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融合育人:理论、结构、实践三重逻辑摭论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育人”思想源远流长,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和价值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融合的学理逻辑包括理论逻辑、结构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通过梳理课程育人的思想渊源、阐明课程融合育人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内蕴,可建构起以“学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超学科融合”为基本形态的融合育人课程体系,以大概念、问题序列、主题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为课程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新媒体的变化日益多样,如今信息的表达和语篇的传递不再仅仅依赖于单纯的文字,而是多模态共同作用和呈现的.纪录片是涵盖大量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语篇,使人们对相关资讯产生最直观的印象,也能体现不同元素之间隐性的相互联系.文章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拟以Kress&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以地理宣传片《鸟瞰中国》作为对象进行探讨,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来解读该纪录片体现的丰富信息,以及挖掘隐藏在内容背后的文化元素.
教育的战略策划事关重大,世界主要大国均十分重视.世界主要大国无论发达与否,都注重教育的立国与强国作用,且兼顾公平与效率、质量与创新,具有质量与效率并存、个人与社会兼顾的战略定位特征.我国面向未来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强调将“高质量战略”付诸实践,注重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须在理念上融通、行动上一致,在处理内外关系上审时度势、调适应变,在参照借鉴共同经验的同时,兼顾差异化、特色化战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