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吉林省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

方法

201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9个市(州)共32个县(市、区)35~79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利用复杂加权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吉林省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5种主要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是41.3%、11.5%、42.8%、31.5%、53.5%;仅16.2%的中老年人不具有上述5种危险因素,83.8%和29.9%的中老年人分别具有≥1和≥3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男性具有≥1、≥2和≥3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分别是女性的3.18、4.28和5.58倍;农村人群具有≥1、≥2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分别是城镇人群的1.22和1.20倍;具有≥1、≥2和≥3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

吉林省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暴露率较高,应重点关注和干预农村男性高龄群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防治方向。方法总结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BPD患儿,选择70例胎龄≤32周且不需要依赖氧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围生期可能的危险因素、氧疗和咖啡因使用情况。结果男婴较女婴更易发生BPD(P=0.000);BPD组胎龄
目的探讨围产期相关因素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症(C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诊断为CH的新生儿125例为病例组,按1∶3比例随机选择非CH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项分类logistic同归模型分析CH的围产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高龄产妇的发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我国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针对2005-2013年全国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发病10例及以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其中的流感暴发疫情,并对引起流感暴发的病毒型/亚型及暴发的时间、地区、场所分布、规模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3年全国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 252起,其中
目的了解中国成年女性膳食营养素摄入变化。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1年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2013版)》,分析9省(区)25~55岁成年女性膳食能量及主要营养素摄入变化趋势。结果2000-2011年9省(区)成年女性膳食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达到推荐量的人群比例不断下降,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过低(<50.0%)和脂肪供能比过高(>30.0%)的人群比例大幅增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手足口病(HFMD)患者中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 A10)分离株的VP1区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real-time PCR检测非EV71和非Cox A16肠道病毒标本280份,用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分离到的毒株采用RT-PCR扩增其VP1区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BLAST进行型别鉴定。对鉴定为Cox A10的所有毒株进行VP1区基
目的了解北京市入托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感染状况及其相关的就诊率,为估算手足口病疾病负担参考。方法2013年8月20-31日对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和怀柔区进行入托体检的健康儿童开展血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V71和Cox A16的IgG和IgM抗体。结果共调查813名儿童,平均年龄为(3.5±1.0)岁。Cox A16 IgG阳性率为
目的了解南京市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AR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HIV/AIDS人群的ART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5-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免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人口学、ART情况及社会支持与歧视等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HAAR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HIV/A
目的分析生物电阻抗(MF-BIA)法和双能X线吸收(DXA)法测量成年超重/肥胖人群体脂率的一致性,并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方法招募志愿成年超重/肥胖者1 323人,分别采用MF-BIA法和DXA法测定受试者的体脂率,分析两方法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建立MF-BIA法校正预测模型。结果成年男女性超重/肥胖的MF-BIA法与DXA法测量体脂率差值分别为-6.5%、-4.3%和-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