摘要:医用基础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日益增多,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一些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如果只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可能会导致他们积累越来越多不懂的知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医用基础化学的课堂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学习热情,本文从 “案例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