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顶岗实习是一种新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关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关于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非常零散,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并总结了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和问题。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凌玲(1989-),女,安徽安庆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4)徐金寿(1962-),男,浙江临安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副校长,研究员。(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9-0142-02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背景
  1.学科背景
  高职是以培养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近几年来,高职的大力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结构、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高职的跨越式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顶岗实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2.政策背景
  高职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结合国家相关要求,根据职业院校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院甚至是部分本专科院校都已开始探索和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
  200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顶岗实习指导意见。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顶岗实习的学生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参加工作的职工,另外一种是院校的在校学生。
  国发[2006] 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及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发[2009] 3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教育部2009年的八项举措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建就业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双证书’制度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毕业前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因为顶岗实习过程复杂,关涉对象多,难于控制,同时现阶段出现的各种研究其普适性较差,所以在法规及政策上给顶岗实习过程以规范、监控甚至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以上的国家文件在不同程度上对顶岗实习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建议,可见国家对顶岗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很高。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
  1.现有文献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1)高职学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组织管理松懈,对实习学生教育指导缺乏力度,很多院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学生顶岗实习放任自流,实习效果不佳,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实习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业绩和工作量难以估算,缺乏对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此外,顶岗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学校的管理难以到位甚至失效。
  (2)企业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因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影响生产。如果企业对此没有兴趣,学校即使通过各种关系把学生勉强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也很难长期维持。目前,许多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缺乏积极性。
  (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对顶岗实习认识不清,实习身份的自我定位不准,缺乏顶岗劳动和吃苦的思想准备,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学生半途而废,当了逃兵。顶岗学生联系不便,缺乏学习交流的平台。
  (4)顶岗实习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毕业生顶岗实习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过程,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主要表现在:首先,当前的交流方式存在联系方式多样,统一性差,联系方式变化快,更新不及时;指导教师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等弊端。因而构建一个统一的集信息发布、实时通讯、论文指导、成绩评定、综合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实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其次,总结和考核方式单一,当前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主要以学生提交的实习论文为依据,但单一的评价主体已不能满足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实际要求。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行政和法律上的支持。
  2.关于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在探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时候,每篇文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不同,综合所有的文章发现,大部分是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中的某几方面提出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构建。还有的仅仅是从管理方式的角度提出模式的构建。
  (1)关于以顶岗实习过程控制为导向的研究。孙兵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模式探讨》一文中提出了过程管理的模式,包括:组建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专门机构;构建“跟进式”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搭建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平台;实施顶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顶岗实习的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的工作岗位,育人环境和育人主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社会机构,它们运行的规律和追求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学校以育人为目的,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它们管理的方式必然会出现很大的矛盾。此时,从学生顶岗实习整个流程出发的思路,可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管理的方法。   彭定、江荧在《基于企业化运作模式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探索》一文中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导入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实习控制程序、作业文件、记录文件等有效监控和指导顶岗实习过程;以市场营销理念动态构筑和管理顶岗实习企业资源库;以流程式管理提升管理执行力;以职业规划管理实现顶岗实习效果多元化。此文旨在让学生在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的过程中全程体验企业的管理文化,培育其良好的社会和岗位适应能力。这种以企业化管理理念运作顶岗实习的管理方法,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重视企业的需求,同时对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制定职业规划、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顶岗实习之所以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它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得到相关工作经验。从企业出发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在文化的氛围里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
  (2)关于顶岗实习信息交流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杨南南等人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探究》中比较创新的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五位一体”柔性开放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五位一体”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监控平台。平台应包含6个子系统:发布信息子系统,提交批阅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查询统计子系统及档案管理子系统。提出“五位一体”网络管理平台要与电话平台、短信平台、校友平台、QQ群、电子邮件等载体相结合,要与定点联络、定期巡查等方式相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很多,专业复杂,实习地点非常分散,学校统一管理困难,教师的数量有限,难以到现场进行逐个辅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监控平台,可以建立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重覆盖,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管理体系。
  夏奕等人在《毕业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也提出了搭建优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介绍了澳大利亚Martin博士主持开发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络平台自主更新维护个人的信息平台,了解学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进行效率的指导。此外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数据库,对学校建立良好的顶岗实习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3)关于顶岗实习制度和理念的研究。姜宇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文中分析了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其次,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建立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双导师”制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弹性管理与刚性考核制度;建立定期登記备案与联系制度;建立激励政策的管理制度。再次,创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与意识。最后,管理形式创新,提高管理效果。这篇论文提出顶岗实习管理要把传统的“面对面”式的管理与当今“背对背”的新型模式完善结合,把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规律与网络传播的特点结合起来以探索管理上的创新。
  三、结束语
  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正在深深的影响着顶岗实习的效果。对于脱离正常教学体系,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如何建立一套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有效的做好顶岗实习这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学校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学校具有一套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吸引企业接纳更多的实习生,而且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我们做了关于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与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孙兵.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过程管理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4] 彭定,江荧.基于企业化运作模式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
  [5] 杨南南,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探究 [J].职教论坛,2011.
  [6] 夏奕,等.毕业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09.
  [7] 姜宇国.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汇编语言”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虽然其编程较为复杂、调试相对繁琐,但它能直接而有效地控制硬件,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替代的。结合实际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汇编语言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钟小勇(1964-),男,江西遂川人,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小红(1966-),女,河北昌黎人,江西理工大学信
期刊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育人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和神圣使命。为了整体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探索了“三结合”、“三优化”、“三融入”的新模式,旨在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融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中去,真正扎根于大学生的心里,内化为他们的素质,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工科大学;科学发展观;“三三制”模式  作者简介:王耀中(1953-),男,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
期刊
摘要:针对我国大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根本问题,给出了大学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七项原则。设计了新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方案、毕业设计论文处理流程、具体的文献综述及初设方案报告处理流程。  关键词: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控制;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作者简介:杨平(1954-),男,浙江诸暨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上海?200090)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
期刊
摘要:阐述了大类招生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介绍了电气信息类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分析了当前高校存在着办学理念趋于“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实践教学薄弱;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工作;实行导师制;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全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实践措施来提高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类招生;大学生;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徐
期刊
摘要:介绍了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单片机与DSP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和实践方法,阐述了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利用Proteus直观演示了单片机与计算机通信和两个单片机之间的双机通信,对实验分层教学、实验考核和实验室开放、学生科技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单片机考核方式采用一页纸考试,收到了较好效果。课程设计采用Proteus软件配合,实现了步进电机控制和计时器系统,案例形象具体,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
期刊
摘要:现有关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学术道德”三个方面,而忽视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真实生活体验,毕业、就业、婚恋,科研诚信、科研生活中的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等等,以及他们对自我现在和未来的定位。文章提出了“回归生活的研究生和谐德育”理念,从真正回归生活的视角进行研究,对研究生和谐德育的理论和实践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回归生活;研究生;和谐德育  作者简介:文惠(1986
期刊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文化场所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价值引领、精神凝聚、行为规范、文化传承、生命关怀和环境熏陶等重要价值功用。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内涵理解有偏差、缺乏个性、媚俗化趋浓等不良态势,需要从校园文化的环境、精神、制度、载体、特色品牌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系统设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不良态势;系统建构  作者简介:段志英(198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与行业文化相互交融,也与地方文化互动,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地方文化,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吴文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旨在探讨构建吴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法,高职院校在传承吴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突出创新特色,努力实现吴文化与创新型社会的结合。
期刊
摘要:学院办公室既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又是对内服务的平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层机构。文章论述了高校体制改革形势下对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品德、基本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阐述了办公室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等现代行政意识。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人员;素质  作者简介:范军(1978-),男,山东淄博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讲师。(江苏?徐州?221116
期刊
摘要:学生干部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所依靠的中坚力量。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随着功利化思想的蔓延,学生干部出现了责任心下降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在竞选和工作中追求个人利益,阻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学习与工作时间统筹不当,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同师生群体对学生干部角色的认知混乱,挫伤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基于“理性责任”的视角,学生干部的培养应以“义务责任”为导向,去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