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本文对2016年国际剑联佩剑大奖赛莫斯科站佩剑决赛,中国运动员许英明与韩国运动员金政焕在对攻区域内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关键词:许英明;金政焕;比赛;第一进攻意图;对比
击剑是奥运会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的击剑运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仲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佩剑个人冠军,使佩剑运动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韩国的击剑运动起步也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韩国佩剑的成绩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其多次获得亚运会个人、团体冠军和奥运会奖牌。金政焕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了个人击剑第三名。中、韩同为亚洲国家,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较为接近,因而本文对中、韩击剑运动员的表现进行了對比分析。
佩剑运动的技术特点非常开放,复杂多样。研究发现,佩剑最主要的得分区域为对攻区域,即两位运动员起始线中间四米的距离,这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最为重视的训练区域。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016年国际剑联佩剑大奖赛莫斯科站男子个人佩剑四分之一半决赛许英明对阵金政焕的比赛录像。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佩剑对攻技术等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的最新动向,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录像观察法:许英明与金政焕的比赛录像。(3)数理统计法:为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邀专业人员对比赛中的技战术以及得失分进行专项统计。(4)对比分析法:许英明与金政焕各项信息的对比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个人信息分析
2.许英明与金政焕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由表1、表2的数据统计可知,对攻区域是佩剑得失分的重要区域。金政焕在对攻区域得分的比例比许英明高18.7%。
由表3可知,金政焕对攻直接得分占总得分的比例为57.7%,对攻直接得分是金政焕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次为对攻转换进攻得分。结合比赛录像分析,金政焕在比赛之前身体重心前倾,积极准备进攻。比赛开始后,金政焕的第一进攻意图明显,启动速度快,步伐连贯,不给对手思考的时间,经常一击制敌。同时,他的下剑部位选择恰当,基本无抗剑、被防守和打空的情况。第一意图得分是金政焕最擅长的得分手段,他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基本不采用其他方式得分。同时,在三场比赛中他的跟进进攻极少,在非对攻区域进攻的得分只有一剑。反观许英明的对攻转换进攻得分最高,这说明许英明更多的得分是第二意图得分,他的第一意图直接进攻得分比金政焕低了28%。从个人信息可知,金政焕比许英明年长9岁,他已经错过了运动的黄金年龄,体能有所下降。但是他利用快、准、狠的第一意图进攻,既能在比赛中得分,又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存体力,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比赛。
3.许英明与金政焕决赛的数据统计分析
在决赛中,两人对攻区域内的交锋为20次,对攻区域第一意图许英明得1分,金政焕得9分;对攻区域第二意图许英明得2分,金政焕得6分;其他区域许英明得4分,金政焕得0分,总得分许英明为7分,金政焕为15分。由此可见,金政焕把交锋次数有效转变为自己的得分,其进攻效率高,进攻意图明显。结合比赛录像分析,金政焕的技战术运用得当,在启动时运用跃步,向前一步接错步,原地启动接向前一步,通过向前一小步和快速两步变换节奏,争取比赛的主动权,从而击中对手,获得分数。在步伐多变的基础上,金政焕的下剑部位选择灵活,下剑准确,短距离快速下剑、长距离拉伸下剑和对攻正常速度下剑是其得分的主要手段。反观许英明向前两步的启动太过单一,被金政焕发现了规律。所以金政焕在对攻区域的第一意图得分最高,这也是其赢得比赛的重要条件。
三、结论和建议
以金政焕为代表的韩国佩剑,注重对攻第一意图得分,启动速度快,启动步伐流畅,对攻出剑速度快,手感柔软,部位选择恰当,这些战术值得我国运动员借鉴。我国击剑运动员要加强对攻中第一意图的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在心理方面,运动员要专心,敢于主动攻击;在体能方面,要加强瞬时机动性、启动速度、步伐连贯性和出手感觉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宋长江.悉尼奥运会佩剑战术运用特点的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81-82.
[2]赵传杰,费正伟,张辉.中国击剑队奥运攻关研究报告——我国重点佩剑运动员与国外主要对手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科研,2008,29(6).
[3]叶青林.击剑步伐在比赛中的作用[J].湖北信息科技,2005,24(1).
关键词:许英明;金政焕;比赛;第一进攻意图;对比
击剑是奥运会重要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国的击剑运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仲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佩剑个人冠军,使佩剑运动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韩国的击剑运动起步也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韩国佩剑的成绩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其多次获得亚运会个人、团体冠军和奥运会奖牌。金政焕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了个人击剑第三名。中、韩同为亚洲国家,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较为接近,因而本文对中、韩击剑运动员的表现进行了對比分析。
佩剑运动的技术特点非常开放,复杂多样。研究发现,佩剑最主要的得分区域为对攻区域,即两位运动员起始线中间四米的距离,这也是教练员与运动员最为重视的训练区域。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016年国际剑联佩剑大奖赛莫斯科站男子个人佩剑四分之一半决赛许英明对阵金政焕的比赛录像。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佩剑对攻技术等相关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的最新动向,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2)录像观察法:许英明与金政焕的比赛录像。(3)数理统计法:为确保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邀专业人员对比赛中的技战术以及得失分进行专项统计。(4)对比分析法:许英明与金政焕各项信息的对比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个人信息分析
2.许英明与金政焕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由表1、表2的数据统计可知,对攻区域是佩剑得失分的重要区域。金政焕在对攻区域得分的比例比许英明高18.7%。
由表3可知,金政焕对攻直接得分占总得分的比例为57.7%,对攻直接得分是金政焕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次为对攻转换进攻得分。结合比赛录像分析,金政焕在比赛之前身体重心前倾,积极准备进攻。比赛开始后,金政焕的第一进攻意图明显,启动速度快,步伐连贯,不给对手思考的时间,经常一击制敌。同时,他的下剑部位选择恰当,基本无抗剑、被防守和打空的情况。第一意图得分是金政焕最擅长的得分手段,他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基本不采用其他方式得分。同时,在三场比赛中他的跟进进攻极少,在非对攻区域进攻的得分只有一剑。反观许英明的对攻转换进攻得分最高,这说明许英明更多的得分是第二意图得分,他的第一意图直接进攻得分比金政焕低了28%。从个人信息可知,金政焕比许英明年长9岁,他已经错过了运动的黄金年龄,体能有所下降。但是他利用快、准、狠的第一意图进攻,既能在比赛中得分,又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存体力,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比赛。
3.许英明与金政焕决赛的数据统计分析
在决赛中,两人对攻区域内的交锋为20次,对攻区域第一意图许英明得1分,金政焕得9分;对攻区域第二意图许英明得2分,金政焕得6分;其他区域许英明得4分,金政焕得0分,总得分许英明为7分,金政焕为15分。由此可见,金政焕把交锋次数有效转变为自己的得分,其进攻效率高,进攻意图明显。结合比赛录像分析,金政焕的技战术运用得当,在启动时运用跃步,向前一步接错步,原地启动接向前一步,通过向前一小步和快速两步变换节奏,争取比赛的主动权,从而击中对手,获得分数。在步伐多变的基础上,金政焕的下剑部位选择灵活,下剑准确,短距离快速下剑、长距离拉伸下剑和对攻正常速度下剑是其得分的主要手段。反观许英明向前两步的启动太过单一,被金政焕发现了规律。所以金政焕在对攻区域的第一意图得分最高,这也是其赢得比赛的重要条件。
三、结论和建议
以金政焕为代表的韩国佩剑,注重对攻第一意图得分,启动速度快,启动步伐流畅,对攻出剑速度快,手感柔软,部位选择恰当,这些战术值得我国运动员借鉴。我国击剑运动员要加强对攻中第一意图的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在心理方面,运动员要专心,敢于主动攻击;在体能方面,要加强瞬时机动性、启动速度、步伐连贯性和出手感觉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宋长江.悉尼奥运会佩剑战术运用特点的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81-82.
[2]赵传杰,费正伟,张辉.中国击剑队奥运攻关研究报告——我国重点佩剑运动员与国外主要对手技战术特征分析[J].体育科研,2008,29(6).
[3]叶青林.击剑步伐在比赛中的作用[J].湖北信息科技,20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