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头珍藏的照片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胡头有一张珍藏已久的照片,这照片他不放在家里,而是藏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不用多说了,你马上会联想到这里面肯定有“戏”。是的,这里面确实藏着一段爱情故事。
  只是偶尔,老胡才会悄悄地拿出照片来看上一眼。看着他那脸上经岁月侵蚀留下深刻的痕迹以及有些含情脉脉的眼神,便着实要令你感叹:哦,原来是爱情!
  我算是办公室里有幸见过那张照片的唯一一个第三者了。真的,那确实是一位少见的美少女。除了衣着之外,绝对不比现在那些当红的影星逊色。据说,老胡年轻时有一位要好的哥们儿(那时不说哥们儿,称兄弟),这位兄弟姓张:照片上的美女就是张兄弟的女友。
  说是女友,其实也不准确。只是张某的一厢情愿而已。姑娘从来也没答应过他什么,只是没有落下脸来拒绝这个多情的小伙子罢了。老胡在张的坚决要求下,充当了好多次说客与信使,递个纸条或带个话什么的?然后,便是被张拉着没完没了回忆经过与细节,以此分析“爱情”的进展并商讨下一步对策,
  想不到,这一来二去,姑娘竟然爱上了老胡,爱与不爱,真让老胡一筹莫展。话一挑明,老胡才明白自己为什么特别爱做这信使的原因,感情是自己也爱上了人家。怪不得很长一段时间与张在一起时觉得有点不大对劲,总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老胡兴奋之余,又陷入了自责与惭愧。
  老胡当然不能答应。他不能做对不起自家兄弟的事,这未免太不仗义。当然,这里面肯定还有波有折,要不,大姑娘的照片怎会跑到老胡这里来呢。
  事隔30多年,早已是斗转星移不知其详了。我曾经小心翼翼问过老胡,既然那姑娘和张的事不成,你为什么要放弃那属于自己的爱情呢?老胡瞪了我一眼,说了句:“你不懂!”
  我不懂、是的,我不懂老胡和他的那个年代,只是读出了老胡那混浊的眼睛分明地透露出的伤感。
其他文献
乡下年近九旬的三伯爷去世了,我回去参加葬礼。葬礼隆重,祭品丰盛,大摆宴席,且还花费了三千多元请来巫师做了三天两夜所谓的“道场”,场面让人联想到其儿女的孝顺。然而,在与三伯爷的邻居李哥聊天时,才得知此隆重葬礼乃作“秀”之举。  三伯爷有四个儿子,这把年纪了可谓儿孙满堂,照理该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自从儿子陆续成家立业各自乔迁新居后,三伯爷就和老伴被留在了老屋,因尚能彼此关照,生活不存在大的困难。199
期刊
原以为,我和他结婚了,他就理应归我所有了,其实,我的想法太简单。我忽略了婆婆和老公难以割舍的亲情:自从我进他家后,我与老公的亲密,引起了婆婆的嫉妒。开始我很不理解,后来发现,我没有给他们留有充足的空间,婆婆产生了“娶了媳妇忘了娘”的醋意,爱情和亲情产生裂痕,婆婆就对我有了意见。  每天吃罢晚饭,老公都要陪婆婆看看电视,唠唠嗑,我喊老公回我们两人的房间时,婆婆总是不悦。有一次,老公在公司里连加了两天
期刊
我下岗了,生活顿时没有了着落。妻子说,我们回老家去种地吧!有地总不会饿死人的,咱们种地好了,  我无语,我没有一技之长,又能干嘛呢?  于是,我们回老家承包了一块地,这块地靠着河边,地里长满了草,我们把地翻了一遍,打了灭草剂,种上了庄稼。一日,我发现有棵芽儿冒出来,我高兴地回到家对妻子说,种子发芽了。妻子怀疑的说,不可能吧,这才种上几天?  一场大雨过后,我们又去了地里,地里已长满了芽儿,妻子蹲下
期刊
伯父不是我亲伯父,只因我母亲与他同姓,所以才认了亲。但就是这样一个半路认来的平凡老人,却给我了关于人生的最深刻的感悟。  伯父住在城市的农村里。在热闹的桃溪路口沿一条斜径一直往上,左曲右拐,小径尽头用青、红两种砖砌成的那座小院便是。从砖的颜色可推测这小院应该是有些年头了,因此也越发显得古朴、清幽:院子四周种满了槐树,每到五月春夏交替时,淡雅的槐花香总会弥漫充盈到院子的每个角落,于是,生性浪漫的主人
期刊
父亲是个矮小的汉子,与人高马大的母亲相比,父亲足足矮了快半个头。平时,父亲不太喜欢说话,尤具是在母亲面前,因为母亲是那种可以把男人管得服服贴贴的人。我见过父母吵架,母亲一个耳光,父亲就不知东西南北。  那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大约是为了过年时多给父亲的父母多一点礼物还是多给母亲的父母一点礼物,其实,两家的老人年纪都很大了,多点礼物少点礼物都不会去计较了,但是,母亲计较了,当时正是晚饭后,生气了的母亲坐
期刊
常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日子。一般情况下,“晚上看电影”的消息是上午传出,然后就像长了腿,不到一个时辰便从村头传到村尾,于是全村人一天都喜气洋洋,干活儿都特有劲。最高兴的当然还是我们这些孩子,晚上放电影感觉就像过年一样,我们一整天欢呼雀跃,甚至连回家吃饭都忘了。  太阳还在头顶斜上方时,家家的炉灶便生起了火,冒起了烟,不大一会儿晚饭便做好了,吃了饭,父亲忙着喂猪,母亲急着拾掇家务,我们小孩于早就没耐心
期刊
65岁的刘老师儿孙满堂,五年前老伴病故,刚刚烧完老伴的百日,刘老师就把新老伴接进家门。子女们很生气,邻居也笑话。  比刘老师小5岁的郑阿姨也是退休教师,45岁那年丈夫给她留下3个未成年的子女撒手人寰,可以想象这15年郑阿姨是怎么熬过来的。如今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女儿是一个单位的行政主管,工作很忙。郑阿姨为自己的儿女有出息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独居的日子感到孤寂,她总感到生活中少了点什么?就在这时经朋友
期刊
最聪明的老人——加拿大老人破解金字塔石块搬运之谜    日前,一名从未到过埃及的加拿大渥太华老人向加拿大媒体宣称,他发现了金字塔石块的搬运“秘密”——通过他发明的运载工具,一个7岁女孩甚至能拉动重达230公斤的石头!  雷纳还用他的木制工具在汽车道上示范,一块估计有1吨多重的方形石块果然被他轻而易举地拉动!雷纳称,他设计的这个木制工具,曾经使一个7岁的小女孩拖动230公斤重的石块。    最时尚的
期刊
去年夏天,在儿女们的凑合下,由两个女儿带我和老伴去了北京一趟。  进北京后,我们首先去的地方就是天安门广场。这天天高气爽、夕阳西斜。广场上的中外游客,熙熙攘攘,有的散步,有的聊天,有的摄影。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四大建筑,分别在广场的侧方,把整个广场点缀得分外壮观。  颐和园里虽然观光人多,但远离了闹市的喧嚣。我们漫步在长廊里,显得幽雅而僻静。这条长廊,堪称寰宇之最,
期刊
泛舟楠溪江  李盛仙    放掉楠溪别有天,迷人景色付题笺。  一江碧水环空谷,两岸滩林绕翠烟。  烟锁重峦难仰止,松生绝壁自巍然。  南飞旅雁临风啸,何处山川若此妍。    重上岳阳楼  陈业正    岳阳楼上诗无边,毛墨杜吟两空前。  忧乐佳音谁媲美,巨龙飞至仰鸿篇。  (注:岳阳楼景观于2005牟6月又添巨龙两条。)    莲花  零俊光(广西)    冶得清操秽不积,丰姿掩映半边溪。  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