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欢迎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这次太阳马戏团的巡演随团人马,150人里,艺术指导大概是最名不副其实的活儿,我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艺术。
  马克·吐温说:“分析幽默就像解剖青蛙,你大可以做,但青蛙通常会在过程中死去。”艺术指导所做的工作跟分析幽默是一个道理,他在分析艺术。“艺术指导必须是个万事通。要清楚解释任何一个成员在做些什么,他要及时看这些演出,发现问题,然后找出原因,做出改动。尤其是艺术到了执行阶段,会面对所有演出上的、时间上的、经费上的问题,艺术指导是重压之下的粗活。”Sean在训练室摸摸这个,看看那个,显得很活跃,不像有什么压力,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怀疑,压力才让他显得很活跃?
  “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当每个人决定去做一份每天需要面对2500位观众的惊险工作时,他们就决定了自己的压力,就看我们每天怎么对待我们的工作了。压力是我的能量,他迫使我创造,而创造让我愉快。”
  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艺术指导的工作挑战之一是必须改变演员的心态,“我不得不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在做艺术,同时我们还要做生意,一个极度复杂、成本昂贵的生意。我不得不用这些去逼迫他们,时间可不可以再短些、成本可不可以再低些,同时,艺术性还要更好些!”
  “这不会扼杀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吗?”我问。
  “恰恰相反,如果你等待缪思女神降临,赐予灵感,那可能是等上一整天,可能是等上一辈子,谁知道呢?动画家阿尔·赫施费尔德(Al Hirschfeld)曾经这么说过:‘每个人都有创造力,每个人都有天分,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纪律。’太阳马戏团之所以能够保证超乎寻常的创意灵感,就是因为他们有框架的压力。”是的,纪律也是激发创意的方法之一。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创作完全没有预算或工作期限,你会怎样?你会一直拖、乱枪打鸟,最后,你的创意都跑光了。可是如果你只有两天的时间可以设计一个从高空球前转到蹦床的动作,你就会想出一些东西来。
  


  “当初太阳马戏团的《O》这出剧研发时,创意团队根据创作剧本估计出来的预算是6000万美元制费。但是管理层说:没办法,你们只能花2500万美元。大家回去又研究,不是研究要不要做,也不是研究怎么说服管理层不要做,而是研究怎么做可以达到同样动人的效果,例如本来有些要靠特效制造的声光效果,是否可以减少。三年后,这出戏准时推出,制作费完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限制,常常可以激发我们找出简单又美丽的解决方案。
  “可是不断地在挑战,不会有疲倦感吗?”
  “冒险可以将单调和平庸转变成特殊与难忘的经验。愿意冒险、尝试新创意的来源,并与人分享他们的经验,这是我们选择同道的依据。”这让我想起一则关于太阳马戏团的小故事,马戏团在招收表演艺术家的时候,会考核演员的技能,比如让他们爬上一根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但是,不仅仅止步于此,他们会让演员在绳子顶端唱一首歌。对于那些拥有运动神经的应聘者,前者不是障碍,障碍在后者,他们中很多人都不习惯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天花板上飞。可是,越是面红耳赤、颤抖着、甚至走调地发出声音的人,越容易得到面试人员的欣赏,用他们的话来说:“你看,你的心如狮子般勇猛。”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要面对恐惧。事实上,我们就是要吓吓自己,为的是达到自己的极限,然后再超越。你如果要腾空飞翔,首先得把自己推下悬崖。最大的危险不在于失败,而在于爬升到某个高度后,把接下来的演出转换成自动驾驶的模式。”
  每一天,Sean都鞭策他的战友和他一起变得更出色,同时在每个周六早上,Sean还要和他们一起做更多事情,“因为随着一周一周地过去,演出要求越来越高,观众越来越多,艺人们也需要让热情继续下去,就像其他期待周末的人一样,我们希望做一点儿不同的!所以我们会在周六早上跳康康舞,这显然和演出没有关系,但我们要做一些和工作无关的活动来‘唤醒’他们身体和心灵的本能。”
  对Sean来说,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最大乐趣,就是认识到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看到许多孩子在散场时模仿我们的表演真是件很美妙的事,我觉得我们所做的感染了人们。”
  在马戏团中,因为对技巧的要求,很多表演艺术家都是往届奥运体操项目的参加者,但是马戏和体操不一样,做体操的时候,会有书告诉你:你要做一连串儿什么样的动作,一大步晃动会扣多少分,一小步晃动会扣多少分。有六个人给你评分,他们会把你犯的每一个错误记下来,然后扣除,上万名现场观众以
  及上亿的电视机观众会看到你有多不完美。但在马戏中,你只要尽量地发挥,好像挥舞球棒击打棒球,也许你挥舞了上万次,但是所有人都只记得那个全垒打。
  “在马戏中,你只要尽力去做得更好,不用顾虑自己的缺点,因为真实的抒发才可以打动观众。有时候,缺点甚至是帮助你的东西,这和我上面说到的纪律、压力一样。为什么一个优秀的小丑如此难得,因为他只有理解自己,才能嘲笑自己,才能让他的喜怒哀乐击穿观众的心灵,让他们转而开始思考自己。”
  “珍珠是怎样产生的?是来自一粒沙子,一个让你不舒服的东西。但现在我们身上所有让自己满意的特质,都是从一粒沙子开始的。”我谈起《太阳马戏团的魔力》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此时,我们的话题已经从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变成创造一种全新的挑战。我激情澎湃,同时又惴惴不安。
  这个时候,“时间到。”公关提醒我,让我想到Sean之前提到的太阳马戏团的尊重纪律之说。只剩最后一个问题,可惜我没有把握好这种压力,让自己的采访更顺畅。
  我最后一个问题是问Sean,每天要负责解决自己的压力和别人的压力,晚上怎么能够睡得好。这是个没有办法得到解答的问题了。我只能提供一条《太阳马戏团的魔力》一书中的书摘,它来自一个记不得名字的压力面对者说过的话。面对压力,他会玩滑翔翼。“因为如果我去玩牌,就会开始想当天经手的每个螺帽与螺栓,但当我从3000米高的悬崖往下跳,就什么别的事也想不了了,是吧?脚下的世界都融化消失了。”
  Sean会给我这个回答么?他会这样用一个更大的挑战去解决一个更大的挑战吗……
其他文献
与同事之间 , 到底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 是要好的朋友 , 还是仅仅工作上的合作伙伴 ? 那些对此感到困惑并向《职场》寻求答案的职场新鲜人 ,将在这篇文章中有所获益。    说到同事关系 , 我们每天花费 8 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工作上 , 与同事的相处时间甚至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有多项研究证明 , 如果你和同事能够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 , 更能对你的工作带来正面影响。美国知名管理顾问公司盖洛普
期刊
每个人都渴望能在马戏团那样的组织里工作:刺激,在舞台上,在灯光下,传奇一样的生活,可以周游世界。我赞成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不过,在你看下面一组色彩斑斓的文章前,我要先棒喝一下,这个理想不能是空想,太阳马戏团中的每个人,都在用他们对职业的理解和热情,让这份工作更加理想起来。    空想家也有伟大的向往。如果说他们的向往和马戏团工作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向往面前,空想家十几年如一日地
期刊
虽然工作以来,我从没有和客户谈过一次Big Deal,不过我还是像工作第一天所做的那样:  穿上衬衣,拉上领带,把超薄腕表紧紧扣在手腕上。  我突然开始冒汗。一丝毫的不适感终于扩大。我知道,尽管装束和第一天一样,但是我心里已经有东西在悄悄改变。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穿上这身行头,感觉这是我毕业追求的事业,但现在,我感觉它就只是份儿工作。新奇、乐观、豪情满怀这些品质正从我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消失。  我
期刊
在太阳马戏团位于蒙特利尔总部的排演室里,六位艺人同时站上秋千,轻轻摇摆,随之起跳,他们彼此擦身交错,干脆精准得犹如用翅膀飞翔。  不过,教练显然不怎么满意。  “这个不是个人秀!”他对着其中一个大吼。“我们只剩一个月了,这样不行。你得注意旁边的伙伴,感觉其中的韵律,然后配合,这样才可以把自己表现给观众看。你看起来要像是不费吹灰之力,这样观众才会觉得他们跟着你飞。”这是《太阳马戏团的魔力》一书中的一
期刊
太阳马戏团中的工作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创作组,他们主要在蒙特利尔总部工作;一种是执行组,在各地巡演。创作组是每一出马戏的设计者,他们是“混乱的制定者”;执行组负责确保制定出的马戏精准落实,不允许丝毫偏离。  Louise(果然是法国人)的工作一点儿都没有我们想象的好玩。看看他背后的工具箱就知道,他属于执行组,终日的工作就是负责测试、重复检查、保养所有的设备。  “道具人员必须参与每场演出,从头到尾
期刊
朋友拍我:“快看,上头有人!”  我一时目瞪口呆。舞台旁边四根大柱子中,有三根的顶端都坐着一个人,他们脚踩半镂空的钢架,手持追光灯。也许很多人正和我一样,视线顺光明而去,却很少深究是什么驾驭了光线的走向,而那些持灯站在黑暗中的人,又是什么样的表情。  灯光主管助理Andrew挂着腼腆的微笑站在我面前,脖子上套着耳机,活像刚刚被人从工作岗位上拽下来。他并非三个柱上之人,而是和灯光主管分别在前后台呼应
期刊
周三的采访一直遇到大雨,傍晚时才停下来。厨房门前的遮雨棚像一个沉重的水兜,盛满了雨水,几个站在外面的马戏团工作成员正在琢磨怎么把它清空,其中一个长得高的跳起来托了一下雨棚,水被高高的托起,十分不凑巧,落到了抱着照相机冲到屋里换镜头的摄影师李伟身上,他的后背看上去全湿了。  一些人开始道歉,拿来毛巾。因为拍摄时间短暂,李伟没有时间擦,只好坚持用可能进水的照相机一直抓拍。在这个过程中,李伟的身边多了一
期刊
“我在5年前加入这个团队,之前在纽约的一个乐队工作,每周有一天在固定的剧场演奏。但是在这里,我可以每天晚上演出,面对更多人,这是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吧。让音乐的影响力更可见。让每个和我一起工作的人,警觉、快乐。”  英语是Eric的母语,不过听到“警觉”这个词的时候,我还是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错。  “警觉”更像是描述弱小的动物从洞穴里探出头来、提防天敌时用的词汇。而Eric的工作,是坐在舞台  后
期刊
灯光助理Andrew认为Second nature很重要,同时你也发现,在每一场表演的中场休息时间,他们都有专人检查灯位,“If everything is fine,we are fine。”这是灯光师的in the flow。  道具师Louise要运用直觉和各种手段去保障表演艺术家的生命安全,他必须爬上道具自己去好好检查一番,这是道具师的in the flow。  就连最具艺术气质的音效主管
期刊
采访当天北京天气闷热得出奇。在外面站上一小会儿,很容易联想起酷烈的日头下挥汗如雨的骆驼祥子。  将要跟我们一起在桑拿天里奋勇拍照的,是一位被下属称做“可爱老板”的广告界女士。而在很久之前,她曾经有过另外一个有点儿骇人的绰号——“鬼见愁”。  真正见到她远远地冲我伸出手来,平易和善得像一个大姐,我的好奇心却一下蹦得更高。“侠骨柔情”一向不被用来形容女人,我却实在找不出第二个更合适她的词。她用抑扬顿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