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爷”李卫东当上全国“百姓英雄”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z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自强不息,靠拉板车自谋出路;关爱社会,没有因为下岗而对社会有所怨言。在他的意识里,蕴涵着中国人最朴素的也是最美好的情怀……
  实况:市委书记
  
  为百姓英雄“开后门”
  
  2003年11月27日下午,湖南襄樊市委常委会议室,暖意融融。
  才返回襄樊的获得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百姓英雄”李卫东参加了市里为他举办的见义勇为座谈会。
  几天前,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办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颁奖盛典上,李卫东被选为全国12名见义勇为先进分子之一。
  “我没想到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会把见义勇为精神发扬光大!”李卫东一字一句地说出心声。
  “你有没有什么要求?”听完李卫东的家庭情况介绍后,市委书记阮成发凝视着对面的李卫东夫妇,关切地问。
  “下岗的人不是我一个,工作不是很好找。”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李卫东回答得很实在。
  “对李卫东这样的百姓英雄不是一次性奖励就完了,我们要给予保护,给予关心!”阮书记动情地说。
  “他自强不息,靠拉板车自谋出路,关爱社会,没有因为下岗而对社会有所怨言。他不仅仅是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市委副书记李德炳谈了自己的看法。
  同为下岗工人,李卫东的妻子张抚萍坐在丈夫身边,抹着激动的泪花,自豪地点着头。
  “李卫东自食其力,很识大体,党委政府应该关心他。作为市委书记,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开后门,但今天我要请城市管理部门协调解决英雄的工作!”阮书记对到会的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人提出了要求。
  “开后门?”李卫东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不是‘开后门’。拉板车的时候你能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国家财产,做城市管理工作也一定能做好,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这种精神!”阮书记笑着说。
  会议室内掌声一片。
  
  回放:银行门前板爷儿壮举一瞬间
  
  2002年4月21日清晨,被襄樊人称为“板爷儿”的李卫东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拖着空板车来到汉江路的板车停靠点等活儿。停靠点正对面是中国农业银行襄樊市樊东支行松鹤分理处的营业大厅。
  7时40分,松鹤分理处像往常一样提前打开了大门。由于是星期日,此时街上只有零星的行人。两名女营业员王彦明、李清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等待运钞车的到来。
  7时45分,王彦明走出大门接过运钞车送来的装有17.6万元的绿色钱袋。两人拎着钱袋一前一后准备进入储蓄柜台时,突然,走在后面的李清脑后一阵剧痛,栽倒在地。王彦明感觉身后钱袋一沉,刚一回头,只见一名男子挥舞着一根钢管向她头部砸来,王彦明顿时被打昏过去。随后,该男子扔掉钢管,背起钱袋大步逃出分理处。
  就在该男子走出大门数十米后,王彦明、李清先后苏醒过来。李清挣扎着按响了分理处的警铃,王彦明则捂着流血不止的头跑出分理处大声呼喊:“抢钱呀,有人抢银行!”该男子听到后加快脚步向工业区方向逃窜。
  正在等活的李卫东也听到了警铃声和呼喊声。他看见不远处有一背包男子正急步朝三环拉链厂方向走去,马上意识到他很可能是抢银行的劫匪,立即跑步上前追赶。
  劫匪看到有人追来,边跑边拦一辆红色富康出租车。在出租车没停的情况下,他跳上一辆电摩托。跑在最前面的李卫东见状,大吼一声:“站住,他是抢钱的!”电摩托没有发动。李卫东接着跑上前伸手去抓劫匪衣服,劫匪跳下车,拿起手中的钱袋砸向李卫东,随后仓皇逃去。
  李卫东赶紧拣起钱袋子抱在怀里,送到农行松鹤分理处,对两名营业员说:“钱已经夺回来了,你们到医院去包扎一下吧!”
  下午2点钟,他又到了樊城区刑警大队,向办案人员详细描述了劫匪的相貌。之后,李卫东就在民警的带领下,到烈士塔下、万山路口等僻静的大街小巷寻找。
  下午4点的时候,当他们巡查到樊城区前进路机电公司门前时,李卫东眼光锁定了一个路旁的人,像极了犯罪嫌疑人,后来经过认真辨认才确定“就是他”,民警遂即将其抓获。
  经查,犯罪嫌疑人吴激嵘,系辽宁省抚顺市人,他于1999年6月,带着家中的6万元积蓄独自来到襄樊从事木地板木门生意,由于生意亏本无法维持,才铤而走险。
  这天晚上,李卫东很兴奋地回到家,妻子和母亲却担心得吃不下饭,他却像解恨似地吃了几大碗。用他自己的话说,那顿饭他吃得“痛快淋漓”。
  
  定格:板爷卫东过踏实的平民生活
  
  “4·21”反劫案中李卫东表现的那一瞬间,从表象上看像是巧合,其实对他来说,是一件偶然中的必然。
  今年35岁的李卫东原本是襄樊市毛纺厂的职工,1993年企业改制后,他下岗回家。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回家后就买了一辆板车,从此干起了“板爷”的差事。拉板车,是个出死力气的活,但李卫东在方圆几十里却有很好的口碑。李卫东有一句口头禅:“靠力气吃饭,不偷不抢不占不贪,过得踏实、自在。”
  樊城区委宣传部王清波科长给记者讲了一个十分感人的小事。
  1998年6月的一天,李卫东帮樊城区政府的一名机关干部搬家。在搬完家后,这名机关干部看他干得满头大汗,就把搬家整理剩下的纸箱、废旧报纸送给了他。李卫东东把这些废纸品拉回家后意外发现,里面有一个厚厚的纸包,当他把纸一层层剥开后傻眼了——里面是整整齐齐的3000元现金!这在当时抵得上他拉板车一年的收入。妻子闻声赶过来,两口子你望我我望你,不知说什么好。这3000元钱不还,搬家的主人也许不一定知道。然而,饱偿生活艰辛的李卫东却深知,花自己的钱最安心。他望着妻子说:“不是自己的血汁钱用不得,用了也不踏实。虽然我们天天为钱忙,却不能让钱迷了心窍。”那一刻,妻子仿佛重新认识了李卫东,在她眼中,丈夫似乎显得更加高大了。
  李卫东赶紧把钱包好后立即送到樊城区府大院那位搬家的主人家。那位机关干部感动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拉板车的人竟有这样的情怀,送上这早已经忘记的3000元。
  李卫东不仅自己不发意外之财,他还经常教育家人也不要贪占不义之财。李卫东的妻子张抚萍给记者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早在1995年,张抚萍待业在家,那时孩子还小,有一天晚上,张抚萍抱着孩子在路边散步时脚踢到一个物品,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枚亮晶晶的金戒指。
  回到家后,妻子神神秘秘地对李卫东说:“我捡到一枚金戒指。”那时候一枚金戒指可是很值钱的。结果遭到李卫东“一盆子冷水”泼了过来:“人家的东西,不要图小便宜,赶快还给人家。”
  于是李卫东领着妻子到拾戒指的地方去打听,原来刚才有两口子打架,不小心把金戒指给拉扯掉了。当两人心平气和后,才发现丈夫送给妻子的价值1000多元的结婚戒指丢了。两人找了很久没找着,原以为缘分就从此尽了。正当两人万分沮丧的时候,李卫东夫妇把戒指送上了门,因此挽救了一桩婚姻。
  这么高思想境界的人其境况却是如此不尽如人意。李卫东全家5口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妻子近年来一直在做临时工,每月只有200多元钱的收入,两个小孩子都在上小学。李卫东就是靠每天拉板车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还背着父亲身前生病和家里盖房子欠下的5万多元债务。
  抢劫案发生后,李卫东的母亲正在汉江路上做保洁工,这时有人对她说,你儿子这回可发财了,追回一个抢银行的,整整一大袋钱呐。
  许秀英听后,心里一咯噔,她赶紧问是怎么回事,得知儿子没事,才稍微安心点,可是老人家还是整整一上午吊着心。中午,儿子回来了,她一问得知罪犯还没有抓住,就又开始担心起来,儿子向来“爱管闲事”,如果那人回来报复怎么办?看来这回弄不好要遭大祸了。
  李卫东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在他家附近方圆几公里的居民都知道他,这当然还是在他见义勇为之前。李卫东在不到20岁的时候招工到了毛纺厂。在毛纺厂,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工人,车间里的人都很敬重他,当时车间主人对他特别“关爱”,李卫东的妻子张抚萍就是由车间主人给撮合的,并且是车间主人的表妹。张抚萍见到李卫东第一面后,对他又黑又瘦的长相不太满意,结果经不住表姐夫的再三“诱惑”:“小李是个实在人,干活很下力,跟他过日子有享不完的福,你不会后悔的!”结婚这么年来,张抚萍果然没后悔过。
  1993年,毛纺厂改制,李卫东下岗后就干起了拉板车这个行当。刚开始的时候,他碰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比如给别人搬家、拉水泥等。到后来,因为干活踏实,又守信用,他的名气渐渐大起来了,一些单位只要有活,他们就会叫李卫东去干。
  他揽了活之后,立即喊上那帮乡下拉板车的兄弟。干完活之后,厂方总是把搬运费一次性结算给他。而他自己从不给自己多分一分钱,他总是把钱平分。有一次,他找了连他一共7个人给毛坯厂装了一趟货,半个多小时就装完了,随后厂方给了李卫东50元,人平应该分得7元,还剩1元,李卫东便说:“这1元是我找活的电话费。”他认为这是他花掉的,他应该扣除。这就是李卫东,一个普普通通的板爷的真实写照。
  在街坊邻居中间,李卫东是有口皆碑的。凡红白喜事,他是不请自到。李卫东居住的小区虽然是城镇,但办丧事,大都在家里举办。李卫东得知后总是主动去帮忙,并不收任何工钱。借桌子、借凳子、帮忙端菜等,凡是重活累活脏活,他总是抢着干。
  英雄是在瞬间产生的,但英雄的成长决非偶然。李卫东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原毛纺厂上班期间,工友遇到 困难找到他,他都毫不吝啬地予以帮助。
  2000年9月的一天,汉江北路居委会所属的汉江饭店一楼下水道堵塞,饭店因效益不太好,没钱请人疏通,为此十分着急。这时居委会胡书记找到李卫东,向李卫东讲明了困难,李卫东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活与居委会干部一道立即赶到饭店,顾不上喝口水,立即开始疏通工作。9月的天气异常闷热,长期堵塞的下水管道不时散发出一股股熏人的臭气,粪便、蛆虫溅满了他全身。半小时的艰苦劳作后,下水道疏通了,但李卫东却早已变成泥巴人。
  
  性格:豁达朴实偏爱职业“还是拉板车”
  
  在李卫东的意识里蕴涵着中国人最朴素的也是最美好的一些情怀。
  2002年4月24日下午,身披绶带、胸挂大红花、手捧市公安局奖励的1万元现金的李卫东,端坐在“4·21”案件表彰大会会场前排,格外“抢眼”和神气。
  发了奖金后,李卫东的板车同行们起哄道:“东娃儿,这下发财了,没忘了哥们吧?”
  其实得奖后,他并没有“忘记”兄弟们。事后不久,李卫索性在馆子里摆了6桌酒席,款待拉板车的兄弟们,那顿饭他足足花了1500多元,可他觉得值!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主动设宴时,他说,那天撵劫匪时,后面也跟着几个兄弟,所以歹徒才不敢猖狂,他们也有功劳,人应该仗义。
  李卫东就是这样,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他消沉、失落,相反还铸就了他豁达、无私的性格。案发后,有人问他当时你就不怕,他的回答虽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是掷地有声:“当时我什么也没有想,一听是抢银行,跟救火一样,哪还顾得想!”“怕我就不撵他,他是坏人,我是好人,我咋会怕他?”
  李卫东先后被评为“襄樊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先后得到奖励和社会各界捐助达3.1万元。得知两级综治委和公安机关给他重奖后,记者问他“政府奖励你,你是怎么想的?”“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他的回答又是语不惊人:“我没有想到政府会给我奖励,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还会冲到前头。”
  2003年11月27日,当李卫东从北京返回襄樊一下火车,立即被拉板车的兄弟们围住,当他们问及他回来有何打算,李卫东笑着说:“还是拉板车!”
其他文献
近年来,“精神病人”“司法精神病鉴定”“强制医疗”等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再度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系列由“武疯子”酿造的悲剧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同时也在拷问着我国对于精神病人的监管力度。2012年刑诉法修改以来,各地相继出现了强制医疗的第一案,各地也纷纷出台一些规定和条例,细化强制医疗程序的实施规范。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强制医疗的决定程序规定得比较详细,但是规定解除程序的法条却很少,以至于各地司法机关在
期刊
我国新刑法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根据,应该根据单位犯罪的两种类型,单位决策型犯罪处罚的根据为单位组织责任体说,对单位一般职员犯罪应根据替代责任进行处罚。替代责任的设立基于公共利益的保护,以代理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以控制关系为判断的根据,在我国刑法中可适用于单位犯罪领域。替代责任不仅契合以功利为基础强调社会责任的要求,也符合风险社会以刑罚控制风险的目的。  组织体责任说的缺陷  1997年刑法颁布之前,
期刊
2003年12月17日一早,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刚启用的新刑事审判庭里已挤满了来自省内外各大媒体的记者。  记者的云集,使所有旁听者都预感到即将开庭审理的是一起极为特殊的案子。  9时整,庭审开始。随着审判长的一声传令,长得瘦长斯文的被告人孟小虎戴着手铐被两名法警带进了法庭。一时间,所有的眼睛都盯住了这张脸,似乎都想在这张并无多少表情的脸上找到一些答案或看到一丝忏悔。人们不明白,作为蚌埠市人民
期刊
盐业公司以为职工谋“福利”的名义大搞“第三产业”,执法犯法,计划外贩卖食盐达1900多吨,不仅偷漏税款,还私分国有资产100多万元。分赃完毕,把所有凭证单据付之一炬。检察官在“盐鼠”抵赖狡辩的情况下,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捉拿归案。真所谓:盐政员私贩盐,是猫是鼠?检察官端“鼠窝”,大快人心!    办公司“盐鼠”作案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仿佛一股春风一夜吹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办
期刊
一个被检察机关悬赏1万元网上通缉的百万巨贪,居然假冒他人名字,从发证机关领到了合法的身份证件,使其得以在在逃五年后拿着"无违法犯罪纪录"的政审表进入大学,成了两个班的班长。    主办失踪    1997年10月,中国银行蚌埠分行长淮分理处营业部负责人黄怀中整整一个星期没来上班 。分理处主任何某某心中的不祥之感越来越重,他打电话给开户单位--深圳市升万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试着找人。对方当时就一身冷
期刊
沈阳“1·18”大案惊天,引起了全国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如今案件已经过去近一年时间了,人们对于“1·18”的印象也渐渐模糊。然而,人们大概很难想像,“1·18”大案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对“1·18”大案背后的渎职犯罪行为的查处。    新闻背景    2003年1月18日晚5点50分左右,沈阳市商业银行辽沈支行第一储蓄所遭到歹徒持枪爆炸抢劫。犯罪分子实施爆炸后,持枪抢劫人
期刊
重庆市石柱县力场乡2001年至2002年,先后有4人中毒死亡,其中有2名刚满两周岁的儿童,数十头牲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魔鬼村”。案情惊动了重庆市和中央高层领导。2002年9月,重庆市石柱县公安机关终于侦破此案。令人震惊的是,制造这一系列投毒案的竟是年轻漂亮的少妇罗应兰和年逾64岁的退休高级教师袁家华。2003年10月18日,袁家华被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期刊
【题记】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近年来,虽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易发多发。今年我国对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加强了食品的全程监管。本刊这期“圆桌会议”栏目,围绕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问题展开讨论。  从立法层面上实施食品安全的管控  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在今年4
期刊
房屋搬迁纠纷一直是法院处理的难点,其争议核心在于裁判难以执行到位,以重庆某基层法院为例,该院2013年全年结案14205件,其中执行结案2142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141件(司法统计中的“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主要是指因为被执行人不具备执行条件,无法将案件执行到位。),其中涉及房屋搬迁纠纷的未结案件为22件,占未结案件的15.7%。在全年度受理的26件房屋搬迁纠纷中,仅执行到位4件,执行到位比率低
期刊
作为一门诞生于近现代、肇始于偶然历史事件的新兴学科,经济法可谓一直在学科的夹缝与碰撞之中逐渐长成。然而,若经济法学的研究一直停留于经济法存在的独立性或正当性的层面,而不能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则其很可能会成为水上浮萍。令人遗憾的是,当代中国经济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仍然局限于“市场失灵”和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命题(吴越.经济宪法学导论:转型中国经济权利与权力之博弈.法律出版社,200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