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现状及问题。然后阐述了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缺乏专业的创业导师服务团队,缺乏构建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经验和认识,创业导师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健全。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创新职业院校用人机制,加强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将创业导师服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科学有效的服务平台,促进创业导师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创业导师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20-0075-0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简政放权、便捷融资、人才培养、税费优惠、“一对一”服务甚至“零成本创业”等。众多职业院校也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教育方法和理念,成立面向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器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创业环境逐年优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创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与社会经济、行业企业及生产实际接触密切,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因此,创业更容易上手,创业热情也尤为高涨,但由于缺乏创业导师的专业指导,从创业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创业成功率不高。本文拟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现状及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构建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以达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初次就业薪酬减少、就业周期延长等就业难题,就业质量与他们的心理期望产生偏差,这就使得他们的创业愿望更加强烈。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职业院校学生把创业视为摆脱工作束缚、更大发挥个人价值的机会,因此,他们的创业热情远远高于非职业院校学生,但从创业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学生实际人数并不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估算,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虽然2015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占3%,但是与2009届的1.2%和2014届的2.9%相比,总体还是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且2015届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比例比本科毕业生高了1.8个百分点,达到了3.9%。
  从创业成功率来看,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无法获得持续有效的创业教育资源,缺乏专业的创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缺少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所以创业能力无法通过实践锻炼得到提升。学生开展的创业项目由于缺乏创业导师的专业指导和扶持,市场运作能力不足,导致创业效果不理想、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科技含量低。据国内比较权威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在2%左右,相比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20%~30%,还存在很大差距。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现象呢?笔者经深入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学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自身准备不足,缺乏系统、长效和专业的创业指导,缺少创业经验。的确,创业需要激情,但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个别媒体对某些创业神话的过分炒作,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认识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头脑发热,盲目选择,缺乏理性的创业意识,最终造成退缩和失败。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很少,对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严重估计不足,导致目前的创业意向存在相当大的泡沫,致使创业项目流产。由此可见,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经验、背景、人脉和资金,更是因为他们欠缺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导师的专业指导。(2)对外界资源驾驭能力不强,缺乏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资源。许多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各自为政,创业课程多是以選修课的形式开设,创业指导内容缺乏专业性,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指导,忽视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创业中应有的核心位置。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得不到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创业导师服务,缺乏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导致对创业机遇的敏感性较差、驾驭创业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使得创业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
  二、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意义
  1.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内涵。相比美国、日本等国家近百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职业院校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和障碍。如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创业指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构建,就是要通过创新职业院校用人机制,加强高水平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将创业导师服务前置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创业导师服务的全方位和个性化、实施创业跟踪扶持指导和引进社会评价工作机制,构建一套注重创业精神培育和支持创业全过程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创业导师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创业导师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的全方位专业服务,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
  2.构建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的意义。为适应新经济时代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当前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创新创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应该是具备一定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拓宽将来的就业之路。而创业导师的专业教育和服务正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关键环节,构建基于职业教育的创业导师服务体系是使创业导师在职业教育领域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当前,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生活的热爱。就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大多数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
经过新一轮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的部门预算日益细化,为人大审议提供了切实的依据。但是经过研究我们仍然发现实际部门的预算编制还存在着资金分类欠科学、预算编制结构调整滞
校本专业诊断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开展校本专业诊断要以过程主导的教育质量观为价值取向,立足专业与师生共同发展,着眼于诊断的主体性、科学性、常态
概述了当下社区体育的现状,对传统保健体育项目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知何将传统保健体育项目驻入到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办法,以及融入后,传统保健体育在社区体育中发挥的作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而以学生的交往和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指引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够全方面地提
在当前我国关键发展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愈益凸显,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安发展,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能否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实
针对目前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不景气的状况,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本文提出运动技能教学实然与应然两个概念,并且进一步提出应然的两个层次,即理念应然与逻辑应然。通过对运动技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现场统计数据分析法、综合比较法,对广州体育学院首届地乒赛,进行赛后统计分析得出地乒球的主要进攻手段: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本论文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地
在闾山脚下,凌河岸边古老的宜州大地上,绽放着一支馨香四溢的职教之花,耸立着一所生机勃勃的校园——义县职业教育中心,她被誉为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摘要]产业集群园区化发展,是基于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形式,是我国当前区域产业空间主流发展范式。产业集群园区化发展急需大量专门技术过硬、职业转换能力强、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高职院校创新专业建设模式,零距离、高质量服务其发展需求。基于此,文章尝试提出基于产业集群园区化发展的集群式专业建设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对高职院校探索专业建设有所助